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633-2021 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技术规程.pdf

DB52/T 1633-2021 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2/T 163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65275
免费资源

DB52/T 1633-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2/T 1633-2021 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技术规程.pdf简介:

DB52/T 1633-2021 是中国贵州省地方标准,其全称为《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山地风电场的风机微观选址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山地风电场通常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其地形复杂,选址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风能资源评估、地形地貌、环境影响、电力接入条件、土地利用规划等。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风能资源评估:对山地地形的风速、风向、风能密度等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区域。

2. 地形地貌分析:考虑山体走向、坡度、遮挡物等因素,以保证风机的无障碍运行和安全性。

3.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视觉景观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

4. 电力接入规划:确保风电场的电力输出能够顺利接入电网,满足电力传输和转换的要求。

5. 社会影响和土地利用:考虑风电场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DB52/T 1633-2021 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山地风电场的风机微观选址工作,保障风电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行性。

DB52/T 1633-2021 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52/T 1633202

考虑风的端流特性、风电机组控制影响和风电机组动态运行特性等因素的风电机组发电输出功率与 风速对应的曲线

4.1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应符合NB/T10103申的有关规定。 4.2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宜在风电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后、风电机组招标已完成,并已确定风电机 组机型后进行。 4.3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宜由项目建设方牵头,工程设计方、风电机组厂家等多方参加。 4.4在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阶段,风电机组厂家应对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的各风机机位的风电机组安 全性作出评价,并对最终的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提出风电场风电机组安全性评估专题报告。 4.5在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现场工作结束后,工程设计方应主持编制并完成风电场微观选址报告。 4.6最终的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成果应经项目建设方、工程设计方以及风电机组厂家确认。 4.7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通常宜分为以下4个阶段: a)前期准备阶段:准备现场工作所需的资料和物资; b)现场工作阶段:现场对每一个风机机位的建设条件进行核实,并确认; C 复核确定阶段:复核并确定每一个风机机位的建设条件、发电量以及风电机组安全性; d)报告编制阶段:根据微观选址成果,编制风电场风电机组安全性评估专题报告和风电场微观 选址报告。 4.8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宜按附录A中规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4.1山地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应符合NB/T10103申的有关规定, 4.2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宜在风电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后、风电机组招标已完成,并已确定风电机 组机型后进行。

a)前期准备阶段:准备现场工作所需的资料和物资; b)现场工作阶段:现场对每一个风机机位的建设条件进行核实Q/GDW 46 10022.27-2018 计算机监控系统运检导则(试行).pdf,并确认; 复核确定阶段:复核并确定每一个风机机位的建设条件、发电量以及风电机组安全性 报告编制阶段:根据微观选址成果,编制风电场风电机组安全性评估专题报告和风 选址报告。 3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宜按附录A中规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应收集风电场周边长期气象站近30年的相关气象资料。气象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长期气象测站基本情况、历史沿革、观测仪器变更记录以及周边环境现状:

DB52/T1633202

b)与风电场测风点同期的逐时风速、风向数据,同期逐日最大风速、相应风向及发生时间; c)与风电场测风点同期的逐时气温、气压数据; d)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水气压、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的月统计值 e)历年最大风速、相应风向及出现时间; f)积雪、结冰、雪淞、雾淞、霜冻、雷暴、降水、冰等气象要素的年或多年统计值。 ,1.2当风电场周边无合适的长期气象站资料或长期气象站资料的代表性较差时,应收集风电场区域 象模式的雨分析盗料

5.5.1应收集风电机组的综合技术参数资料。风电机组综合技术参数资料主要包括机组型式、额定功 率、风轮直径、轮毂高度、切入风速、切出风速、额定风速、生存风速、安全等级、声功率级、运行温 度、生存温度、防雷等级和防腐等级等。 5.5.2应收集基于风电场实际风况下的风电机组静态功率曲线、动态功率曲线和推力系数曲线等资料。 5.5.3应收集风电机组运输与安装资料。风电机组运输与安装资料主要包括塔架、叶片、机舱、轮毂 的尺寸和重量,以及风电机组的运输安装手册等资料

5.1应收集风电机组的综合技术参数资料。风电机组综合技术参数资料主要包括机组型式、额

DB52/T 1633202

事区、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文物保护区、保护林地、公益林地、森林公园、重要湿地、 次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压覆矿产区等分布资料。 5.6.2应收集涉及风电场区域的候鸟栖息地、候鸟迁徙路线、重要鸟类聚集区和机场净空保护区、电 磁环境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分布等资料。 5.6.3应收集风电场区域的铁路、公路、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燃气管道、石油管道、重要输水管渠 等分布资料。 5.6.4应收集风电场区域及附近噪声敏感点的信息资料

5.7.1应收集风电场所在地政府对项目建设限制性要求方面的资料。 5.7.2应收集开展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前各工程设计阶段完成的工程设计报告、设计成果、设计图纸 以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等成果和资料。 5.7.3宜收集周边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GB∕T 27797.3-2011 纤维增强塑料 试验板制备方法 第3部分:湿法模塑,以及所采用的风电机组的机型、轮毂高度、功率曲线和推力 系数曲线等资料,

