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3T 390-2022 湖南省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43T 390-2022《湖南省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标准》是一部由湖南省地方标准局发布的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湖南省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提出详细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即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再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旨在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城市洪涝问题。该标准可能包括的内容有:
1. 雨水收集系统的类型和设计要求,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 2. 雨水储存设施的设计规范,如雨水池、雨水罐的容量、材质和位置等; 3. 雨水净化处理的技术标准,如雨水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 4. 雨水利用方式,如灌溉、冲厕、景观用水等的实施标准; 5. 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质量控制要点; 6. 环保、节能和经济性的评价与管理措施。
DBJ43T 390-2022标准的发布,旨在推动湖南省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健康发展,促进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DBJ43T 390-2022 湖南省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指在原始地形限定的改造范围内通过设计等高线或控制点高 程来改造原有地形的方式
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工程的总称,可分为水体调蓄工程、绚 地广场调蓄工程、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等
2.1.59多功能调蓄设施multipurpose storagefacil
具有对雨水调节、储蓄的功能,与绿地、厂场等空间结合 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休闲娱乐功能YS/T 729-2010 铝塑复合型材.pdf,暴雨产生积水时发挥调蓄 功能的设施
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根据是否有沉淀净化功能分为接收 池、通过池和联合池
周蓄设施下游和上游设计流量之
采用由径流成因推理的流量过程线计算调蓄容积的方法,
urbanflooding,local flooding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
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雨水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 理、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设施及管理措施等。
雨水降落下垫面形成径流,在排人市政排水管渠系统之前, 通过渗透、净化和滞蓄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 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
2.1.66排涝除险设施local flooding control facilities
用于控制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超出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水管 渠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的设施
2.1.67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雨水收集并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 业生产、冷却等的雨水总量(按年计算,不包括汇人景观、水体 的雨水量和自然渗透的雨水量),与年均降雨量(折算成mm) 的比值:或雨水利用量替代的自来水比例等
用于将道路和广场雨水排放到处理设施的路牙石开口或导流 结构
2.1.69溢流雨水口
区别于传统雨水口,用于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超标雨水 溢流排放的设施
2.1.70排水盲管underdrain pi
具有渗透功能及排放能力的雨水管。
2.1.71清淤立管cleanoutpipe
与地下排水盲管连通,用于清除排水盲管内淤积泥沙的立 管。通常用于带地下排水盲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中
植草沟中用于降低雨水流速并滞留(流)雨水的挡水构筑
物,通常选用抗冲刷性材料构筑,如经加压处理的耐水原未或未 料、格宾石笼、抛石堆或混凝土等
用于观察渗透设施和过滤设施运行状况的巡视装置
用于观察渗透设施和过滤设施运行状况的巡视装置。
湿塘、表面流雨水湿地和植草沟等设施中排放蓄存雨水的出 流装置。其可以为设施腾出下一次暴雨的滞留(流)空间。
渗透塘、湿塘、调节塘、雨水湿地和植被缓冲带等集中人流 处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的总称
使雨水能均匀、缓慢进入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设施。包括砾 石隔离配水槽、配水堰和V型配水渠等
2. 2. 1 流量、水量
Q雨水设计流量; Qt—一水体的水面日蒸发量; Qdr 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 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 Qo一 调蓄设施下游设计流量: Q1一 调蓄池出口流量; Q'—下游排水管渠或设施的受纳能力; q 设计暴雨强度; q 渗透设施设计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9: 第i种用水户的平均日用水定额:
2.2.2水头损失、几何特征
A, 有效渗透面积; A一生物滞留设施表面积; A 调蓄池出口截面积; A,t时刻调蓄池表面积; D—一单位面积调蓄深度; d 生物滞留设施种植层和砾石层的总厚度:
2.2.3计算系数及其他
P 设计重现期; 设计降雨历时; ti 汇水面集水时间;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 调蓄池进水时间: 渗透时间; 渗透设施设计产流历时: 放空时间; t, 用水时间。
3.1.1降雨参数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雨量观测站近20年以上降
雨量资料确定。湖南省主要城市降雨特征统计数据及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可采用本标准附录A、附录C的 数值。
3.1.2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矿
定。湖南省主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详见本标准附录B。如当地或 相邻地区无暴雨强度公式,应按下式计算,
167A,(1+ClgP) = (t + b)"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²)]; t—一设计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年); A,,C,b,n一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3.1.3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设计降雨历时(min); t,一汇水面集水时间(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 度和地面种类计算确定。屋面一般取5min:建筑与 小区一般取5min~10min;道路路面取5min~15min; 对市政道路下穿道散口段、地下车库入口敬口段 以及其他集水面小但对雨水量敏感且淹没后有较大 危害的区域,取1min~5min:
