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440-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简介:
"DL/T 5440-2020"是中国电力工业标准委员会(DL/T)发布的一份关于"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国家标准。这份规程主要针对在重覆冰环境下设计和建设架空输电线路的专业规范。
1. 内容概述: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在冰雪覆盖频繁、冰厚且重的地区,如中国北方、东北等地区,如何进行输电线路的结构设计、选型、施工和运行维护。主要包括线路的选线、杆塔结构、绝缘子选择、导线排列方式、防冰装置设计、线路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的计算等。
2. 目的与适用范围:规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重覆冰条件下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因冰害导致的线路损坏和故障,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抗灾能力。
3. 技术要求:规程要求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冰的物理特性和气象条件,采取科学的防冰措施,确保线路在重覆冰环境下仍能正常传输电力,同时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
4. 更新时间:2020年,该规程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反映了最新的设计理论和技术实践,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实用的设计指导。
总的来说,DL/T 5440-2020 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指导文件,对于保障我国重覆冰地区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10.0.12重冰区导线、地线不平衡张力取值表
注:垂直冰荷载按75%覆冰计算。
10.0.13稀有覆冰工况按稀有覆冰厚度、一5℃、10m/s风组合, 所有导线、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情 况。大跨越线路稀有覆冰情况的不平衡张力,还应按脱冰档内的 脱冰重量不小于稀有覆冰重量的50%计算。 10.0.14垂直档距系数(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之比)小于0..8的 杆塔,应按导线、地线脱冰跳跌和不均匀覆冰时产生的上拨力校验 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上拔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5%~10%, 地线上拨力可取最大使用张力的5%。相邻塔位高差较大时,还 应校验耐张型杆塔横担受扭情况。: 10.0.15各类杆塔在有冰工况下均应计入构件覆冰对杆塔构件 的影响。 10.0.16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杆塔,其设计条件除按常规悬垂 型杆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线、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或不平 衡张力计算。 10.0.17计算各类杆塔所用荷载组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架空 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5551的规定。
DL/T 1436-2015标准下载11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
11.0.1两侧覆冰相差较大或垂直档距系数小于0.6的杆塔应使 用耐张型。 11.0.2跨越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档的导线绝 缘子串应为双联及以上串。 11.0.3·连续档的一般交叉跨越以及通过覆冰期间人员经常活动 的场所,应按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校验弧垂增大。不均匀冰荷载条 件为气温一5℃,无风,跨越档有50%设计冰荷载,其余档不覆冰 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稀有覆冰情况校验与被 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2采用非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邻档断线情况校验与 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3采用耐张塔的跨越档,最小垂直距离还应考虑耐张绝缘子 串重对弧垂的影响。 11.0.4重冰区线路不应跨越房屋,无法避让时应予拆迁
11.0.4重冰区线路不应跨越房屋,无法避让时应予拆迁。
A.0.1表A.0.1给出1000m海拔重冰条件下覆冰耐受电压梯 度V的数值,仅供参考。
重冰条件下覆冰耐受电压梯度Vw参考值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融冰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5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5551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5582
本条强调了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基本工 作原则,要求在设计中协调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如安全与经济、 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近期需要和远景规划、线路建设和周围环境 等,目的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以合理的投资使设计的输电线路 能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1.0.2本条是原标准第3.0.2条的修改条文。
鉴于重覆冰线路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一些设计要 求,在其他规范中难以一一概括,所以需要专门编制本标准予以补 充和完善。 本标准是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 成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条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原有线路的改造和改建,可根 据具体情况和已有线路运行经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刘家峡一一陕西关中 (简称刘关线)330kV重冰线路。·1992年建成了第一条天生桥 贵阳(简称天贵)500kV高海拔重冰线路。而早在1982年,为了 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黄茅地区建立了大型 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0.574km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 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14年,为500kV高海拨、重冰区 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 和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西北地区 如兰州一平凉等750kV线路,投运了10余年,有一定运行经验
