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3-2012 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pdf

NB/T 1003-2012 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2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033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3-2012 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pdf简介:

NB/T 1003-2012《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国家石油储备项目中地下水封洞库的建设,这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存储石油的方法,通常用于长期储存和安全保管石油资源。

该标准涵盖了地下水封洞库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多个环节,对洞库的地质条件选择、结构设计、防水防渗、通风设施、应急设施、监控系统、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地下水封洞库的建设能够满足石油存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环保性,同时也考虑到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这个试行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和提升我国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质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NB/T 1003-2012 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NR/T 1003 2012

5应测量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准点。 5.2.12当地层露头不好时,可进行适量的钻探工作,每处库址勘 探点的数量可为1个~3个,钻探深度应达到预估洞室底板以下 15m。 5.2.13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资料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要求完成各项已有的图件、文字资料的搜集并进行充分 的室内研究。 2对拟选库址的洞库涌水量、稳定地下水位和洞室埋深等提 出初步估计值。 3对拟选库址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对水封洞库围岩稳定性 做出估测性评价。 5.2.14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应对以下方面提出评价和建 议: 1区域稳定性和库址稳定性。 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稳定地下水位、洞库涌水量估算和洞 库埋深。 3:对各库址方案进行地质适宣性评估,并对库址方案进行 排序。 4对各拟选库址的围岩进行工程岩体预分类:宜采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方法进行分类,相互校核,综合分类。 5存在的问题及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建议。 5.3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 5.3.1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工作应初步查明推荐库址的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可行性研究所需的勘察成果并为确定 库址和库区布置进行地质论证。 5.3.2应分析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提出的问间题和下一步工 作建议,补充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构造地质资料。 5.3.3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2

DL 519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6部分:水处理和制(供)氢设备及系统NB/T 1002012

1补充调查库址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物理地质现象。 2初步查明库址区域的岩性(层)、构造,岩(土)物理力 学性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 影响程度:重点查明松散、软弱层的分布。 3初步查明岩层的产状,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密集 带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 4初步查明场区地应力状态与分布规律。 5初步查明库址区域的地下(地表)水位、水压、渗透系数、 水温和水化学成分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涌水量丰富的含水层、 汇水构造、强透水带以及与地表溪沟连通的断层、破碎带和节理 裂隙密集带,预测开挖洞室时突然涌水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 量、正常涌水量及地下水影响范围。 6进行围岩工程地质预分类,确定适宜建库的可用岩体范围。 7提出洞室轴线方向、洞室跨距、洞室间距、施工巷道口位 置等地下工程平面布置的建议。 8确定设计地下水位高程,并结合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储存 介质压力要求,提出合理的洞室埋深建议。 9初步查明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并结合岩体 应力评价洞室项部、边墙和洞室交叉部位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处 理建议。 10初步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并实施长期监测。 5.3.4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充校核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库址的工程地质图, 可选用1:20001:5000的比例尺。 2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或依据工程需求,进行专门的工程 地质测绘,可选用1:1000~1:2000的比例尺。 5.3.5工程物探的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测线进行加密,加密后的主要 测线间距宜为100m~300m,在施测中应视已完成情况随时调整 13

NB /T 1003 —2012 原设计的测线网。 2在地形条件允许时,主要测线宜通过已有钻孔。 5.3.6钻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查明 建库岩体性状及存在问题。钻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利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所完成的钻孔。 2每个钻孔应设计并明确钻探目的。 3各类钻孔的布置宜综合利用,减少钻探工作量。 4应结合库址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关键地质间题,有 针对性布置钻孔,钻孔间距可为200m300m。钻孔深度应达到 洞室底部设计高程以下15m。 5钻探过程中应根据已完成钻孔所揭露的地质间题,随时 调整原钻孔布置方案。 5.3.7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水文地质信息,并选择部分钻孔 分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 5.3.8为取得地下水动态资料,除利用库址内已有钻孔进行观测 外,必要时可布置地下水监测孔。 5.3.9勘察资料整理与分析的重点如下: 1库址围岩分段预分类及可用岩体的范围。 2库址可行性分析评价,确定库址方案。 3地下工程布置的初步建议。 4 设计地下水位、洞库涌水量与洞库埋深分析和估算。 5洞室稳定性初步分析评价。 6存在间题及对下一阶段勘察工作的建议, 5.4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勘察 5.4.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勘察工作应基本查明选定库区的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勘察成果并为库区 布置进行地质论证。 5.4.2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4

