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H∕T 3123-2017 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充水预压监测规程.pdf简介:
SH∕T 3123-2017《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充水预压监测规程》是由中国石化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HC)制定的一份技术标准,主要用于规范石油化工领域中钢储罐地基的充水预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法和要求。
充水预压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基沉降,确保大型储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规程中详细规定了预压过程中地基的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预压压力的控制、沉降观测、裂缝监测、土体位移监测等。规定了监测设备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要求。
这份标准对于保证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的施工质量,防止因地基问题引发的储罐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施工单位在预压过程中严格遵循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SH∕T 3123-2017 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充水预压监测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来调整,当复测较差未满足要求时,应缩短复测周期。 7.1.3由于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其定位精度逐渐提高,特别是在较大面积储罐区,布置GPS监测 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故本规程中可选用GPS网。 由于储罐观测面积一般较小,根据经验和理论,采用一次布网形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同时布置, 其点位精度比较均匀,这样有利于提高和保证监测网的布网精度。 控制点采用强制归心装置,以提高对中精度,从而保证整个监测网的精度。 储罐地基充水预压,几乎不对水平位移监测网产生影响,故其复测周期长,初值测好后,再根据工
SH/T3123—2017
程情况复测3次~4次。 7.1.5根据变形观测的经验,由于测量面积小,精度要求高,不但要做到每一次的观测与上一次观测 采用相同线路和时间,而且要使用相同仪器(设备)。以便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山庄别墅建筑施工图,提高观测精度。
7.2储罐基础边缘及罐周地表土竖向位移监
7.3储罐周围地表土水平位移监测
7.3.1储罐周围地表土水平位移方向,主要沿着罐圆周法线方向,可用钢尺直接测量地表工标桩位移 7.3.2水平位移观测点的精度,系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二等变形监测的 精度要求,点位中误差不大于±3.0mm。
7.4储罐基础锥面变形监测
一种切实可行的观测方法
初始值的时机应在水面高 锥面后、完成第一级充水前进行 7.4.4储罐底部通常采用预抬高的办法补偿预估沉降,同时锥顶的存在也便于从罐周边排出储液,因 此保障罐底向上的拱度是必要的。为了预估底板变形造成损坏的不均勾沉降值,应采取减小底板拉力、 避免焊缝应力过大的措施。国内外工程上采用评价底板变形的方法很多,例如:直接利用底板中心沉降 量;以罐中心沉降和罐周边沉降差与罐半径的比值来确定罐底板容许变形值(罐基拱度)等,本条规定 应先满足设计要求,若无设计要求,充水预压后罐基础沉降基本稳定后的锥面坡度应大于等于0.008, 系采用了现行《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SH3046的规定。
7.5储罐地基深层土水平位移监测