云南一厂东、锦屏一苏南等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运近10年,浙江一 福建特高压交流线路投运5年多来运行良好,也为编制本标准创 造了条件。 然而,重覆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本 规定对其他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行。 2005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 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为重覆冰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2008年我国南方的大范围冰害事故,2012年四川、2013年浙 江地区冰害事故,这些地区重覆冰线路的运行情况也为本标准的 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0.4本条是原标准第3.0.4条的保留条文,
鉴于目前对重覆冰线路有关规律尚认识不足,驱须积极开展 设计、运行经验总结和科学试验工作,这里着重提出以下三方面 工作。 (1)覆冰资料的积累。 切实掌握本地区覆冰的大小、特性和出现的规律是合理确定 设计条件、减少冰害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20
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线路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做过一些覆冰 观测工作,比较长期的有330工程的关山观测站,陕西省的820观 测站,湖南郴州地区的欧盐线观冰站室内雨、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宝鸡局的秦岭观冰站,云南 省内的东川海子头、昆明太华山和昭通大山包观冰站,四川雷波黄 茅观冰站,建设的三峡中低海拔(1100m~1800m)地区站,二郎 山(2987m)、蓑衣岭(2760m)、拖乌山(2600m)、雪峰山(1443m) 娄山关(1780m)观冰站等,都取得了很好的资料。其中黄茅观 冰站比较正规,除架设观测线和观测塔外,还架设一段具有二、三 四分裂导线的试验线路,两档三塔共584m,同时在沿线附近增设 了许多临时观冰点配合进行同步观测,从1982年连续观测至今 为二滩一自贡500kV重冰线路(简称二自线)、锦苏特高压直流建 设提供了宝贵覆冰资料。二郎山观冰站2001年建站连续观测至 今,为川西地区水电送出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覆冰资料。雪峰山 观冰站2005年建站连续观测至今,为锦苏、溪浙等特高压线路建 设提供了宝贵覆冰资料。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尚不能满 足电网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2)设计运行经验总结。 运行是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抗冰措施 选择是否恰当、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实践场所。因此,应特别重视 重覆冰线路的回访、调查和总结,不断加深对覆冰情况和冰害事故 的认识。 (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计算模型,逐步做到应用气象参数、线 路特性和地形因素等推断线路的覆冰情况; 2)研究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有效防护措施; 3)探讨新的防冰、除冰和融冰方法; 4)开展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
按照标准编写要求,列出了与重覆冰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解释 并附以英文译名。
按照标准编写要求,列出了与重覆冰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解释 并附以英文译名。
根据正文中使用情况,将正文中多处引用的符号列人第2.2
根据正文中使用情况T/CECS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将正文中多处引用的符号列入 节。
重覆冰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综合各方案的覆冰情 况、地形、交通维护条件、路径长度、投资费用和材料消耗,以及事 故后果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予以确定。·但鉴于目前各 地区对覆冰资料的掌握和对冰害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尚难以可靠 地保证重覆冰线路的安全运行,而重覆冰线路的“事故多发性”“抢 修困难”“事故损失大”等难以量化,同时对长期困扰运行部门的不 利因素能予以重视,因此强调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应偏于安全,故 在条文中特别提出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与选择。 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仍然应把“避开严重覆冰地段”作为 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也是因为严重覆冰地区线路的冰害事故目 前尚无可靠的防止措施。而一些采用避冰和改道的重冰线路运行 情况却有了显著改善,如湖南110kV柘溪电厂一湘乡线(简称柘 湘线),1964年2月在219号~220号杆发生冰害事故,于1965年 改道避冰后运行情况良好;云南110kV阳昆二回线于1962年2 月将老鹰山长约8km一段进行改道,避开重冰区后运行良好;滇 东北地区110kV宣威电厂一以礼河线(简称宣以线)于1964年将 大竹山长6km一段改道,避开严重覆冰区,取得良好效果;河南 嘉郑500kV紧凑型线路于2008年在尖山乡附近约5km段进行改 道,避开重冰区后改为常规线路,目前运行良好。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否与路径关系很密 切,而一般重覆冰线路通常都存在有“避冰方案”可供比较选择。 如果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能重视避冰方案的选择工作,是能够
3.0.2本条是原标准第5.0.2条的修改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