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简介:
GB/T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份国家标准,它为综合布线系统(CAB)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指导。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内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包括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的传输。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2.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如系统布局、线缆选择、连接器和插座的选择、线路敷设等; 3. 系统的安装和测试,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要求; 4. 系统的维护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系统升级的指导。
GB/T 50311-2016不仅适用于新建项目的布线设计,也适用于已有系统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它对于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2.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应满足 各种业务的需求。 5.2.5底盒数量应由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RJ45模块或光纤适配器) 数量不宜大于2个。 2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与深度应充分考虑到 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预留长度的盘留空间和满足 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3信息插座底盒不应作为过线盒使用。 的终端设备接人,每
5.3.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对绞电缆根数、天对数电缆总对数及
5.3.2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或光缆备份及电缆与光
5.3.4在建筑物若干设备间之间,设备间与进线间及同一层或各
JJG(建材) 107-1999 透气法比表面积仪检定规程5.3.5主于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配置,当主干端口为光端口时,应按1芯或2芯光纤容量配置。 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需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 设备(BD/CD)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 的容量。 4建筑物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置应符合本 规范第5.2.10条的规定。
5.3.6设备间配线设备(BD)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下列
1主干缆线侧的配线设备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 2设备侧的配线设备容量应与设备应用的光、电主干端口容 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 3外线侧的配线设备容量应满足引入缆线的容量需求
5.4.1建筑群配线设备(CD)内线侧的容量应与各建筑物引人的 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一致。 5.4.2建筑群配线设备(CD)外线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群外部引入 的缆线的容量一致。 5.4.3建筑群配线设备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置应符合本规 范第5.2.10条的规定。
5.5.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等室 外缆线进人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由器件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 缆。缆线的终接处设置的人口设施外线侧配线模块应按出入的 电、光缆容量配置。
5.5.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等室
5.5.2综合布线系统和电信业务经营者 置的人口设施内线侧 配线模块应与建筑物配线设备(BD)或建筑群配线设备(CD)之间 敷设的缆线类型和容量相匹配
5.5.2综合布线系统和电信业务经营者
5.5.3进线间的缆线引入管道管孔数量应满足建筑物之间、外部
5.6.1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 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 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 管理。文档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 现汉化。 2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终接点、接地装置、 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应设置标签。标识符 应采用统一数量的学母和数学等标明。 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 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制订系统测试的记录文档内容。 5.6.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并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5.6.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模较大以及用户有提高布线系统维 护水平和网络安全的需要时,宜采用智能配线系统对配线设备的 端口进行实时管理,显示和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 况。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实时智能管理与监测布线跳线连接通断及端口变更状态; 2 以图形化显示为界面,浏览所有被管理的布线部位; 3 管理软件提供数据库检索功能; 4 用户远程登求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 S 管理软件对非授权操作或链路意外中断提供实时报警。
5.6.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 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 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 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信息,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 线走向等内容
