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简介: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也称为加固工程的施工规划,是针对已有的建筑物或结构因为承载能力、稳定性不足或其他原因需要进行改造、增强的一种详细施工计划。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对加固工程的基本情况,如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结构类型等进行简介。
2. 工程背景与必要性:阐述加固工程的背景,如建筑物的历史、使用情况,以及需要加固的原因和目的。
3. 施工目标:明确加固工程的预期效果,如提高结构强度、抗震性能等。
4. 施工方案:详述具体的加固措施,如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地基加固等,以及施工方法、工艺流程。
5. 施工组织与管理:包括施工队伍组织、施工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内容。
6. 施工技术与设备:介绍所需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如何保证施工质量。
7. 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识别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如施工难度、天气影响、施工安全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8. 费用预算与成本控制:对工程的预算进行详细规划,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9. 附录:可能包括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引用等。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旨在确保加固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部分内容预览:
施工前由生产副经理及施工员向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前根据施工图及总包单位的放线对加固梁位置进行定位,将加固部位在现场上定出;
对加固梁进行混凝土含水率测试,每10米随机抽取3处以上,要求所测得含水率应不大于4%,若达不到要求,应进行局部加热处理;
施工前应对需加固处混凝土做缺陷标识及记录DB43/T 1760-2020 在用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评估规则-观览车类.pdf,内容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蜂窝麻面的面积大小,钢筋裸露情况等;
对施工环境进行测温,如环境温度为5℃以下应采用太阳灯烘烤等方式提高施工区域温度或改用专用的低温配套胶粘剂;
5.1.2基层表面处理及修复
根据不同情况对缺陷处进行修复和处理:裂缝宽度>0.3mm时,应通知总包单位采用压力灌注、封闭处理;对松动的混凝土表面则将浮层凿去;裸露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再用修补砂浆进行修补;
要求清除表面的浮浆、油污、木屑等所有杂质,除去表面2~3mm厚的砂浆层,直至露出坚实的骨料。磨去面上突出5mm以上的“毛刺”。表面层打磨后应用强力鼓风机或吸尘器将表面灰尘彻底清除。表面平整度要求≤5mm/m。打磨作业见下图;
现场根据图纸下料,对加固碳纤维布的规格、长度、宽度、厚度进行核查。应注意布的两端是否宽度一致;
施工前应检查所用胶粘剂是否与提供的材料产品说明书相符,使用材料是否过期;
胶粘剂的搅拌应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配比,采用天平称量并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至色泽均匀;
胶粘剂搅拌时,应严格防止异物落入胶粘剂内,应远离正在进行混凝土基层打磨现场或采取严密防尘措施避免灰尘落入,胶粘剂内不得添加其它溶剂。
5.1.4涂刷底层树脂
采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
宜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涂刷底层树脂如下图:
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避免棱角。
宜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涂刷找平材料如下图:
5.1.6粘贴碳纤维片材
搅拌充分的胶粘剂应均匀涂刷到混凝土基层表面。
粘贴前,再次按设计图要求对加固区域进行定位确认,注意碳纤维的搭接要求,必要时放线。
碳纤维布粘贴长度:梁底粘贴长度是从柱边到柱边,梁上表面粘贴长度为梁上起始点到柱外边并沿柱向下延伸300㎜;柱环箍搭接长度为200㎜。碳纤维布必须粘贴于梁表面,不得粘贴于多孔板上,有多孔板遮盖的梁上表面,应移除多孔板方可粘贴。
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多层粘贴时,应在下层胶粘剂达到指触干燥时及时进行上一层的粘贴。如间隔超过60分钟,则需等待12小时后,才可粘贴下一层。
胶粘剂的固化,一般在常温下即可。对于粘贴好的碳纤维布在24小时内,严禁扰动。固化后效果如下图。
5.2.1施工前品质检测
碳纤维布性能指标应符合碳纤维片材规程要求,主要力学指标如下:
抗拉强度标准值为其平均值减去3倍标准差;
弹性模量和延伸率取其平均值;
延伸率系指碳纤维片材拉断时的应变量。
纤维布的性能指标按碳纤维的净面积计算,
碳纤维的性能指标按板材试件截面面积计算。
胶粘剂的配合试验(粘度、可使用时间)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表:
检测频率:根据规范要求,当工程量使用的碳纤维片材大于1000m2时,每500m2用量检测1次。
检测标准:需符合材料强度规格值和胶粘剂性质(底层树脂、找平胶可采用浸渍胶代替,按浸渍胶性质检测)。
5.2.2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中周围温度必须高于结露点3℃以上,否则需要用红外线等加热施工面。
在粘贴粘贴碳纤维布之前,必须对混凝土表面的劣化层予以清除,并用吹风机吹净,露出干净、坚实的基面;对出现急剧凹陷或构件缺损的部位,应用环氧树脂砂浆等材料填补修复平整或圆滑顺畅过渡。
对混凝土表面尖锐凸起部位,应用混凝土磨片角磨机磨平,并进行倒角处理,打磨至圆滑(R≥20mm)。
底层树脂用量必须根据涂布面积计算,确保在适用期内一次用完,不允许使用时间拌和较长的材料。
搅拌需采用低速电钻(最大500rpm转/分),搅拌时间需达到3分钟,直至所有颜色条带消失,随后将这个混合物倒入一干净容器中,再次低速搅拌约1分钟。
