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2005-20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3T 2005-2021这个编号是中国浙江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浙江省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层技术规范》。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后用于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材料控制、质量检验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的规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是指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烘干等处理,将其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新路面的基层建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新路面建设的成本。
该技术规范涵盖了从旧路面的回收、处理,到再生基层的混合、摊铺、压实等全过程的技术细节,旨在保证再生基层的性能稳定,满足道路工程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它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施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63T 2005-20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基层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水泥混凝土路面集中破碎再生 采用机械设备将旧水泥路面破碎成不小于50cm的块状,再转运至加工点,经破碎、筛分处理后, 形成循环再生集料(简称“再生集料”)的利用技术。
4.2挖除旧路面前应按设计要求修复或增设排水设施,挖除后应及时做好基层防排水。
DB63/T 2005202
4.4现场施工时交通组织应符合JTGH30规定,挖除路段未加铺结构层前不应开放交通。 4.5集中破碎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置,并进行防排水处理。 4.6应对再生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性能试验分析与吸水率试验,确定再生集料的利用率 4.7再生集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分级筛分、分级堆放。
T/CECS 511-2018标准下载5.1.1收集旧路面设计文件及竣工资料等。 5.1.2收集旧路面通车运营期间的养护、路面检测及技术状况评定资料。 5.1.3收集沿线桥梁、涵洞及构造物等相关资料。 5.1.4收集旧路面排水、积水等相关资料。 5.1.5收集路段历史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轴载资料。 5.1.6收集路段气象、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
..1 间道谷包拍断极率、脱工举、 陷阻移补阻标、极强度、获议有元、基层绍均实全、垂月 病害处置情况、路基软弱路段、路基CBR值等。 5.2.2断板率、脱空率的调查与计算应按JTJ073.1规定执行,断板率、脱空率相近路段应归并为 个统计段落。 5.2.3调查路段的路基强度不足、出现软弱、过湿、沉陷等病害时,应对具体段落的检测内容进行记 录,做好影像资料,并存档。 5.2.4应按JTG3450规定测定路基CBR值。取样个数每公里不少于3个,取样总数应满足计算要求 安公式(1)、公式(2)、公式(3)计算客评定段落的CBR代表值,并对CBR值小于5的段落进行记 录和做好影像资料,并存档,
式中: 测点数,个; CBR,一各测点的CBR值,%; S标准差: CBR——所有测点的CBR平均值,%; Z—保证率系数,二级及以下公路取1.282 CBR评定段落的CBR代表值,%。
5.3沿线构造物及施工环境调查
DB63/T2005202
5.3.1调查沿线桥梁、涵洞、地下管线情况,记录桩号、结构形式,必要时实测结构尺寸。 5.3.2调查挡墙、边沟及沿线其他构造物的具体位置、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5.3.3调查其他对施工有影响或限制的因素
5.4.1分析气象、水文、地质情况,沿线构造物及施工环境等资料。 5.4.2分析面板强度、基层结构类型及交通量等资料。 5.4.3分析断板率、脱空率、路基含水率等资料。 5.4.4分析旧路面修补面积、换板情况、基层病害处置情况、路基CBR值、路基软弱路段及排水设施 等资料。 5.4.5按ITG5210规定分析路面病害类型及成因
5.4.5按JTG5210规定分析路面病害类型及层
6.1.1应遵循“充分利用旧路面材料”原则,综合考虑路面状况、路基条件、构造物、净空要求、施 工限制条件、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结合技术、环保、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再生利用技术。 6.1.2根据旧路状况,再生利用设计应分段进行,分段长度宜不小于1.0km。 6.1.3再生利用设计包括方案选择、旧路面处置等。 6.1.4病害严重路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1.4病害严重路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1.5再生利用技术方案选择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错台、翻浆、角隅破坏等大于总接缝长度的20%; b)断板、开裂、下沉的修补面积大于路面总面积的20%
a)错台、翻浆、角隅破坏等大于总接缝长度的20%; b)断板、开裂、下沉的修补面积大于路面总面积的20%。
6.2.1软弱路基宜采用换填方式处理,并满足以下要求:
6.2.1软弱路基宜采用换填方式处理,并满足以下要求: a)旧路面结构应逐层开挖至设计的深度要求; b)换填材料宜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粉黏粒含量应小于5%。 6.2.2路基回填时宜采用与原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层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应满足设计要
7.1.1应采用对路面基层强度和结构无影响的设备挖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7.1.2集中破碎机械应具备两级破碎功能,并配备除尘和钢筋剔除装置,钢筋剔除率应大于95%。 7.1.3筛分设备应配备除尘装置。
7.2.1路面破碎:采用机械破碎方式,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粒径不小于50cm的块状,其大小 满足破碎机要求,并运往加工场进行再加工处理。 7.2.2集料加工:将破碎块在加工场经二次破碎、剔除钢筋、筛分处理等。
DB63/T20052021
DB63/T 20052021
8.2.1再生集料的质量应符合JTG/TF20规定。 8.2.2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规定