6.1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6.1.1D级、E级、F级的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器件的标称阻抗应 为100Q,A级、B级、C级可为100Q或120Q2。 6.1.2对绞电缆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信道每个线对中的两个导体之间的d.c.环路电阻不平衡 度对所有类别不应超过3%。 2电缆在所有的温度下应用时,D、E、E、F、F级信道每一 导体最小载流量应为0.175A(d.c.)。 3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F、F级信道应支 持任意导体之间72V(d.c.)的工作电压。 4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EA、F、FA级信道每个 线对应支持承载10W的功率。 5对绞电缆的性能指标参数应包括衰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 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衰减远端串音比、衰减远端串音 比功率和、耦合衰减、转移阻抗、不平衡衰减(近端)、近端串音功率 和、外部串审音(EA、F)。 62m、5m对绞电缆跳线的指标参数值应包括回波损耗、近 端串音
6.1.3对绞电缆连接器件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配线设备模块工作环境的温度应为一10℃~十60℃。 应具有唯一的标记或颜色, 3 连接器件应支持0.4mm~0.8mm线径导体的连接。 + 连接器件的插拔率不应小于500次。 器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7类和7类插座连接(正视)方
6、连接器件的性能指标参数应包括回波损耗、插人损耗、近 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远端串音功率和、输入阻抗、 不平衡输入阻抗、载流量、时延、时延偏差、横向转换损耗、横向转 换转移损耗、耦合衰减(屏蔽布线)、转移阻抗(屏蔽布线)、绝缘电 组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外部远端串音功率和,
远端串音衰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传播时延、时延偏差、 直流环路电阻、长度、连接正确性、导通性能。 2光纤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应包括光衰耗、模式带宽、传播 时延、长度、连接极性。 5.2.5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应用在工业以太网、POE及高速信道 的情况下,还应考虑横向转换损耗、两端等效横向转换损耗、不平 衡电阻、耦合衰减等屏蔽特性指标
11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应满足防水和抗压要求。 2工业环境中的信息插座可带有保护壳体。 3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高度宜 为300mm 4安装在工作台侧隔板面及临近墙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 地宜为1.0m。 5信息插座模块宜采用标准86系列面板安装,安装光纤模 块的底盒深度不应小于60mm
7.1.2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工作区宜配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
2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3工作区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高度应与信息插座一致。 7.1.3CP集合点箱体、多用户信息插座箱体宜安装在导管的引 人侧及便于维护的柱子及承重墙上等处,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 500mm,当在墙体、柱子的上部或吊顶内安装时,距地高度不宜小 于1800mm。
7.1.4每个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附近水平70mm~1
2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内应引人单相交流220V电源
7.2.1电信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信间数量应按所服务楼层面积及工作区信息点密度与 数量确定。 2同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时,宜设置1个电信间 当楼层信息点数量大于400个时,宜设置2个及以上电信间。 3楼层信息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内时, 可多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7.2.2当有信息安全等特殊要求时,应将所有涉密的信息通信网 络设备和布线系统设备等进行空间物理隔离或独立安放在专用的 电信间内,并应设置独立的涉密机柜及布线管槽。 7.2.3电信间内,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及布线系统设备宜与弱 电系统布线设备分设在不同的机柜内。当各设备容量配置较少 时,亦可在同一机柜内作空间物理隔离后安装。 7.2.4各楼层电信间、竖向缆线管槽及对应的竖并宜上下对齐。 7.2.5电信间内不应设置与安装的设备无关的水、风管及低压配 电缆线管槽与竖井。 7.2.6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与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数量、机柜的 尺寸及布置,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当电信间内需设 置其他通信设施和弱电系统设备箱柜或弱电竖并时,应增加使用 面积。
7.2.7电信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湿度应保持
《电能质量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GB/T 18481-2001》7.2.9电信间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n
7.2.10电信间的水泥地面应高出本层地面不小于100mm或设 置防水门槛。室内地面应具有防潮、防尘、防静电等措施。 7.2.11电信间应设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 盒,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应装设保护器。设备供电电源应 另行配置。
7.3.1设备间设置的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 因素综合考虑。
7.3.2每栋建筑物内应设置不小于1个设备间,并应符合下列
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6设备间不应设置在厕所、浴室或其他潮湿、易积水区域的 正下方或毗邻场所。 7设备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湿度应保持 在20%~80%之间,并应有良好的通风。当室内安装有源的信息 通信网络设备时,应采取满足设备可靠运行要求的对应措施。 8设备间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 9设备间应采用外开双扇防火门。房门净高不应小于 2.0m,净宽不应小于1.5m。 10设备间的水泥地面应高出本层地面不小于100mm或设 置防水门槛。 11室内地面应具有防潮措施。 7.3.5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 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7.3.5的规定
表7A3.5尘择限值
7.3.6设备间应设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 盒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应装设保护器。设备供电电源应 另行配置
7.5导管与桥架安装
7.5.1布线导管或桥架的材质、性能、规格以及安装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