道路、桥梁、排水、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道路、桥梁、排水、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2.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148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道路、桥梁、排水、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简介: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工程项目的前期,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施工条件等因素,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以下是对道路、桥梁、排水、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简介:

1.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交通设施等部分。设计时需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机械设备配置、工期安排、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到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如与其他建筑物、管线的协调。

2.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涉及桥墩、桥台、桥梁主体结构、桥面施工等,需要考虑桥梁的荷载、施工技术、材料供应、吊装设备、施工进度和安全防护。设计时还要考虑桥梁与周边地理环境、交通流线的关系。

3. 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雨水、污水管道的铺设、检查井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设计上要关注管道走向、埋深、坡度、接口处理,以及排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 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养护等内容。设计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种植间距、种植深度,以及施工与养护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同时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上四种施工组织设计都是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考虑到环保、安全和经济效益。

道路、桥梁、排水、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部分内容预览:

1.3采购控制:对工程所需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管材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进行复试。对成品或半成品,试验人员会同物资部门到厂家了解质量情况,确认其质量后才能订货。按规定进行试验。

1.4各种标号的混凝土都要作对比试验,最后确认最佳配合比。

对工程所用砂、石、水泥、钢筋、石灰等原材料要严格按试验规程、规范要求的批次进行检测SY/T 4113.2-2018标准下载,特殊情况增加检验批次。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通知内部监理和技术负责人。

3.2路面结构层施工中,按规范要求的检测频率检测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含灰量,弯沉值等指标。及时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给现场提供准确的数据,以指导现场的施工。

上部结构选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均采用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根据设计图中给出的墩位线与主线交点坐标、墩位线方位角及基础布置图,计算出桩位坐标进行放样。放样前,反复对桩位坐标进行校核,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灌注桩施工。

2)桥位放线后反复核对桥梁与被交道路及沟渠的关系,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工。

3)在桥位放线期间如发现现状地物与桥位图所示地形不符或墩位与地物、管线有矛盾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进行调整。

4)施工进场后,对桥址范围地上、地下管线进行调整,如发现有墩位基础冲突的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进行调整。

(2)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

(1)所有灌注桩在墩柱及承台浇筑前均做无破损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下一步施工。

(2)灌注桩在施工前,与有关单位联系报验,确认地上、地下构筑物的准确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钻。

(3)钻孔桩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桩的混凝土连续灌注,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移现象,孔底回淤厚度严格执行设计图纸,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对于扩底灌注桩,当清孔难以满足要求时,需采用桩端后注浆措施对桩端进行加固。

a、本工程桩基进行100%的完整性检测。

b、对于扩底灌注桩,桩基超声波检测的数量为全部桩基数量的100%,对于一般灌注桩,桩基超声波检测的数量为全部桩基数量的50%。

其余部分桩基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数量为全部桩基数量的100%。

c、如超声波检测不合格的,进一步采取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或采取补救措施。

d、高应变动测法抽检率不小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以检测桩基的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e、桩基检测由相当资质并且有相应测试技术和丰富测试实践经验的单位承担,以保证工作顺利展开和测试的质量。

(5)桩基施工完成后,严禁在桩周取土,致桩外露造成隐患。

(6)遇地下管线处,基础施工综合考虑相关防护工程的建设关系。

2.2临规划地铁线位处桩基的施工

除按上一小节要求施工外,此部分桩基更加严格的控制扩孔率,在必须保证平面位置精确的基础上,施工时采取措施控制好桩基的倾斜度,选用合理的工艺确保成桩质量避免塌孔,为日后地铁盾构下穿预留良好的建设条件。

对于大直径扩底桩成孔施工前,需试成孔,其数量在每个场地不少于2个,此外还要进行承载力检测,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检测,检验数量不少于3根。

施工前清除桩位地面以下的砖石等障碍物,埋设护筒,互通内径比桩身设计直径大200mm,不小于1m,护筒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保持护筒垂直,护筒上部开设溢浆孔。

施工中每施工5根桩复测一次,灌注桩成孔定位的允许偏差不超过桩径的1/6且不大于50mm。

本工程扩底桩的施工一般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工艺。

大直径扩底桩在大批量施工前,宜先进行成桩试验施工。

桩基成孔采用泥浆护壁工艺;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中,可采用旋挖成孔工艺;成孔施工的允许误差及钢筋笼制作的质量要求,见下表:

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

桩体混凝土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大于50mm,且不宜大于子主筋最小净距的1/3.

1.3.1成孔工艺能保证成孔值达到设计桩径,成孔用钻头直径及质量应两孔一验。保证孔径、孔深、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渣等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1.3.2采用多台钻机施工时,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相邻钻机开孔之距离(桩中心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或最小时间间隔不小于36小时。

1.3.3为保证泥浆护壁时孔壁的稳定性,在钻孔成孔过程中需要埋设成孔用护筒。护筒选用及埋设符合下列规定:

护筒随孔埋设至所要求的深度,受水位涨落影响或在水下钻进施工,护筒应加高加深,必要时应打入不透水层。护筒位置应准确,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允许偏差为±20mm,护筒埋设应稳固,并保持垂直。