7.5.1近二十年来,国内科研单位研制一些新型地基内部变形观测仪器,并不同程度地在水利行业王 石坝及深基坑开挖监测中应用,且取得较好效果,本规程主要选用了其中成功的仪器。 7.5.2测斜导管接长时,接头应密封,以防泥砂涌入、淤塞导管,应使每根测斜导管的导向槽严格对 正,不得偏扭;每根导管所承受的沉降段长度应小于10mm~15mm,以便测斜仪探头能顺利通过,而 不致于脱出测斜导管的导向槽;当不能满足预估沉降量时,应缩短每根管长度:测斜导管的最大倾斜率 应小于1%;下管时管内注清水以减小浮力影响。 7.5.4环状空间内的回填料采用中粗砂并密实,以保证测斜导管与所附设的深层土体同步变形。 7.5.6测斜导管埋入地层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稳定,根据经验一般为7天,选定好观测垂线的假想 固定点,才能利用初始值确定测斜导管初始空间位置,将测斜导管的中心轴线看作观测基准垂线,深层 土水平位移为相对于该观测基准垂线的位移。
SH/T3123—2017
7.6.3沉降管接头应牢固并密封,防止沉降管内进入泥砂而淤积。用纸绳收拢叉簧片,以保证沉降环 能顺利下入钻孔内,叉簧片不受损坏。沉降管送沉降环到所测地层层位后,纸绳经一段时间水浸泡强度 降低,叉簧片弹开后插入土体,由于深部土层受压缩产生沉降,故应在沉降管上装配上限位环,防止沉 降管下入钻孔时沉降环沿沉降管向上滑移,由于浮力作用,沉降环不会沿沉降管向下滑移。 7.6.4在环状空间内回填膨润土干泥球封孔,使沉降管、沉降环与土体结合。当土体产生变形时,沉 降环便与所附设土体同步变形。 7.6.5按工程经验,沉降环埋入地基土体后,回填的膨润土球在7天内已松散下沉,沉降环的位置已 基本稳定。但若现场条件允许,最好在地基土体受到有影响荷载作用前,即充水开始前,测取初始值。 7.6.67.6.7观测土体内埋设沉降环,沉降环之间距离的变化反应该段土体的变形,用沉降仪可测出 观测点的位置,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便可计算测点的沉降量,它等于初设时的高程与观测时的高程 之差。分层竖向变形等于土层初始厚度与该层土分界面上的两个沉降环观测距离之差。自下而上观测减 小了温度对钢尺读数精度的影响。 .6.8~7.6.9深层土竖向位移观测资料应随整理随分析,并绘制相关曲线图,深层土竖向位移是否具 有规律性。观测值突然增大时说明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土层沉降量与该层土初始厚度之比为该土层的 压缩率,可见,压缩率大的土层是地基稳定分析的主要区域。 .6.10在实际操作中,可按深层土竖向位移占储罐基础边缘沉降百分率小于5%为标准,确定储罐地 压缩层计管深度
7.6.8~7.6.9深层土竖向位移观测资料应随整理随分析,并绘制相关曲线图,深层土竖向位移是否具 有规律性。观测值突然增大时说明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土层沉降量与该层土初始厚度之比为该土层的 压缩率,可见,压缩率大的土层是地基稳定分析的主要区域。 7.6.10在实际操作中,可按深层土竖向位移占储罐基础边缘沉降百分率小于5%为标准,确定储罐地 基压缩层计算深度。
7.7储罐地基土孔隙水压力监测
多,但国内在此类仪器的生产、应用方面,以钢弦式仪器最多,使用效 果亦较好,故本规程推荐了此种仪器。 7.7.2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其钢弦自振频率有最佳范围,过大或过小选用量程都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 偏差。 7.7.3一个钻孔内埋设一个孔隙水压力计,能有效地控制透水层和封孔质量。排除透水石中气泡和油 污可用水煮法,应将透水石放在干净水中煮沸2h,并自然冷却,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中粗砂封埋 测头,在测头周围形成局部透水层,防止透水石淤塞而影响观测精度:膨润土干泥球封孔避免了地基土 层内水渗流的贯通。 7.7.6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的工作原理:测头的传感器承受作用于其承压膜上的孔隙水压力,并使之转 换成频率输出,用钢弦频率测定仪接受其自振频率,即测读频率,通过公式可计算出相应的孔隙水压力。 7.7.7施加荷载后,土体内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等于观测的孔隙水压力与观测点以上静水柱压力之 差。每次观测,还应测取地下水的静止水位。 7.7.8绘制实测孔隙水压力变化曲线,与理论计算的孔隙水压力随荷载增长、消散曲线进行对比,考 察孔隙水压力在软基内增长、消散规律是否正常。地基土内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不宜超过充水荷 载增量的60%,该值是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上海高桥50000m²油罐试验结果(1996年),最大超静孔隙
