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US 1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US 17-2021 古道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T/CSUS 17-2021 古道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0.3本条明确价值研究的内
4古道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历史价值是指古道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 艺术价值是指古道作为人类艺术创作、审美情趣、特定时代 的典型风格的实物见证的价值。 科学价值是指古道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和科学技术成果本身或 创造过程的实物见证的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古道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 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文化价值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古道因其体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宗教文化的多样性 特征所具有的价值; 2古道的自然、景观、环境等要素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所 具有的价值: 3与古道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 4.0.4古道线路空间系统包括古道本体、相关设施、连接线及 沿线节点等内容。总体规划应研判适宜串联的历史人文资源、自 然生态资源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城乡居民点,选取现有的绿道、登 山径、低等级公路等路径作为古道连接线,以尽可能串联沿线节 点为目标,形成古道线路系统总体布局方案。 4.0.5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古道类型和级别的划分方 法,为古道分类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可依据古道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将古道分为山地型古
4.0.5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总则.pdf,提出古道类型和级别的
法,为古道分类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可依据古道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将古道分为山地型古 道、平原型古道、滨水型古道、村镇型古道和古水道等类型,其 中山地型古道细分为平缓型古道与盘山型古道。 可根据古道的保存程度,将古道分为基本完好、轻微残损、 严重残损、覆盖和灭失五个等级。
施保护的区域,应结合古道本体的结构特征和周边环境进行 划定。应确保在古道本体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进行挖 掘、钻探、爆破等作业时,不会危及古道本体及其相关设施 的安全。 古道的控制范围,是指在本体范围外,为保护古道本体的安 全、环境、历史风貌对景观加以控制的区域,主要依据古道本体 的结构特征、人的视觉标准,结合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划定。旨在 确保古道环境的完整性和新建建筑物、构筑物与历史文化遗存的 协调性。 各地编制总体规划应提出古道保护本体范围和控制范围的划 定原则。例如《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2018年修 编)》对不同类型古道的本体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进行了具体 规定。《浙江省森林古道保护与利用规划》根据管控强度的不 同,对不同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划定进行了具体 规定。
浙江省森林古道保护范围和控制
4.0.7应综合考虑古道保存程度、交通条件、相关资源分布、 开发难度、社会效应等因素,根据古道保护发展时序安排与发展 方向,确定重点发展的节点、路段或地区。 4.0.8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衔接。应做好古道线路与周边高速铁 路及城际轨道站点、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码头等区域
表4.0.9南粤古驿道线路驿站设施建设指引表
注“”必须设置,“○”表示可设。
部分地区标识系统设计指引实例示
5古道重点线路详细规划
表5.0.3浙江省森林古道保护措施规划表
5.0.4详细布局方案应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深度保持一致。 5.0.5如果各地已有古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则遵循指引规范开 展古道保护与修复工作。如无古道保护与修复相关指引,则重点 线路详细规划应提出古道保护修复指引,包括古道本体及相关设 施、历史环境等的保护与修复要求,古道本体、相关设施的修复 故法和修复选材要求,以及管养维护要求。 古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应在充分研究古道原有营造工艺的基础 上,提出古道修复建设的材料、形制和工艺做法,为古道保护与
修复提供基本参考标准。为有效指导古道修复建设,古道保护与 修复指引应按每种古道类型提出文字性做法指引,也可采用图示 化直观表达工程做法,或者提出建设负面清单
部分地区古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实例
防护。在滑坡、危岩、山洪、塌陷、滨水等路段做好防护措 施,保障游人游览安全,并设置显著的警示标识。 防洪。古道部分地段位于山地或临水地带,有发生地质灾害尤 其是山洪灾害的风险,应结合古道修复方案同步制定防洪措施。 应急蔬散。应根据古道实际情况,结合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和 其他相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及应急疏散方案。 5.0.10古道两侧的景观环境,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确 实要进行绿化改造的,应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和特色景观树种 相生的种植模式,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和突出地方特色。重要节 点处的植物配置,应在场地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选择本地特色景 观植物,营造层次、色彩、李相、意境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古 道游赏乐趣。
表5.0.10部分地区古道景观设计实例示意
续表 5. 0. 10
5.0.11古道线路建成之后,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保持高效利 用,最大限度发挥古道的综合价值。古道作为重要的线性文 化遗产遗存,可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现代农业进行 融合发展。 古道+旅游。结合古道沿线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等条件,策划多样化的古道主题游径,并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 施,形成多元的古道旅游产品。也可以古道为载体,打造旅游景 区,例如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梅关 古道旅游景区。 古道+体育。古道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也是举办各类 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应利用古道文化线路和沿线资源,提出可 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 古道+文化。在古道沿线积极开展古道遗存、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古道沿线的文化特色节点,同时 结合各种民俗节庆及庙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开展古道历史文化体 验、古道遗存观光、古道摄影、文艺创作、民俗展示等文化活 动,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古道+教育。通过展示原生人文及自然场景,设置教育信息 讲解牌,建立展示场馆、教育培训场地,周期性举办形式多样的 科普教育活动等措施,建设古道科普长廊,推动红色教育、自然
科普等产业发展。 古道+现代农业。利用古道的品牌效益《现浇泡沫轻质土技术规程 CECS 249:2008》,培育特色农产品 加强地方特色工艺品制造,引导沿线乡村发展休闲民宿、农家 乐、休闲农场等配套服务,带动农民就业和创业,促进沿线镇村 现代农业发展。
全的各类村庄。古道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复兴工程,也 为周边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道 文化资源,加大沿线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以线串点 的古道文化乡村带,带动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产业发展, 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沿线村落的经济发展。同 时,以古道为纽带,整合周边各类资源,采用“互联网+”的模 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活跃村庄经济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
5.0.13近期建设项目库应以古道线路修复建设为核心,
立项目实施库,主要包括古道线路建设、古道遗存修复、 统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日 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主体,分期分类有效推进古道保 用工作开展。同时,按照各类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工程 估算古道线路投资经费。
5.0.14古道保护利用实施机制是保障古道保护利用工作白
度保障,健全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古道保护与修复工作高效 。各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能范围内DBJ50/T-306-2018标准下载,做好与古道保护利用相关 作。
相关政策建议有助于高效、快捷推进保护利用相关工作,可 从资金保障、土地供给、行政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关 建议。 古道运营管理策略有助于长久、持续推进古道保护利用相关 工作,可从管理维护、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统一书号:15112:3818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