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425-2022 黄土边坡工程技术标准.pdf

DBJ04/T 425-2022 黄土边坡工程技术标准.pdf
标准编号:DBJ04/T 42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085
免费资源

DBJ04/T 42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04/T 425-2022 黄土边坡工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04/T 425-2022 是《黄土边坡工程技术标准》的一项地方标准,适用于黄土地区进行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其特性决定了在黄土区域进行边坡工程时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和规定。

该标准涵盖了黄土边坡的地质勘查、稳定性评估、设计原则、施工技术、监测与维护等多个方面。它旨在保证黄土边坡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因黄土的特性(如湿陷性、易风化等)导致的边坡失稳,同时考虑到经济性和环保性。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边坡防护措施的设计要求,如采用的挡土墙、护坡、植被护坡等的施工工艺,以及边坡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规程。此外,该标准还可能涉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扰动,保护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DBJ04/T 425-2022 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南,对于黄土边坡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J04/T 425-2022 黄土边坡工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9.3.1重力式挡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石挡墙的石料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应清洗干净。 2石 砂浆宜来用机械拌合,搅拌应均匀、充分。砌体缝隙应填满 压实,胶结牢固。 3挡墙应分层错缝座浆砌筑,外露面应用不小于M7.5砂浆勾缝。 4 混凝土所用碎石、砂子、水泥外加剂等均应满足相关标准 要求。 5 混凝土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拌合,搅拌应均匀、充分 7现浇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应分层浇筑,插捣密实,不应出现 蜂窝、麻面、漏筋、空洞。 8重力式挡墙施工时,同步进行泄水孔施工;泄水孔进水侧反 9重力式挡墙应分段、跳槽施工。 10伸缩缝与沉降缝侧壁应竖直、平齐,无搭叠。 9.3.2桩板式挡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所用材料、配合比试验、拌合要求以及挡墙泄水孔、反 滤层施工等应符合本标准9.3.1的要求。 2悬臂式桩板挡墙应先施工桩,再施工挡板;锚拉式桩板挡墙 应先施工桩,再施工锚杆(索)及挡板。 3安装挡土板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4挡土板安装时,应边安装边分层回填,并做好板后排水设施 5挡土板应按设计要求与桩体正确连接,配套完成。 6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

7桩纵向钢筋的接头不得设在王岩分界处和滑动面处。 9.3.3抗滑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滑桩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危大工程应通过专家论证 2抗滑桩施工开挖前,应先施工钢筋混凝土锁口。施工应采用 间隔开挖、间隔浇筑,从两端向滑坡主轴方向逐步推进。 3抗滑桩应分节开挖,每节开挖深度宜为0.5m~2.0m,应及时 做好护壁,护壁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士护壁、沉井护 壁等。 4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可根据地质条件减小每节开挖高度。 5钢筋骨架应分段制作,分段安装;桩身主筋接头不应设在十 石分界和滑动面处,主筋在同一截面内接头率应满足《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6桩身混凝土浇筑时应边灌注边振捣,连续进行。当滑坡有滑 动迹象或需加快施工进度时,宜添加速凝剂、星强剂等。 9.4锚固结构施工 9.4.1钢筋混凝士格构梁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 9.4.2施工中按设计要求,先进行格构梁的施工,再进行锚杆(索) 施工,待混凝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张拉、封锚。 9.4.3锚杆(索)成孔施工时,钻孔机械应考虑锚固类型、锚杆长 度、地形条件、经济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采用干钻 成孔。 9.4.4锚杆(索)宜灌注水泥砂浆,水灰比宜为0.4~0.45,灰砂比 宜为1:1,砂浆体强度不应低于30MPa。应采用孔底到孔口返浆式 注浆,注浆压力不宜低于0.3MPa,采用二次注浆宜采用纯水泥浆。 9.4.5锚杆张拉顺序宜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同时应考虑土体的 受力状态