8.2.1再生集料的质量应符合JTG/TF20规定。
表2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颗粒组成范围
8.2.3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的压碎值:作基层时应不大于35%;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40%。 8.2.4新旧集料掺配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
8.3.1配合比组成设计符合以下规定:
3.3.1 配合比组成设计符合以下规定: a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的试验应符合JTGE51规定; b 中、轻交通荷载等级时,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规定; C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应按表3规定的强度标准,确定水泥掺量和最佳含水率。需改善 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时,应确定新集料掺配比例
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DB63/T2005202
表3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和底基层时,水泥选取五种掺量(3%、4%、5%、6%、7%); b 根据压实度标准分别计算水泥不同掺量的试件干密度; C 按最佳含水率和计算所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 应不少于表4要求。如试验结果偏差系数大于表4要求时,则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 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d 试件按GB/T1346规定,在温度25℃土2℃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JTGE51规定进 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e) 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根据表3中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应符 合公式(4)的要求:
R一一设计抗压强度,MPa; C一一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 8.3.3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见附录B。
8.4.1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按JTG/TF20、JTG/TF30和JTG/TF31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工 艺流程见附录C
8.4.1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按JTG/TF20、JTG/TF30和JTG/TF31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工 艺流程见附录C。 8.4.2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并确定以下参数: a)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生产配合比;
施工前应铺筑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并确定以下参数: a 验证现场材料的级配、生产配合比; b 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混合料的含水率; ? d) 标准施工方法;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蒙)12J2 地下工程防水,确定机械的选择和组合,碾压的 工序、速度和遍数
8. 4. 2 施工前应
DB63/T2005—20218.4.3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应符合以下规定:c)厂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每层摊铺厚度宜为160mm200mm;e)应在接近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进行碾压。气候炎热干燥时,碾压时含水率可比最佳含水率增加0.5%~1.5%;f)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碾压,避免出现漏压和产生轮迹现象;g)养生期应不少于7d,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2d。9再生级配碎石9. 1再生集料试验再生集料试验同本文件8.1。9. 2再生集料性能9.2.1再生集料质量同本文件8.2.1。9.2.2再生级配碎石的压碎值应满足表5要求。表5再生级配碎石的压碎值指标位置公路等级压碎值/%二级公路≤30基层二级以下公路≤35二级公路≤35底基层二级以下公路≤459.2.3再生级配碎石强度指标应符合表6规定。表6再生级配碎石结构强度指标功能层次强度指标技术要求备注≥160%(振动成型)验算固体体积率:≥86%(振动成型)上基层CBR值≥100%(重型击实)≥85%(重型击实)抗剪强度≥0. 4MPa下基层CBR值≥160%(振动成型)验算固体体积率:≥86%(振动成型)≥100%(重型击实)≥85%(重型击实)底基层110%(振动成型)验算固体体积率:≥84%(振动成型)CBR值≥80%(重型击实)≥83%(重型击实)垫层符合原材料要求和级配要求9.2.4再生级配碎石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7中级配的要求,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表7再生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项目通过质量百分率/%筛孔尺寸/mm37. 510031. 590~10019. 073~889. 549~694. 7529~546
DB63/T2005202
《安全网 GB5725-2009》DB63/T2005202
9.3.1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再生粗集料可单独或掺入新集料后使用,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混合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b 再生级配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超过20%,不应含有土块、植物等杂质; 再生级配碎石用于二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时,应预先筛分为37.5mm~19.0mm、19.0mm~9.5 mm、9.5mm~4.75mm不同粒径的碎石以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d)颗粒组成为顺滑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