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pdf

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91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33/T 1283-2022" 是一个地方标准,全称为《浙江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其中的"顶管工程技术规程"部分,是针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中顶管技术的专门规定和指南。顶管技术是一种非开挖的地下管道安装方法,通过在地下预先开凿的通道中安装管道,避免了传统开挖带来的地面破坏和交通干扰。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顶管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设备选择、质量控制、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顶管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保护周边环境和公共设施。它适用于浙江省内城市地下管线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为顶管施工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依据。

DBJ33/T 1283-2022 顶管工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4.16长距离顶管施工或富水松散地层施工时,宜设置双层洞 门密封。

5.4.16长距离顶管施工或富水松散地层施工时,宜设置

5.5.1工作并平面形状可采用矩形、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等: 二段交角较小或同一位置需要多个方向的顶进或接收时NB/T 32033-2016 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磁兼容性检测技术要求,可采用 圆形、多边形顶进井和接收井。

5.5.2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管道埋深及直径、并的 平面尺寸及理深、经济指标及施工工期要求等因素,顶进并、接 收并可采用沉并、明挖顺作竖并、明挖逆作竖并或喷锚逆作竖井 等结构形式。

外,尚应进行质力作用效应分析。分析时应采用相应的作用效应 最不利组合,并对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设计。

影响顶管机械设备的水平控制时,宜在进出洞口位置进行土体加 固。矩形顶管土体加固尚应考虑土层性质、破洞门设计等因素。

5.5.6当顶进并和接收并的进出洞口影响范围内存在砂性土等

强透水层或顶管机械设备进出洞受地下水影响较大时,宜在进出 同口位置设置土体加固或降压防渗措施:环境保护要求高时,顶 管机接收可采用水下进洞及钢套筒辅助进洞方式

7 顶进并的平面尺寸及竖向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顶进井的最小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1

顶进井的最小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 = Li + L2 + L3 + Si + S2 + S3

式中:L' 顶进并的最小长度(m): 顶管机或管节长度(m),取两者中最大值; Ln 一千斤顶长度(m); L3—后座及扩散段厚度(m); Si———顶入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可取0.5m; S2——顶铁厚度(m); S3——顶进管节回缩及便于安装间隙,可取0.2m。 2顶进井的最小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一一顶进并的最小宽度(m); D一管道外径(m);矩形或类矩形截面,取外边宽 度B1; s—一施工操作空间(m),可取0.8m~1.5m。 3顶进井底板面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H= H, + Dh.

式中:H一工作井底板面最小深度(m); H—顶管覆土层厚度(m); D一管道外径(m):矩形或类矩形截面,取外边 高H; ha一管底操作空间(m)。 5.5.8 接收井平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最小长度应满足顶管机在井内拆除和起吊的要求: 2 最小宽度应满足足够的操作空间要求。 5.5.9后背墙的结构形式可采用整体式和装配式,后背墙的设 Aa广

1应有足够的强度,在顶管施工中能承受主顶工作站干斤 顶的最大反作用力F'; 2应有足够的刚度,在受到主顶工作站的反作用力时其变 形应在充许范围内: 3后背墙表面应平直,并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 4后背墙材料的材质应均匀一致; 5结构简单且装拆方便。 5.5.10现场浇筑整体式后背墙抗冲切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5.11后背墙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中:R一 后背墙的承载能力(kN); 一 K。—后背墙安全系数,取1.4~1.5; F'——主顶工作站千斤顶的最大反作用力(kN); Br一后背墙的宽度(m); 土的重度(kN/m3); h²一后背墙的高度(m); Kp———被动土压力系数,计算按公式 Kp= tan²(45°+/ 2)计算,指的是墙背后土体的加权内摩擦角: C一一土的粘聚力(kN/m²); hi 地面到后背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

5.5.12顶管距离超过400m时,宜增加中继间设计。

1中继间的设置及中继间的间距确定应根据地质状况和管 道材质决定:

2中继间的设计顶力不应大于管节相应设计转角的允许顶 推力; 3第一个中继间的设计顶推力,应保证其允许最大顶推力 能克服前方管道外壁所受摩擦阻力及顶管机的迎面阻力之和;后 续中继间设计顶推力应克服两个中继间之间的管道外壁摩擦 阻力; 4确定中继间位置时,应留有足够的顶推力安全储备,第 个中继间位置宜安装于顶管机后20m~50m,并应提前安装 同时应考虑顶管机在迎面阻力作用下发生反弹,引起地面沉降; 5中继间密封装置宜采用径向可调形式,密封配合面的加 工精度和密封材料的质量应满足要求: 6顶管距离超过700m时,中继间应具有密封性能可靠 密封圈压紧度可调和可更换密封装置的功能,并宜采用地面远程 计算机联动控制。 5.5.14中继间的结构形状应符合相应管节接头的要求,中继间 应带有未质传压环和钢制均压环,端面尺寸应满足作用于其上的 顶推力要求