水施工规划,包括永久防排水设施和临时防排水设施, 9.5.2施工区排水应统筹考虑施工区域内外可能影响施工的地表水 地下水,及时弓排。 9.5.3 排水沟施工前,应先对基底进行夯实、掺灰夯实等处理。 9.5.4 各类排水设施应保证不渗水、不漏水。 9.5.5 分段砌筑的排水设施,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应密实无空隙, 9.5.6 边坡渗沟的基底应铺砌防渗层。 9.5.7 渗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渗井开挖应根据土质选用合理的支撑形式并应随挖随支撑 及时回填。 2渗井填充应按单一粒径分层填筑,不得将粗细材料混杂填塞 3渗井顶部四周应采用黏土填筑围护,井顶应加盖封闭。 X 9.6坡面防护与绿化施工 9.6.17 植物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植物防护应选择合理的季节进行施工。 2 植草、植灌可采用穴种、沟种、撒种等方式时,宜首选穴种 3 植树苗木出圃时,单株植物应带原土栽植,土球用草袋包装 牢固。 K 4植草植灌、植树、植藤本后,应适时洒水、浇水、施肥并 防治病虫害,加强前期养护。养护期限应根据坡面植物生长状况而 定,不宜少于45天。 9.6.2 喷播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压喷播前应对坡面进行整理、适当平整、清除杂物。 2喷播施工应按比例配制水、草种、肥料、木纤维、保水剂、 黏合剂等的混合物。 3喷播施工草种发芽后应定期检查植被覆盖率,及时对稀蔬无 草区进行补喷。 9.6.3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满密实,勾缝应牢固、美观。 2墙体应根据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分段砌筑,泄水孔、耳墙 砂砾反滤层应与墙体同步施工。 3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 4边坡护面、护面墙的施工在保证厚度的同时,应严格保证嵌 人深度。护面、实体护墙除泄水孔外应封闭完好,坡顶坡脚镶边处 立封闭牢靠。 5护面墙施工要严格保证基础埋深,保证墙与坡体的紧密结合 6孔窗式护面、护面墙应保证开孔处工结构的完整性,特别 是拱形顶部应妥善处理。 9.6.4喷浆、喷砼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喷护作业前应进行试喷,确定合适的水灰比。 2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当喷混厚度超过60mm时,宜分 两层喷射。喷层厚度应均匀,养护时间不应少天7天。 3 喷层周边与未防坡面的衔接处应做好封闭处理。 4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泄水孔、伸缩缝。 9.6.5骨架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骨架施工放样应准确,应根据设计图纸定出关键点的坐标和 位置,用钢钉×钢钎等在坡面上标定,之后挂线开挖骨架沟槽。 2砌筑骨架时应自下而上逐条砌筑,并与边坡及开挖骨架沟槽 紧贴先砌筑骨架衔接处,再砌筑其它部分。 骨架砌筑灌浆应饱满,不得出现空洞;勾缝应平整、光滑。 在骨架底部和顶部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片石镶边加固。 5骨架内绿化施工应在骨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进行。

9.7.1黄土边坡工程施工前,应提前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工程概况 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准备、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 资源配置、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方面。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 1边坡环境及邻近建(构)筑物基础概况、场区地形、黄土类

别、湿陷类型与湿陷等级、水文地质特点、施工条件、边坡支护结 构特点、勘察报告及技术难点。 2建立组织机构,进行职责分工,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合同工 期。 3熟悉设计图纸,进行技术准备、现场准备、物资准备及劳动 力准备。 4进行总平面布置规划;总体施工方案确定;包括,边坡施工 的分段分阶、施工程序,临边要求、封闭措施、排水规划等。 5土方及支护结构施工方案、附属构筑物施方案、防排水措 施、试验与监测。 6采用流水作业原理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及保证措施。 7 除边坡正常施工需要的资源配置外,尚应包含应急物资配置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10安全管理及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应包括:组织保障措施、技 11 文明施工措施及冬雨季施工措施 9.7.2采用信息法施工的边坡工程组织设计应反映信息法施工的特 殊要求。 9.8信息法施工 9.8.1信息法施工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熟悉黄土地质条件及环境资料,重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性的 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 2了解黄土边坡支护结构的特点和技术难点,掌握设计意图及 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了解边坡邻近需保护的重要建(构)筑物基础、结构和管线 情况及其要求,必要时采取预加固措施; 4收集同类边坡工程的施工经验; 5参与制定和实施边坡支护结构、邻近建(构)筑物和管线的

9.8.1信息法施工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熟悉黄土地质条件及环境资料,重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性的 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 2了解黄土边坡支护结构的特点和技术难点SL 731-2015标准下载,掌握设计意图及 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了解边坡邻近需保护的重要建(构)筑物基础、结构和管线 情况及其要求,必要时采取预加固措施; 4收集同类边坡工程的施工经验; 5参与制定和实施边坡支护结构、近建(构)筑物和管线的

10.1.1边坡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必须 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进 行监测。 10.1.2边坡进行加固施工,对被保护对象可能引发较大变形或危害 时,应对加固的边坡及被保护对象进行监测。 10.1.3地质条件复杂、高度大、治理难度较犬的边坡工程宜进行施 工期间的监测。 10.1.4边坡工程可根据业主和使用者要求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反馈 在运营过程中的边坡动态信息。 10.1.5黄土边坡监测应根据立程地质条件、边坡破坏模式、施工图 设计等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并预测可能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 的应急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宜采用宏观迹象观察结合仪器监测的综 合手段进行。 10.1.6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应根据监测对象、工程规模、特点和具体 情况,既要有针对性的布设在最不利位置,同时形成监测网,能反 快监测对象的整体状态为宜。 10.1.8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件等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 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检定合格。 监测过程中应始终使用同一仪器、器具,并符合有关标准对稳定性 和耐久性的要求。 10.1.9监测周期与频率应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支挡结构与工程 防护形式和旅工进 上

10.1.9监测周期与频率应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支挡结构与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