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边防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简介:
边防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部分内容预览:
a、雨季施工前,应先完成涵洞、临时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并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
b、低挖地段、重粘土、土及其它地质不良的土路质路基,在中雨或连续雨天应停止施工。
c、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应做成2%至4%的横坡排水,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压实完毕。
基础采用人工开挖TCCIAT 0028-2020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系统技术规程.pdf,砌筑施工采用挤浆法进行施工。先在底面铺敷一层砂浆,然后逐一安放石块并挤压紧密,石块缝之间用砂浆填塞饱满,大石块之间缝隙用小石块填塞。片石砌筑时其背部石块应大面朝下,面部石块应大面朝外。块石砌筑时做到丁顺相间、咬错紧密,并每隔80~100cm分层找平一次。条石砌筑可采用“一丁一顺”法施工,要求砌缝横平竖直,美观统一。砌筑工程一律勾成凹缝,同时要求侧沟与上挡,天沟、排水沟与下挡形式协调,以利整体美观。挡护工程墙背反滤层按设计认真施作,采用随砌随填的方法进行,同时按规定布设泄水孔。
施工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工作。
2、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应立即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联系,以便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或采取其他措施解决。
3、砌筑墙身时,选用块石进行镶面,镶面石与腹石应交错搭接,防止出现砌筑通缝。
4、墙趾部分的基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做到分层填筑、压实。墙背后地面横陡坡于1:5时,需进行基地处理,如铲除草皮、挖台阶,然后再回填。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施工边沟、急流槽、截水沟及排水沟等设施,逐步完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沟槽开挖以人工为主,小型汽车运输;石方开挖采用小爆破或人工撬挖,浆片砌筑采用人工挂线挤浆法砌筑。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办理,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工程质量。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①路基排水沟槽按照设计坡比放线、开挖和砌筑,开挖时防止出现较大超欠挖,对超挖部分要夯填密实,欠挖部分分清挖至设计断面。
②平曲线外侧的侧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的沟底顺接,防止曲线外侧沟底积水。在路堑路堤交接处,侧沟顺接引向路堤两侧的自然沟或排水沟中,不得使路堤坡脚受水流冲刷和积水浸泡。
③浆砌圬工的石料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色泽均匀、结构密实、不易风化、无裂纹的硬质石料。普通片石的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的厚度不得小于。镶面用片石应选用表面平整及尺寸较大者,且边缘厚度不得小于。
④水泥砂浆用料及强度须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严格按照计量施工,拌和均匀,确保良好的和易性和塌落度。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离析、沁水等现象,砌筑前必须重新拌合,对已凝结的砂浆严禁使用。
⑤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要求砂浆饱满、上下层片石砌缝相互错开且错缝距离不小于,杜绝通缝、瞎缝等质量通病。施工时采取挂线作业,保证大面平顺,砌筑施工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
⑥砌体勾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勾缝砂浆初凝后,按规定养生7~14天,养生期间避免碰撞、震动和承重,防止砌体损坏。
⑦路基侧沟施工时,靠线路中心侧须设置泄水孔,以便于排除路基内的积水,防止永久性积水造成路基病害。
1)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及有关规定执行。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承包人应开挖临时通道保护了灌溉水流。
2)基槽开挖后,应紧接着进行垫层铺设,涵泛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延误码,无论是何原因,承包人均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基槽的暴露面不致破坏。
1)砂砾垫层应为压实的连续材料层,基压实度应在95%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砂砾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否则要重新拌和铺筑。
2)石灰土作垫层时,承包人应在施工前将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要拌和均匀,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基压实度应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
3)混凝土基座应按规范规定施工,基座尺寸及沉降缝应符合国纸要求,沉降缝位置应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
4)管涵基础应按国纸所示或监理工程的指示,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
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2)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应进行修补完善后放可使用,如果缺陷大于下列规定时,不予验收,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a、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mm;
b、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 ;
c、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
3)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国纸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4)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规定值。
1)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2)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3)任何管节如位置设置不准确,承包人应自费取出重新设置。