树脂胶搅拌后密度达到1.31KG/L,粘度特征为糊状,无流动。
在打磨底层树脂时,注意不能把底层树脂层打磨穿,如有此种情况发生,必须重新进行清理、涂底层树脂。
严格控制粘结胶涂布面应不小于所粘贴的碳纤维布大小。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注意不要在幅宽方向进行裁剪。
在粘贴时,用胶辊在碳纤维布上沿碳纤维布方向施加压力并反复碾压,使树脂胶液充分浸渍粘贴碳纤维布,消除气泡和除去多余树脂,使碳纤维布和底层充分粘接。
粘贴施工结束后,等待粘结胶固化,应再次对所贴碳纤维布仔细检查,如果贴层有空鼓或气泡,可以用刀片将碳纤维布划开(注意不要划断太长),然后采用注射器针管将调制好的粘结胶注入空鼓或气泡内填充至密实;如果发生大面积此种情况,必须按照施工工艺重新从头施工。
5.2.3施工后品质检测
a、检测标准:不能有间隙、缺脂区、波纹产生
b、处理方法:间隙、缺脂区加补树脂,波纹磨平再重新贴附
a、测试位置:施工区域全检
检测标准;完工后三天,以金属锥轻敲,以检视碳纤维补强面是否有空孔或含浸不良之现象
b、处理方法:空孔或含浸不良之区域以拆除器拆除,再重新贴附(注意搭接长度),若含浸不良面积达施作面积的2/3以上需全部拆去,重新粘贴。
a、测试位置:碳纤维补强施作区域
b、检测标准;拉拔试验破坏面必须为混凝土破坏
c、处理方法:不合格则在原测试位置200mm(上下左右均可)范围内再取样测试;仍不合格,则该施作面需拆除重新粘贴。
5.2.4现场成品保护措施
碳纤维施工完成后12小时内防止水淋。
现场已施工完的成品应进行固化期保护,注意防尘、防水及预防人为破坏。已完成的区域应用干净的塑料薄膜覆盖,从而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施工现场应派专人值班,防止人为破坏的发生,责任应落实到个人。
管线安装过程中如需在已粘贴好的碳纤维上打孔需经设计院确认。
加固所用碳纤维片、胶粘剂及其他材料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对商品供应厂方提供的资料进行验收
碳纤维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各工序的隐蔽检验及验收
5.3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碳纤维配套粘合剂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保持通风良好
现场施工人员除配备“安全三宝”外,在打磨过程与粘贴过程中,还需配备防护眼镜和口罩,着长袖工作服。以防止灰尘入眼、入肺,以及胶水对皮肤的腐蚀伤害。
第六章体外预应力施工方案
本工程部份混凝土梁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特制订体外预应力施工方案,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
本工程所选用的体外预应力材料如下:
表6.1体外预应力主要施工材料选用计划
(1)施工中所用材料必须有生产批号、产品质量保证书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预应力筋的锚固系统宜选用STM体系的单孔锚具及挤压锚具。
采用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当建筑上不允许有外包混凝上梁时,采用这种端部作法,该作法施工较繁。它由锚环、夹片、承压板、塑料塞及固定件、螺旋筋组成,见图5(a)。
垫板连体式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由锚具、夹片、塑料塞及固定件、螺旋筋等组成,见图5(b)。
图5凹入式夹片锚具张拉端构造
采用挤压锚具。由挤压锚具、承压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6。
图6固定端挤压锚具构造
封锚混凝土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5。为缩短工期及便于施工,可采用早强大流动性混凝土。
锚固端和转角器采用Q345钢,在施工现场制作而成。除有施工图标明外,本工程所有焊缝为单面角焊缝,焊角尺寸同钢材厚度,焊缝尺寸按图焊制。
配套张拉设备有千斤顶及油泵。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1.YCQ20型前卡千斤顶
体外预应力筋一般均采用单根张拉方法。张拉设备采用YCQ20型千斤顶,YCQ20型千斤顶为前卡穿心式构造,与锚具配合,可以采用不顶压工艺张拉,施工效率很高。YCQ20型千斤顶外形如图7所示。
图7YCQ20型前卡千斤顶的构造
YCQ20型千斤顶技术性能表2
体外预应力的张拉采用液压设备提供动力,本工程采用ZB4/500型电动高压油泵,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下表。
电动高压油泵技术性能表表3
(1)放线盘架:在下料时用以放置成捆的预应力筋,它有可转动的中心轴,放线时较轻便。
(2)砂轮切割锯:放线下料时切断预应力筋的设备。
(3)角相磨光机:手提式,配以小型切割砂轮片,在张拉后用以切割外露余筋之用。
(4)液压切筋器:张拉后用来切割穴模内钢绞线的设备。
GB/T 36670-2018标准下载6.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体外预应力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图纸,确定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线型→制作并安装固定端、转角器→铺放预应力筋→张拉预应力筋→锚固→安放封端罩、端部封闭。
6.3.1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的设计与加工制作
先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与施工可行性分析DB32∕T 3311-2017 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体外预应力束布置和节点施工的可操作性。确认在原结构上开洞、植筋及新增混凝土与钢结构等施工对原结构的损伤在受力允许的程度之内。体外预应力束与被加固结构之间通过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相连接。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块采用钢结构。新增混凝土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块结构在原结构相应部位施工。新增钢结构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块采用钢板和圆钢焊接而成,应保证焊缝质量和与原结构连接的可靠性。
6.3.2锚固节点和转向节点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