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0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2005-20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11/T 2005-20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是一部专门针对京津冀区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的技术法规。它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指导区域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该规程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张拉控制、锚固、养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涵盖了从前期设计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同时,附条文说明对各章节的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帮助工程人员理解和执行标准。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高层建筑、大型场馆等工程中广泛应用,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公共安全,推动区域协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DB11/T 2005-20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M,,M,一一分别为已经考虑侧移影响的偏心受压构件两端截面弹性分析确定的,对同 一主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绝对值较大端为M,,绝对值较小端为 M,;当构件单曲率弯曲时M,/M,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构件的计算长度(mm),可取偏心受压构件相应主轴方向两支撑点之间的 距离; 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mm) 5除排架结构柱外,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
面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 Cmn.sM2 当C.m.小于1.0时取1.0;对剪力墙及核心简墙,可取C.n.等于1.0
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pdfM2 0.5f.A E M
β,hoi O=E&cu 17
β,hoi Os=Eecu
2纵向钢筋应力也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β,he O=E,e.
pr=E,e β,ho
Osi= β O B +o B
式中:ho:一一第i层纵向钢筋截面重心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mm); x一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 OsiVOpi 第i层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MPa),正值代表拉应力,负值代表 压应力; f,、fs——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αo:——第i层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重心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 (MPa)。 10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1先张法构件 中预加力产生的湿凝土法向应力
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
O pc = A. I.
α, =E, / E.
式中:A. 净截面面积(mm²),即扣除孔道、凹槽等削弱部分以外的混凝土全部截面面 积及纵向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换算成混凝土的截面面积之和;对由不同混凝土 强度等级组成的截面,应根据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换算成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 的截面面积; A 换算截面面积(mm²):包括净截面面积以及全部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换算 成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Io、I.一一换算截面惯性矩、净截面惯性矩(mm); epo'epn 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合力点的距离(mm),按 本规程第5.1.11条的规定计算;
Jo、J 唤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所计算纤维处的距离(mm); o, 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MPa),按本规程第4.3.1条至4.3.9条的规定计算;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Npo、N, 先张法构件、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的合力(N),按本规程第 5.1.11条计算; 1.11预加力及其作用点的偏心距(图5.1.11)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5.1.11预加力作用点位置 换算截面重心轴:2一净界面重心轴
5.2.1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图5.2.1)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列公式确
x≤E,ho x≥2ai
x≤E,h x≥2a
x≤E,h x≥2a
对预应力混凝土静定结构,M为荷载基本组合值:对一般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 构,次弯矩M2应参与弯矩设计值的组合计算;对强约束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 弯矩M2、次轴力N2均应参与弯矩设计值的组合计算;当考虑次内力参与计算时,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规定。 5.2.2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图5.2.2),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分别符合 下列规定: 1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应按宽度为b的矩形截面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h,—T形、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高度(mm); b——T形、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mm),按本规程第5.2.3条的规定确定
图5.2.2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位置
表5.2.3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
注:1表中b为腹板宽度:
α,、αp一一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至受拉边缘的距离(mm)。 对预应力混凝土静定结构,M为荷载基本组合值;对一般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 次弯矩M2应参与弯矩设计值的组合计算;对强约束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弯矩 M2、次轴力N2均应参与弯矩设计值的组合计算;当考虑次内力参与计算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规定。 5.2.6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O pu = 0 pe + A0,
A,=(2403355,)/0.45+5.5) 1011 5, =x4 +f,A f.bh.
式中:pe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无粘结预应力筋申的有效预应力(MPa); Aop 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增量(MPa),对于跨数不小于3跨的连续梁、连续 单向板及连续双向板,Ac,取值不应小于50N/mm² S 综合配筋指标,不宜大于0.4; 受弯构件计算跨度(mm); 受弯构件截面高度(mm); l一一连续无粘结预应力筋两个锚固端间的总长度(mm); 2 与l相关的由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图确定的荷载跨长度之和(mm)。 对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当受压区高度大于翼缘高度时,综合配筋指 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一—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mm); b.一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mm)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 N≤f.A.+f.
5.3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b)大偏心受拉构件
图5.3.2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式中:e、e一轴向拉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或受压钢筋合力点的距离(mm) 2大偏心受拉构件:当轴向拉力不作用在钢筋As与A的合力点和As与A的合力点之间时(图 5.3.2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4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N≤0.9p(f.A+ f.A)
表5.4.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
β 1.00 0.98 0.95 0.92 0.87 0.81 0.75 0.70 0.65 0.60 0.56 l0/b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l. / d 26 28 29.5 31 33 34.5 36.5 38 40 41.5 43 lo/i 104 111 118 125 432 139 146 153 160 167 174 0 0.52 0.48 0.44 0.40 0.36 0.32 0.29 0.26 0.23 0.21 0.19
注:表中为构件的计算长度 1为截面的取小回转半 4.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图5.4.2):
注:表中为构件的计算长 为截面的取小回转半 4.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 下列公式规定(图5.4.2):
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式中:e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合力点的距离(mm); ho一 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远边的距离(mm) 4对强约束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设计时尚应计及预 应力次轴力N2对轴向压力作用点偏心距的影响。 5.4.3对截面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的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可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Nuo 构件的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按本规程公式(5.4.1)计算,但应取 等号,将N以Nuo代替DB34/T 2746-2016 泵站计算机监控与视频监视系统设计规范,且不考虑稳定系数β及系数0.9; Nux 轴向压力作用于x轴并考虑相应的计算偏心距etx后,按全部纵向普通钢筋计算的 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按本规程第5.4.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应 取等号,将N以Nux代替; Nuy 轴向压力作用于y轴并考虑相应的计算偏心距ety后,按全部纵向普通钢筋计算的 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可按本规程第5.4.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应 取等号,将N以Nuy代替。
5.5.1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h/b<4时
5.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V≤0.25B.f.bh
V≤0.20B.f.bh.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JGJ111-2016》V≤V+V. V=αwfbh +fAh V, = 0.05Ngo
中:V一一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Vs一—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一一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αc一一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一般受弯构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 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 值的75%以上情况的独立梁,取α为 1.75 入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入等于 2+1 a/hg,当入小于1.5时,取1.5,当入大于3时,取3,a取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 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A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mm²):A,=nAvi,此处,n为在同 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w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m); Npo——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N);当N.大于0.3f.A,时,取 0.3f.A,此处,A为构件的换算截面面积。对预加力Npo引起的截面弯矩与外弯矩 方向相同的情况,以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均应取V为0: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计算预加力N时,应考虑预应力 筋传递长度的影响。 4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预应力受弯构件,当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的受剪承 力应符合下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