4)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1)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并应用沥表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如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要求,应再用两层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绑扎接缝隙部位。
2)如果图纸规定,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部设置C20混凝土箍圈。箍圈环绕接缝浇筑好后,应给予充分养生,以获得满意的强度而不产生裂缝、脱落现象。
3)当管节采用承插式接缝时,在承口端应先座以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管节套接以后再在承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以砂浆,以使接壮举部位紧密吻合,并将内壁表面抹平。
4)当管节采用套环接缝时,应按接缝形式分别采用沥青麻絮、水泥砂浆或沥青砂紧密填寒所有接缝,使其稳固、耐久和不漏水。在填寒沥青砂之前,应在圆管的外表面和套环内两面涂刷沥青涂层,以增强其粘性,并按图纸所示部位固定捆扎绳,以免沥青砂外漏。
5)倒虹吸管直采用圆管,进出水口必须设置竖井。管节接头及进出水口应按图纸要求进行防水处理,不得漏水和渗水。按图纸要求或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在填土覆盖前进行灌水试验。
1)进出水口应按图纸所示,采用混凝土或圬工结构修筑。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畅通。当设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时,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
1)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和倒虹吸管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其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作业。
2)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图纸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实。填土方法应按照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3)用机械填土时,除应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时,才允许机械通过。
(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开挖基础用人工配合机械修整,开挖尺寸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利用触探仪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要求进行处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安排基础浆砌施工。
浆砌圬工的石料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易风化,用挤浆法施工,砌筑石料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一般不大于,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层厚按每层计,最小层厚不得小于。沉降缝按设计每4~6m设置一道,贯穿全断面,并用沥青麻絮或其它防水材料填塞紧密。
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预制时底模采用15号混凝土上铁皮,基础坚实平整,边模采用定型钢模板,几何尺寸符合要求,加固牢靠,浇筑时混凝土不跑模、不变形,钢筋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进作好养生,安装时涵台帽与盖板接缝处认真找平,并铺两层油毛毡,竖向接缝用30号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安装过程中要防止损坏预制件。
盖板安装利用吊车吊装、汽车运输,人工配合吊车安装。
①向驻地监理单位呈报“基层开工报告单”,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②土基、垫层、底基层及其中埋设的各种沟、管等隐蔽构筑物,必须经过自检合格,报请驻地监理单位检验,签字认可后,方可铺筑其上面的基层。
③各种材料进场前,应及早检查其规格和品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得进场。材料进场时,应检查其数量,并按施工平面图堆放,而且还应按规定项目对其抽样检查,检查结果报驻地监理单位。
④级配碎石底基层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①恢复中心线,每设标桩,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和基层松铺厚度。
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②中心线两侧宜按路面设计图设置标桩,在桩上划出设计高和虚铺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基层的高程、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质量标准。
根据基层的厚度、宽度(按设计图纸)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的干集料数量。
①在摊铺段两侧先培土(除挖方道槽外),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
②可用自卸翻斗车运输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相同。
③卸料距离应严格控制,通常由专人指挥卸料监理收费标准.pdf,避免铺料过多或不够。
④卸料和摊铺通常由远而近全断面摊铺,尽量不留纵缝。
⑤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摊系数约为1.40~1.50,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摊系数约为1.25~1.35。
⑥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视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⑦未筛分碎石摊铺、平整后,在其较潮湿情况下,向上运送石屑,用平地机并辅以人工将石屑均匀摊铺在碎石层上。
①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级配碎石JC∕T 2379-2016 地基与基础处理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也可采用平地机或多铧犁与圆盘耙相配合进行。
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时一般不少于2遍,用平地机一般需6遍。用多铧犁与缺口圆盘耙相配合,用多铧犁在前面翻拌,圆盘耙在后面拌和,一般需拌2~6遍。
在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水分。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该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