1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阶段,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复核分析: a)开展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时,风电场未进行风能资源评估分析; b)开展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时,风电场虽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分析,但原风能资源评估采用的 测风数据资料年限不足1年或测风数据有效完整率低于90%,风机微观选址时,风电场测风时 旬在原风能资源评估采用的测风数据基础上已新增1个月及以上:或风电场原测风塔(点)新 增测风时间已超过3个月; c)风电场内新增了补充测风塔(点),补充测风塔(点)的测风时间已满1个月及以上; d)风电场微观选址前后的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家设计单位。 2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模拟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a)计算应采用适用于山地风电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或经过验证的其他模型,或仿真技术: b)计算采用的地形图应满足5.3节中对地形图的要求; c)粗糙度文件宜根据风电场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制作。 3山地风电场测风塔的控制半径应根据风电场场区的地形和风况的复杂程度确定。风电场场区的地 、风况越复杂,测风塔的控制半径越小;风电场场区的地形、风况越简单,测风塔的控制半径相对越 ;通常山地风电场测风塔的控制半径宜按1.0km2.5km考虑,具体可参考DB52/T1031中有关测 塔控制半径的相关规定。 4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计算应符合GB/T18710、NB/T31147和DB52/T1031中有关风能资源分析计 的相关规定,

7风机布置与风机微观选址原则和要求

7.1.1风电场风机布置与风机微观选址应遵循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 关要求。

DB52/T1633202

7.1.2风电场风机布置与风机微观选址应满足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 7.1.3在满足风电机组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风电场风机布置与风机微观选址应综合考虑场区风能资 源、场地利用、工程建设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合理排布风机,风机排布应相对紧凑。 7.1.4最终确定的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其风电场全场风机平均尾流损失宜小于8%,单台风机的尾流 损失宜控制在15%以内,单台风机的入流角不宜超过8°

7.2.1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应按风机微观选址工作前初步确定的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7.2.2风机微观选址阶段初步确定的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宜有一定的备选风机机位。备选风机机位数 量宜为风电场总风机机位数量的5%~10%。 7.2.3风机机位应选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风能资源较好的位置处,不宜选在地势低洼处。 7.2.4风机机位应避开敏感区域和限制区域。 主要应避开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生态红线、军事区、 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文物保护区、I级保护林地、国家公益林、森林公园、重要湿地、 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压覆矿产区,以及候鸟栖息地、候鸟迁徙路线、重要鸟类聚集区、机场 及机场净空保护区、电磁环境保护区等。 7.2.5风机机位应避开地质灾害区域。主要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强卸荷带、地裂 缝、采空区等地质灾害 易发区域,以及岩溶强烈发育区域 7.2.6风机机位与居民区(点)、铁路、公路、电力线路等需避让的对象应满足足够的安全距离。通 常距民区(点)的距离宜大于300m,距铁路、高速公路、220kV及以上架空输俞电线路的距离不宜小于 1.5倍风机倒塔距离, 距35kV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地面油气管道、国道和省道公路的距离不宜小于1.0 倍风机倒塔距离,距地下油气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的避让距离自风机基础外边缘起算 不应小于10m。 7.2.7风机布置应符合GB3096对噪声限值的规定。风机机位距长期有人居住的居民区(点)、厂矿、 企事业单位等的距离应满足噪声要求。 7.2.8风机布置应考虑阴影闪变的影响,阴影闪变时间每年不宜超过30h,每天不宜超过30min。 7.2.9对于存在凝冻结冰的风电场,风机布置应考虑凝冻结冰造成的脱冰或甩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2.10风机布置应满足工程施工作业和运行维护对风机机位场地的要求。 7.2.11两风机间的间距应根据风电场的风况确定。通常垂直主风能方向的两风机间的间距不宜小于3 倍风轮直径,平行主风能方向的两风机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倍风轮直径。对于主风能方向特别集中,且 主风能方向与山脊(山梁)垂直或接近垂直、风机呈单排布置的情况,两风机间的间距可适当减小,但 两风机间的间距不宜小于2倍风轮直径;对于主风能方向不集中的情况,风机间的间距宜调整加大。 7.2.12对于简单地形的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可按常规方式进行;对于复杂地形的风电场,风机布置 方案应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风能资源分布,计算各风机机位的风能资源和发电量,并综合考虑各风机机 位的风电机组安全性、工程建设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2.13当风电场风机布置方案中出现两风机间的间距小于2倍风轮直径时,宜对风电场的风机布置方 案进行论证分析。 7.2.14当风电场风机布置为多排布置时,风机排布应尽可能按垂直于主风能方向进行排布,前后两排 风机宜采用交错布置。 7.2.15当风机机位位于口或峡谷地带时,应对拟布风机机位的现场进行详细踏勘考察,并应对拟布 风机机位的风能资源和发电量进行深入分析,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其风机机位。 7.2.16当风机机位不位于山顶或山脊时,风机布置方案应考虑山顶或山脊的影响,风机机位处风电机

Q/GDW 13002.6-2018 10kV变压器采购标准 第6部分:10kV三相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专用技术规范DB52/T 163320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