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简介:
Q/GDW 11612.2-2018《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简介》是一部针对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技术的行业标准。它详细规定了电力线通信系统在低压电力网络中的应用,包括通信的频段、数据传输速率、通信协议、网络拓扑、设备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高速载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通过高频电磁波在电力线中传输数据的技术。在低压电力网络中,这种通信方式可以用于远程抄表、设备控制、故障检测和能源管理等多个场景。
该规范的技术要求简介部分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参数:如通信频段、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 2. 网络结构:如星型、树型、环型等网络拓扑的设计和实现。 3. 设备兼容性:确保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通互操作。 4. 安全性:如数据加密、认证机制、隐私保护等要求。 5. 可靠性:如通信稳定性、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等。
总的来说,该标准旨在推动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Q/GDW11612.1、Q/GDW11612.3、 Q/GDW11612.42和Q/GDW11612.43券定的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芯片ID号chip identification number
DB37/T 4164-2020 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指标体系.pdfQ/GDW 11612. 22018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结构根据安装要求可为无外封装的通信单元或有机壳封装的通信设备。其尺寸和 接口应符合各类型式规范的要求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的电气间隙应符合GB/T16935.1—2008的规定,
4.3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有机壳封装的通信单元其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外壳际 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一2006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650℃,试验时间为30s
4.4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要求。分类见表1
Q/GDW 11612 22018
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5.2.1高速载波通信设备(I型采集器等)采用工频交流电源,工作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 20%~+20%;高速载波通信单元,采用直流电源,电压充许范围:(12土1)V。 5.2.2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 电压4h。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交流磁通密度小于0.5mT。 5.2.3工频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失电后,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由超级电容供电,高速载波通信单元需 维持正常工作30秒以上。 5.2.4安装在集中器或电能表的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见表2
表2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
5.3通信功能和基本传输特性
5.3.1基本通信性能
5. 3. 1. 1工作频带
高速电力线载波的基本频带为2MHz~12MHz、2.4MHz~5.6MHz、0.7MHz~3MHz、1.7MHz3MHz 可支持切换使用
5.3.1.2功率频谱密度
5. 3. 1.3通信速率
Q/GDW 11612.22018
Q/GDW 11612.22018
5.3.1.4网络时延
5.3.1.4网络时延
隔离电源、屏蔽空间环境,主从节点1:1配比下,业务顺长不小于1k字节下的载波报文发送端 刻与接收端接收时刻的上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平均时延应小于30mS。在交流电网环境 智能电表通信口时延。
5.3.1.5长时间传输性能
5.3.1.6抗衰减性能
在隔离电源、屏蔽环境、误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 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
5.3.3网络管理功能
5.3.3.1节点管理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具备在 用于建立中继路由关系。应能够在无 页情况下,自动管理下属节点的中 继路田: (CCO)下属节点数量应不小于1016个。
5.3.3.2信道访问机制
支持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和CSM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A(Collisi lance),提供冲突避免机制。
5. 3. 3. 3自动路由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备自动路由快速组网,网络实时优化和动态变化功能,即:无需人工干预, 通信单元之间应该能够自动建立数据传输路由关系;当信道变化、中间节点被拆除或故障后,系统能够 自动建立新路由。
5.3.3.4白名单管理
支持本地通信单元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单地址范围的节点。
5.3.3.5多相位组网
支持电力线A/B/C三相节点组网管理功能。
5.3.3.6多网络管理
支持多网络共存(多台区串扰)下,同时间组网及抄表,性能指标与单网络保持一致: 管理共存多网络数量不少于6个。
5.3.3.7网络信息管理
Q/GDW 11612. 22018
应具备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对主节点(CCO)和从节点(STA)程序版本、参数信息查询等功 能。主节点应具备查询网络拓扑信息,包括子节点层级,网络角色,相位信息的功能;同时支持查询子 节点信道品质,通信成功率,代理变更等信息
5.3.4.1抄表功能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集中器主动方式抄表、路由主动方式抄表及并发方式抄表,并发数不小于 性能指标应满足Q/GDW13732013规定的要求,
5.3.4.2广播对时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终端对电能表的广播对时功能。
5.3.4.3从节点注册
5.3.4.5远程费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主站、集中器对电能表的远程费控操作。
5.3.4.6在线升级
高速载波通信单元应具有在线升级功能, 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载波信道完成软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3
5. 4. 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2500V(CCO,220V交流电源回路)或4000V (STA,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 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5. 4. 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 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 现象。
通信单元应在表5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能正常工作,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 价等级表示。 评价等级A: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通信单元均能正常通信。 评价等级B:骚扰使通信单元暂时丧失通信功能,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5分钟内能自行恢复通信 功能。
5.5.2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在电源电压突降及短时中断时,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 通信。
5.5.3工频磁场抗扰度
5.5.4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Q/GDW 11612 22018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下, 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 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5.5.5静电放电抗扰度
有外封装的通信单元,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节点放电骚扰下【冀】12J13: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构造,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 时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电快速瞬 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 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7振荡波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 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 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5.5.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下,通信单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 不应导致终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
在表5所列严酷等级的振荡波骚扰下, 元不应发生死机或损坏,同时通信单元不应导致终 端出现死机或损坏,应能正常通信;允许通信单元出现复位或短时通信中断现象。
参考FCCpart15的G低压电力线高速接入设备的要求SY/T 7422-2018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油基钻井液钻屑处理系统,在9kHz~30MHz频带内的电磁骚扰限值见表 。采用CISPR(国际无线电于扰特别委员会)所规定平均值检波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