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29-20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22/T 5129-20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834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5129-20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22/T 5129-20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是中国山西省地方标准,它针对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导。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是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建筑的结构、材料、系统和设备,以及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使得建筑的能源消耗量极低,以达到减少对环境影响和提升居住舒适度的目标。

该标准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建筑设备的能效选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等。它不仅注重建筑的能源效率,还强调了建筑的健康性、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

附条文说明是对标准中各项条款的详细解读和说明,帮助设计者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确保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能够达到预定的节能目标。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DB22/T 5129-20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4.5.7外墙保温宜优先选用外保温体系。在装配率要求高

4.5.7外墙保温宜优先选用外保温体系。在装配率要求高的地区 优先选用复合墙体、装配一体化墙体、免拆模体系等外墙体系,用 以提高建筑的总体装配率

浅论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外墙外保温层、装饰层及装饰性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

4.5.8外墙外保温层、装饰层及装饰性构件与主体结构之

设计,应考虑温度应力、风压等影响因素,设置可靠的锚固措施 并应采取减少热桥措施。

4.5.9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构造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列

的安全性应进行受力计算,锚固件和连接件应采用不锈钢、热镀锌 材料,锚栓宜采用非金属锚栓。

4.5.11当建筑外门窗采用内嵌或半内嵌的安装方式时,应在

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具体安装构造进行热桥计算、热桥处理和气 密性设计。

5.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以及 年供暖、供冷和照明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各项指标应符合本标准 第4.3.1条和第4.3.2条的规定。 5.1.2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对空调区 域进行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相关规定。 5.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计算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 标准》JGJ/T346取值; 2室内环境计算参数应按本标准第4.3.1条取值: 3空气渗透换气次数应取0.042h: 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新风量不应低于30m/(h·人); 5 新风热(冷)负荷计算时应扣除从排风中回收的热(冷) 量; 6所有指标涉及面积均应为住宅套内使用面积。 5.1.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指标计算应采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 软件计算确定。 5.1.5供暖年耗热量计算应从规定的供暖计算起始日期至供暖计

算终止日期,进行逐时计算并累加,即为建筑年供暖总需求,其 套内使用面积的比值为建筑的供暖年耗热量。

止日期,进行逐时计算并累加,即为建筑的年供冷总需求,其与套 内使用面积的比值为建筑的供冷年耗冷量

5.1.7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年供暖(冷)年耗热(冷)量计算起止日

5.1.7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年供暖(冷)年耗热(冷)量计算起止日 期,应按表5.1.7 确定。

期,应按表5.1.7确定

表5.1.7吉林省主要城市的年供暖(冷)年耗热(冷)量计算起止日期

1标准未列出的地区按照同纬度或气候相近地市进行计算 如各地区实行弹性供暖,需按实际发生天数进行计算。

1标准未列出的地区按照同纬度或气候相近地市进行计算 如各地区实行弹性供暖,需按实际发生天数进行计算。

供暖热负荷及供暖年耗热量计算

5.2.11 供暖能耗,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冷风渗透耗热量: 3 通风耗热量; 4太阳辐射得热量; 5建筑物的内部热源得热量,包括人体、照明和家用电器散 热。 5.2.2建筑物供暖需求的逐时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Ahi = qhi +qhi + hi

hi 建筑物逐时热负荷,W; qa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W; qi 计算时刻冷风渗入引起的热负荷,W: m 计算时刻通风引起的热负荷,W: 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负荷,W qint 计算时刻内部热源散热引起的热负荷,W。 5.2.3 围护结构传执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5.2.3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 q + qm Yhi

1对于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 算:

2对于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mi 透明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逐时热负荷,W; 透明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m²K); Fw 透明围护结构面积,m² t.i 计算时刻室外温度,℃。

5.2.4冷风渗透引起的逐时热负荷应按

当采用显热回收装置时:

当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时:

Lv—计算时刻通风量,kg/h; nt——通风设备的温度交换效率; tw';——计算时刻室外空气温度,新风进行预热时应为预热后 的温度,℃。

n一通风设备的恰交换效率; hni一—计算时刻室内空气恰值,kJ/kg; hw’;一一计算时刻室外空气恰值,新风进行预热时应为预热 后的烩值,kJ/kg。 5.2.6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负荷应按下

后的熔值,kJ/kg。 5.2.6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通过太阳辐射引起的热负荷应按下 式计算:

9h = r× SHGC× Fw × Iwi

一综合遮阳系数,%; SHGC一一太阳得热系数: Iwi——计算时刻透明围护结构表面的太阳辐照度,W/m²。 527建筑物供暖年耗执量,应按规定的供腰计算起始日期至供暖

5.2.7建筑物供暖年耗热量,应按规定的供暖计算起始日期至供暖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Qh——建筑物供暖年耗热量,kWh/a; th1 供暖起始时刻; th2——供暖终止时刻; h一时间单位量纲。 建筑物单位面积供暖年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h一 建筑物单位面积供暖年耗热量,kWh/(ma) 住宅套内使用面积,m。

fh2 qhi Qn 1000

5.3空调能耗及供冷年耗冷量计算

5.3.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736的规定,对房屋的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 荷计算。 5.3.2计算人体、设备、照明灯具的散热量形成的冷负荷计算时 应按空调连续运行,考虑人员在室率与设备、照明使用率、节假日 因素等影响。 5.3.3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照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

5.3.3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照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 最大值确定。

5.3.4建筑物空调冷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qi = qi +qei

qci 建筑物逐时冷负荷,W; qa 计算时刻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Qa 计算时刻通过渗透引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风弓起的冷负荷,W; q 计算时刻通过透明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引起的冷负 荷,W; 5.3.5建筑物供冷年耗冷量,应按规定的供冷计算起始日期至供冷

5.3.5建筑物供冷年耗冷量,应按规定的供冷计算起始日期至供冷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计算终止日期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建筑物单位面积供冷年耗冷量应按下式计算:

Zto qei 1000

5.4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

5.4.1建筑物一次能源消耗量应包括供暖、供冷、照明一次能 耗量。

耗量。 5.4.2计算年供暖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年供冷一次能源消耗量时DB22∕T 5010-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应 按建筑物不同负荷下设备的综合性能系数确定。 5.4.3照明系统的耗电量应根据照明功率密度和照明使用率,通过 计算确定。

5.4.3照明系统的耗电量应根据照明功率密度和照明使用率,通过 计算确定。

5.5.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效新区

5.5.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效新风热 回收系统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经济性及全年运行的合理性、可 靠性综合考虑。 5.5.2住宅建筑应分户独立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排风量应为新风 量的90%~100%。 5.5.3新风系统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应满足经济性、防火性能、环保 性能和施工性能等要求。 5.5.4新风系统宜设置新风旁通管,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新风可 不经过热回收装置直接进入室内。

5.5.5通风系统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风气流应从主要活动区经过流区流向排风区; 2主要活动区内每个房间均应设置送风口DZ/T 0301-2017标准下载,送风口应具有调 节风量及风向的功能 3当房间或主要活动区域回风口和回风管道安装确有困难 时,房间内门与地面之间应预留20mm~25mm的缝隙,或在室内 门上方设置房间隔音通风装置;在排风区设置集中排(回)风口: 排(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内,避免短路

6应根据室内CO2含量控制新风热回收装置: 7应进行新风热回收装置的冬季李防结露校核计算;应有防新 风热回收系统结露或结霜的措施;应具备防冻保护功能: 8新风热回收装置应采取消声与隔振技术措施,

5.5.7通风系统应设置低阻高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