6.1.1顶管施工应建立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并采取安全和环 境保护措施

批后可执行,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顶进方法比选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2 顶管机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3 工作井位置选择、结构类型及其洞口封门设计: 4 管节、接口选型及检验内外防腐处理; 5 顶管进、出洞口技术措施,地基改良措施; 6 力计算、后背设计和中继间设置: 7 减阻剂选择及相应技术措施; 8 施工测量、纠偏的方法: 9 曲线顶进及垂直顶升的技术控制及措施: 10 地表及构筑物变形与形变监测和控制措施: 11 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1.3 顶管类型和设备技术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 再进入施工现场,并应进行单机、整机联动调试。 1.4施工现场的场地应满足工作井、管材堆放、排水设施、 液设施、供配电设施、控制室等施工运输和生产设施用地 要求。

路与轨道交通设施等进行监测,并应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 (构)筑物采取必要的保护技术措施

6.1.6当相距较近的两条或多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 宜遵循先深后浅和先大后小的原则。 6.1.7在管道顶进就位后,应采用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对管壁 与原状土体之间的泥浆或空隙进行填充加固。 6.1.8施工要求工作坑的位置选择宜远离房屋和带压管线等重 要的建构筑物,应避免在电力架空线下作业。可根据环境情况选 择钢板桩、沉井、锚喷倒挂井壁、地下连续墙等支护方式

6.1.8施工要求工作坑的位置选择宜远离房屋和带压管

要的建构筑物,应避免在电力架空线下作业。可根据环境情况 择钢板桩、沉井、锚喷倒挂井壁、地下连续墙等支护方式

6.2.1顶管工程所用的管材、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应进行进 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2.2顶管管材应有质量合格证书、按规定复试合格的证明文 件,使用单位宜对交付使用的管材进行复检。 6.2.3应严格控制管道线形,对于柔性接口管道,其相管间 转角不得大于该管材的允许转角。 6.2.4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情况,选择合适位置开 宏法

1预留顶进和接收洞口的位置及几何尺寸和封堵方式应符 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顶进和接收前应检查加固处理后的体强度和渗漏水 情况; 在软弱地层,洞口外缘宜设支撑点; 4 富水松散地层宜增加水下贯通措施。 6.2.6 下列情况宜增设管节止退装置: 1 高水压富水松散地层施工; 2 管节前方主动土压力较大。 vi

6.2.7应定时对顶管顶进区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进行

防护,并应对工作并下和顶管内进行通风处理

6.2.8顶管施工前应围绕管道设计中线和基坑建立地面与地下 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和 易于保护的地方。

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和 易于保护的地方。 6.2.9在安装测量装置时,所用的测量仪器应与工作并的并底 和井壁分开

6.2.9在安装测量装置时,所用的测量仪器应与工作并的并底 和井壁分开

1施工中应对掘进方向的高程偏差、轴线偏差、顶管掘进 的姿态与掘进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 2顶管定向测量应采用激光指向法 3顶管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并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 精度。

6.3.1顶管后座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材料厚薄应均匀一致,应与后背墙结构紧密接触, 均匀受力; 2承载能力应满足最大顶推力的要求,其整体刚度和强度 应满足施工要求; 3表面应平直,且与顶进轴线垂直,后背与后背墙之间宜 设传力结构; 4可采用装配式后座或整体式后座; 5连续顶进时,可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和现有并壁作为 后背支撑。

6.3.2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轨支架宜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固定在工作并底板上的 导轨在管道顶进时不应产生位移DB44/T 1083-2012 高速铁路通信fugai工程施工监理规范.pdf,其整体刚度和强度应满足施工 要求; 2导轨安装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位置,导轨的高度应与 穿墙管标高相对应,导轨的走向应与设计轴线一致:

3 两导轨安装应顺直、平行、等高,并应固定牢靠; 4 导轨对管道的轴心支承角宜为60°; 5 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 6. 3. 2 导轨安装允许偏差

6.3.3千斤顶的配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的顶力、工作并允 许顶力及管节充许顶力确定: 2千斤顶应固定在组合架上,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排列, 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合力作用中心应在管道端面 范围内; 3千斤顶不宜使用单台,当使用多台时,宜为偶数,并在 管道中心轴两侧对称布置,多台干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干斤 顶应有进油和退油的控制系统。

1千斤顶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的顶力、工作并允 许顶力及管节充许顶力确定: 2千斤顶应固定在组合架上,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排列, 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合力作用中心应在管道端面 范围内; 3千斤顶不宜使用单台,当使用多台时,宜为偶数,并在 管道中心轴两侧对称布置,多台干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干斤 顶应有进油和退油的控制系统。 6.3.4油泵安装和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干斤顶相匹配,并有备用油泵GB 50284-2008 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油泵流量应满足顶 进要求; 2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且转角少; 3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4顶进开始时,应缓慢顶进,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 正常速度顶进; 5顶进过程中,若油压突然升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 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1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有备用油泵,油泵流量应满足顶 进要求; 3 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4顶进开始时,应缓慢顶进,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 正常速度顶进; 5顶进过程中,若油压突然升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 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