NB/T10032012

1查明施工巷道口边坡的稳定条件。 2基本查明库区区域的岩性(层)、构造,岩(土)物理力 学性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 影响程度;重点查明松散、软弱层的分布。 3基本查明岩层的产状、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 带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 4基本查明库区地段的地下水位、水压、渗透系数、水温、 水化学成分以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和对储存介质质量的影响、涌 水量丰高的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以及与地表溪沟连通的 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预测开挖洞室时突然涌水的可 能性,评价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及地下水影响范围。 5查明竖井、施工巷道口段工程地质条件。 6细化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并建立适当的地质模型。 7提出洞室轴线方向、洞室跨距、洞室间距、施工巷道口位 置等地下工程布置优化的建议。 8复核设计地下水位高程,并结合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储存 介质压力要求,提出优化的洞室埋深建议, 9基本查明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并结合岩体 应力评价洞室项部、边墙和洞室交叉部位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处 理建议。 10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并实施长期监测。 5.4.3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充校核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库区的工程地质图。 2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进行专门工程地质测绘,可选用 1:500~1:1000的比例尺。 5.4.4钻探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个钻孔应设计并明确钻探目的。 2宜利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勘察所 完成的钻孔:各类钻孔的布置宜综合利用,减少钻探工作量。 15

NB / T 1003 2012 3应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关键地质问题,布置勘 探点。 4应在竖井、施工巷道洞口段布置勘探点。 5钻探过程中应根据已完成钻孔所揭露的地质问题,随时调 整原勘探点部署方案:施工巷道口处可布置勘探平洞。 5.4.5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水文地质信息,应分段进行水文 地质试验。 5.4.6为取得地下水动态资料,除充分利用库区内已有钻孔进行 观测外,还可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地下水监测孔。 5.4.7勘察资料整理与分析的重点如下: 1库区围岩分级及其分布范围。 2地下工程布置优化建议。 3设计地下水位、洞库涌水量与洞库埋深分析和估算。 4洞室稳定性分析评价。 5施工巷道口稳定性及洞室轴线布置。 6存在问题及对下一步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5.5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工程勘察 5.5.1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工程勘察应结合初步设计资料,检 验前期工程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补充论证专门的工程地质问 题,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的建议。 5.5.2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工程期察主要任务如下: 1根据开挖获得的勘察资料校核施工前向设计、施工单位提 供的勘察成果,总结库区地质规律。 2解决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问题。 5.5.3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工程勘察的工作内容规定如下: 1进行围岩地质编录,校核并确定围岩分类。 2按围岩地质编录结果编制各类卷道、竖井、洞室的地质展 16

JG 171-2005 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6.1.1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6.1.1的规 定。

6.1.1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6.1.1的规 定。

6.1.1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6.1.1的规 定。

表6.11水封洞库地上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m)

NB /T 1003 —2012 6.1.2水封洞库的建筑界限宜设置围栅;水封洞库地上设施的外 边界宜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非燃烧体实体围墙;当受地形等条 件限制时可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围墙或围栅;行政管理区与其 他分区之间宜设置围墙或围栅。 6.1.3当水封洞库设有地面储罐且总容量达到一、二、三级石油 库标准时,通向外部公路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并宜位于 不同方位;其余情况可设一处车辆出入口和一处人员逃生出口。 6.1.4竖井口周围场地应满足操作维修要求。 6.2储运 6.2.1水封洞库的洞罐数量不应少于2座,每座洞罐的容积不宜 小于40×10°m。 6.2.2工艺流程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接收外部来原油,经计量后分润罐储存。 2原油提升、计量、加压后外输。 3原油循环、倒罐。 4洞罐内裂隙水提升处理。 5油气处理。 6.2.3每座洞罐应设竖井。竖井操作区应布置在地面,其形式应 根据环境确定:受地形限制时可设置在操作巷道内。操作巷道应 设不少于2个出口通向地面。操作巷道内的管道、设备应采取防 潮措施。 6.2.4竖并应满足管道、泵、仪表、电缆等安装及检修的要求。 6.2.5宜采用固定水位法储油;水整层高度不应低于0.5m。 ? 6.2.6洞罐的充装系数不宜大于0.95。 6.2.7水封洞库的油气处理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水 封洞库发油时应采用情性气体或烃类气体保护。 6.2.8每座洞罐应设置带阻火器的通气管。 6.2.9水封洞库排出的裂隙水应排至含油污水处理设施。 19

NB/T10032012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34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翘曲 GB/T 15972.34-2008》NR/T 1003 2012

6.2.10每座润罐的潜油泵不应设置备用泵,潜油泵的台数不应少 于2台。 6.2.11每座洞罐潜水泵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其中含1台备用泵。 6.2.12潜油泵、潜水泵及相应管道应采取防振动措施。 6.2.13洞罐的进油竖井和出油竖井应设置在不同的洞室。 6.2.14竖井内进油管道应采取消除液体冲击的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