SH/T31232017
当以有效应力表示时:
3p,9平面上的应力路径
利用软土夹水平向薄层粉砂渗透固结建造3台20000m油罐(1983年)及上海高桥石泊 碎石桩与塑料排水带综合处理2台50000m²油罐(1996年)充水预压加固地基经验,采 作为现场控制地基稳定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而做出这一规定
1.8储罐地基土压力监测 7.8.1进行土压力观测,可了解储罐地基、基础的受力情况,验证设计参数,监控储罐地基的稳定。 土压力计可测得土的总应力(压力),要了解土的有效应力(压力),在埋设土压力计的同时,应埋 设孔隙水压力计。 7.8.2施测荷载应根据施加的预压荷载确定。土压力计工作面受力产生变形的过程,应尽量接近于平
.8储罐地基土压力监测
JG∕T 231-2018 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SH/T31232017
移过程,土压力计应对受力方向的力反应灵敏,而不受侧向压力的影响。 7.8.3土压力计埋设,应特别注意减小埋设效应的影响。必须做好仪器基床面的制备、感应膜的保护 和连接电缆的保护,土压力计埋设后的安全覆盖厚度,即能恢复正常施工必须的填方覆盖厚度,依填方 材料、施工机械、仪器类型等而异,一般在碎石屑填料中应大于0.5m。 7.8.4基础侧向土压力称为接触土压力或界面土压力,特指散粒体的土石材料作用在刚性界面上的土 压力,如混凝土墙面、钢管面等。因此,接触土压力计必须沿此类刚性界面布置、埋设,并使其感应膜 同刚性界面齐平。 由于拱效应的影响,当埋设基础侧向土压力计时,如其感应膜面低于刚性基础界面,则土压力计的 感应力偏低,实测值偏小,称为“欠读”。而当感应膜面高于刚性基础界面时,则产生“超读”现象, 即实测值比实际值偏高,因此,基础侧向土压力计的埋设推荐预埋膜盒法,以减小埋设效应的影响。
7.9环墙钢筋应力监测
效直径)应等于或略大于钢筋的截面积(或直径),以保证钢筋应力计埋设的连接强度,以免产生应力 集中现象。 7.9.4钢筋应力计采用焊接法埋设时,为避免仪器内温度过高影响其性能,一般可在钢筋应力计的传 感器外包棉纱,并套上钢丝网,连续用水冷却传感器。
7.9.4钢筋应力计采用焊接法埋设时,为避免仪器内温度过高影响其性能,一般可在 感器外包棉纱,并套上钢丝网,连续用水冷却传感器。
8.1.3在基础施工期进行监测项目的观测,主要是保障监测设施和传感器处于正常状 工影响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现进行补救。
8.2.18.2.2由于土层的复杂性、非均匀性和取样、运输对土的扰动,以及现有土工试验条件和设计 计算方法现状,理论计算获得的加固效果和所需时间往往不能很好反映实际工程的情况,而现场监测则 弥补了上述不足。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利用储罐基础边缘竖向位移、地表土标桩水平位移和地基中孔隙 水压力和深层土的水平位移等四项实测资料并按一定标准控制,尤其对天然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可 以有效地监视地基稳定动态,控制值的大小与地基土的性能、工程的类别和加荷方式有关。根据实测资 料分析加固效果,并指导现场施工。 8.2.3储罐基础变形限值参照了现行《钢制储罐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473一2008)中的规定 是储罐沉降的设计最终值。因土体工程性质的复杂性、多样性GB∕T 51147-2015 硝胺类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以及理论计算的局限性,不可能在标准 中统一规定报警值,实际中一般综合考虑计算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取表8.2.3中变形限值的80%~90% 确定项目报警值。 8.2.4~8.2.5对于天然地基及复合地基,场地土层的天然性状对其在载荷下的变形特性,有直接关系。 依据其特性来确定控制指标取值时,高压缩性土取大值,低压缩性土取小值。从实践经验来看,当地基 在其主要压缩范围内,地基承载力低于80kPa时,沉降速率控制值可取大值;当高于150kPa时,可取 小值,期间数值可内插
8.2.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