一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注:1工业厂房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重要程度等 因素确定。 2下沉式广场设计重现期应由广场的构造、重要程度、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 严重后果等因素确定,
注:1表中所列设计重现期适用于采用年最大值法确定的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管渠应按重力流、满管流计算。 3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住 人口在5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 万人以上500方人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方人以上 100万人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下的城市(以上 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注:表中径流系数对应的重现期约为2年 场均雨量径流系数指雨量为30mm时的 雨量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是指重现期为2年的降雨峰值流量径流系数。
3.1.7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 录E取值。 3.1.8土壤渗透系数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 参照表3.1.8中数值选用
表3.1.8士壤渗透系数
可采用容积法按下式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汇水面积大于2km²时,应考虑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生和产汇流过程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相应的设计降雨量应符合当地海绵 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要求,当缺之乏资料时可采用本标准附录C的 数值。
H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 均计算; F,汇水面积(hm²),应按汇水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2.2建设用地内需对雨水径流峰值进行控制时,需控制利用 的雨水径流总量应按下式计算。当水文及降雨资料具备时,也可 按多年降雨资料分析确定
式中:Q 一雨水设计流量(L/s); 4m一 综合流量径流系数: q—设计降雨强度(L/s· hm²); F,一汇水面积(hm²)。 2当汇水面积大于2km²时,应考虑区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 能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以及管渠汇流过程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 法确定雨水设计流量; 3当暴雨强度公式编制选用的降雨历时小于雨水调蓄工程 的设计降雨历时时,不应将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简单外延,
宜以典型气象年降水参数为基础,并应采用长历时降雨资料 计算。
.3.1渗透设施的雨水渗透(利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3.3.1渗透设施的雨水渗透(利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W, = αKJA,tJ
式中:W 渗透量(m); 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 K一一土壤渗透系数(m/s),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无 实测资料时,参照表3.1.8中数值选用; A,一一有效渗透面积(m²); J一一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 t.渗透时间(s),按24h计,渗透池(塘)和渗透 井可按小于等于72h取值。 3.3.2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所对应的垂直面积的1/2 计算; 3 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 计算; 4埋入地下的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 3.3.3 渗透设施进水量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大于按本标准式 (3.2.2)计算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
武中:W。 渗透设施进水量(m"); F 渗透设施受纳的汇水面积(hm²);
F。 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hm)CJJ 51-201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埋地渗透设施 为0; t一 渗透设施设计产流历时(min),不宜大于180min; m一 综合流量径流系数: hm²)」,按2年重现期计算。
3.3.4入渗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单一系统储存容
式中:V一 一人渗系统的储存水量(m"); W。一一渗透设施进水量(m²); α 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 K一一壤渗透系数(m/s),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无 实测资料时,参照表3.1.8中数值选用; A,一有效渗透面积(m²); J一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 t。一渗透设施设计产流历时(min),不宜大于180min。
3.3.5生物滞留设施的表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层的总厚度(mm); n.———覆盖层、介质土壤层、隔离层和砾石层平均孔隙率; d,生物滞留设施表面蓄水层厚度(mm); n 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
3.4.1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调蓄量应根据雨水设计流量和调蓄 设施的主要功能,经计算确定, 3.4.2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的规模,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 合流水量和水质、管道截流能力、汇水面积、场地空间条件和排 放水体的水质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当调蓄设施用于合流制排水 系统的径流污染控制时,调蓄设施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3.4.3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设施的 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2010.pdf式中: V, 调蓄量或调蓄设施有效容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