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pdf简介:
WST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是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一项关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的专业标准。该规范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在进行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强调感染防控的重要性: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规定了严格的感染防控策略。
2. 环境管理:规范了病房的清洁消毒、通风、患者安置、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以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
3. 医务人员防护:规定了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的使用,以及手卫生等基本操作规范。
4. 患者管理:强调了患者隔离、探视管理、隔离病区的设置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5. 诊疗操作规范:对侵入性操作、诊疗废弃物处理、使用抗生素等都有明确的感染防控要求。
6. 信息报告与监控:规定了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以及对感染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7. 培训与教育:强调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WST 509-2016 是为了确保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重要准则。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 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 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2016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参照本标准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 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cleaning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 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骼外静脉、股 静脉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 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 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 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
5.3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床间距应天于1m。 5.4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²。 5.5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士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 30%~60% 5.6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6.1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1 专业医务人贝应 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 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311的要求。 6.2.2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 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6.3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5.3.惠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 离与预防措施。 6.3.2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 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312的要求 7.2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 验。具体方法参照WS/T312的要求。 7.3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c)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应每李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1CU新建或改 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7.5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 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312的要求 7.2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 验。具体方法参照WS/T312的要求。
7.6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8.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放
8.2.1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 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欧式别墅平立剖施工图3.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2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8.3.2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9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9.2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
9.1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10.1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建筑电气施工三大阶段及安装常用材料,128页可下载.pdf,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 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313的要求。 10.4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