拔取护筒过程时不能对灌注的混凝土有任何扰动,同时护壁护筒底部不应高于混凝土面以防塌土,影响桩身质量。

1.3.4成孔质量要求对每根桩均采用井径仪或超声波测井仪对孔径、孔深、沉渣及垂直度以及孔底沉淤厚度进行检测。

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也可根据土层情况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清孔。

1.4.1当采用一般正反循环钻孔时,需进行三次清孔,即直段完成扩底步骤前、扩底完成放笼前和放下钢筋笼下导管时。

清孔换浆符合下列规定:

1.4.2清孔过程中保证补浆充裕和保持孔壁内外水压力的稳定。

1.4.3清孔过程中测定泥浆指标不少于2次。

1.4.4清孔结束时应测定孔底沉渣。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1.4.5清孔结束后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并立即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若超过规定,须重新清孔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一台钻机有一套泥浆循环系统,每套泥浆循环系统设置用于配制和储存优质泥浆及清孔换浆的储浆池,还设置用于钻进(含扩底钻进)泥浆的循环池和沉淀储渣池以及相应的循环沟槽。

泥浆制备选用高塑黏土或膨润土。泥浆根据机械、施工工艺及穿过土层的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

泥浆护壁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2.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水位1.5m以上;废弃的浆、渣应进行集中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2.2成孔时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采取保证孔壁稳定的措施。

2.3开孔时用密度为1.2g/cm3的泥浆;在粘性土层、粉土层中钻进时,泥浆宽度控制在1.3g/cm3以下。

扩底钻进采用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施工,施工流程:直孔段钻进成孔→第一次清孔换浆→换扩底钻头扩底钻进→第二次清孔换浆→检验扩底尺寸及形状→安放钢筋笼→下导管及第三次清孔换浆→灌注混凝土成桩。

3.1商品混凝土在搅拌后到灌注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同品牌、不同标号和不同生产商的商品混凝土不得用于同一根桩内。

3.2混凝土从拌制点运到灌注点不能产生离析现象,运送时间不超过150min。灌注方法采用水下灌注方法,并使混凝土注放在桩孔中时保持均匀与密实。

3.3开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保证混凝土灌注能连续紧凑地进行。

3.4混凝土浇灌时,导管应全部安装就位,安装位置应居中,隔水塞采用铁丝悬挂于内。

3.5采用与钻机配套的标准直径钻头成孔,并根据成孔的充盈系数确定钻头的直径大小,保证成桩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1也不大于1.3。

3.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始终埋在混凝土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少于3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若采用护筒进行护壁,混凝土面的高度应高于护壁的底部。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测定和控制混凝土面上升。

3.7在灌注混凝土期间,钢筋绑扎工人安排在现场,以随时修正钢筋笼安放,保证其在准确位置上。

桩底后压浆内导管及管阀,应对称设置3根。桩底后压浆管阀低端进入桩端土层的深度不小于100mm。

后压浆管阀与内导管相连接。后压浆单根管阀与单根内导管相连,后压浆内导管采用焊接钢管,内径不小于30mm,内导管壁厚不小于3.5mm。

桩底后压浆内导管与钢筋笼加劲筋焊接固定,上端用堵头临时封口。

下部有不少于4根主筋与注浆管组成钢筋笼通底(钢筋笼沉放到底处理,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或扭笼)。

导管连接要牢固,采用螺纹丝扣连接,为保证丝扣连接的牢固和承压能力,管壁厚≥3.5mm,接头部位缠绕止水胶带。

注浆导管与钢筋笼用10#或12#铁丝绑扎,绑扎间距为2m。

4.2注浆材料与注浆压力

4.2.2注浆水泥用量与注浆压力根据现场试压浆确定。

4.2.3注浆流量不超过50L/min。

4.2.4注浆终压力不低于6MPa。

注浆器施工工艺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注浆阀应能承受设计要求的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且应具备逆止功能,即设置单向阀门。

4.4.1注浆系统压力承载力不低于10MPa。

4.4.2搅拌系统应有两个浆液桶(搅拌桶、盛浆桶),水泥浆液须在搅拌桶搅拌后,通过3*3mm滤网过滤后,进入专门的盛浆桶。

4.4.3搅拌机搅拌头钢板距搅拌桶底距离不大于1cm,以保证搅拌均匀性。

4.4.4盛浆桶中浆液设有搅拌系统T/CADBM15-2019标准下载,保证浆液不离析,盛浆桶中浆液放置时间不大于3小时。

4.4.5注浆结束后,盛浆桶中浆液应清除干净,以确保后续施工。

4.5.1在每节钢筋下放结束时,在注浆导管内注入清水检查其密封性能,当注浆导管注满清水后,保持水面稳定为达到要求。如发现漏水应提起钢筋笼检查,在处理好后方可再次下笼。

4.5.2对露在孔口的注浆导管管口应用堵头拧紧,防止杂物及泥浆掉入注浆管内,确保管路畅通。

4.5.4在成桩7天后,可以开始进行水泥浆液的注入,流量不应高于50L/minGB/T 36640-2018 固体继电器,以便水泥浆液自然深入土层中;桩端注浆时,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4.5.5在大面积工程桩施工时,应考虑到注浆对后期工程桩成孔以及对临近灌注桩后注浆管的影响;对于群桩注浆先外围、后内部。先桩侧、后桩端注浆;对于非饱和土,先桩端、后桩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