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41-T_109-2020_河南省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pdf简介:
DBJ41-T_109-2020《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该标准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全过程,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旨在促进和引导河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设计:评价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舒适性等方面的设计,比如绿色选址、建筑朝向、自然采光、绿色建材等。
2. 建筑施工: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如施工废弃物管理、节能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工艺等。
3. 建筑性能: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进行评估,包括建筑的能效、节水、室内空气质量等。
4. 运营管理:考察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绿色运行,如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绿色采购等。
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河南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BJ41-T_109-2020_河南省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pdf部分内容预览:
评价专业:建筑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应满足本条要求,且应符合电动自行车 现定。
②建筑设备数量不多时,采用简易的节能控制措施,如对风机水泵 的变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简单的单回路反馈控制,本条直接通 过。
的变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间单的单回路反馈控制,本条直接通 过。 6.1.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评价专业:电气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检验报告:3.现场核 实。 评价要点: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居住区智能 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2评分项 出行与无障碍 6.2.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建筑物外部装饰灯具、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路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或到送轨 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 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得4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 站点,得4分。 评价专业:建筑 预评价内容:1.场地交通设施分布图:2.总平面图。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本条所指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6.2.2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及道路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 求,得3分; 2建筑室内公共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并设有安全抓杆 工
6.1.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
1建筑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及道路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 求,得3分; 2建筑室内公共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并设有安全抓杆 或扶手,得3分:
3设有可容纳担架的无障碍电梯,得2分。 评价专业:建筑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现场核实。
1.第1款建筑室外的道路、绿地、停车位、出入口、建筑室内的门 宁、走廊、电梯、卫生间等室内外公共区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 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2.第2款建筑出入口、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室内公共区域的 墙、柱等部位阳角均采用圆角设计,并设置具有防滑功能的抓杆或扶手。 3.单层建筑第3款直接得分,二层及以上建筑如无可容纳担架的无 障碍电梯,本款不得分。
6.2.3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
1住宅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4项,得5分;满足6项及以上,得10 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 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3)场地出入口到达中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 4)场地出入口到达医院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 5)场地出入口到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6)场地出入口到达老年人日间照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7)场地周边500m范围内具有不少于3种商业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和宿舍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的3项,得5分:满足5 得10分。 1)建筑内至少兼容2种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功能; 2)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 3)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车位数占总车位数的比例不低于10%; 4)周边500m范围内设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库); 5)场地不封闭或场地内步行公共通道向社会开放。 评价专业:建筑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2.位置标志图。
1住宅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4项,得5分;满足6项及以上,得10 分。 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 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3)场地出入口到达中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 4)场地出入口到达医院的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 5)场地出入口到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6)场地出入口到达老年人日间照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7)场地周边500m范围内具有不少于3种商业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和宿舍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的3项,得5分;满足5 顶,得10分。 1)建筑内至少兼容2种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功能; 2)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 3)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车位数占总车位数的比例不低于10%; 4)周边500m范围内设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库); 5)场地不封闭或场地内步行公共通道向社会开放。 评价专业:建筑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2.位置标志图
6.2.5合理设置健身场地和空间,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4楼梯间具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视野,且距离主入口的距离不大于 15m,得2分。 评价专业:建筑、电气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2.场地布置图。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产品说明书:3.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项目无室外健身场地,第1款不得分; 2.项目内设置收费健身房并可向业主提供优惠使用条件,第3款可 得分; 3.第4款要求建筑中至少有一处楼梯间具有天然采光、良好的视野 和人体感应灯。
4楼梯间具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视野,且距离主入口的距离不天于 15m,得2分。 评价专业:建筑、电气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2.场地布置图。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产品说明书:3.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项目无室外健身场地,第1款不得分; 2.项目内设置收费健身房并可向业主提供优惠使用条件,第3款可 得分; 3.第4款要求建筑中至少有一处楼梯间具有天然采光、良好的视野 和人体感应灯。
设置分类、分级用能自动远传计量系统,且设置能源管理系经 筑能耗的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轨道交通节点换乘车站设计指导图 集》宣贯培训材料(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pdf,评价分值为8分
6.2.6设置分类、分级用能自动远传计量系统,且设置能源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产品检验报告3.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 查阅管理制度、历史监测数据、运行记录:4.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对于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电气等各部分能源应进行独 立分项计量,并能实现远传: 2.对于住宅建筑及宿舍建筑,主要针对公共区域提出要求,对于住 仅要求每个单元(或楼栋)设置可远传的计量总表: 3.本条要求设置电、气、热的能耗计算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 4.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公共区域电气系统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 和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 5.计量器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 理通则》GB17167中的规定。本条要求在计量基础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 买现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功能,系统可存储数据均应不少于一年。对于 计量数据采集频率不作强制性要求,一般10min~60min采集一次。 6.2.7设置PM10、PM2.5、CO,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且具有存储至
少一年的监测数据和实时显示等功能DB42∕T 1952-2023 城市隧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评价分值为5分。
评价专业:暖通、电气 预评价内容:1.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产品检验报告;3.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 查阅管理制度、历史监测数据、运行记录:4.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居住建筑每户均应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 间应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2.对于安装监控系统的建筑,系统至少对PM2.5、PM10、CO2分别进 行定时连续测量、显示、记录和数据传输,在建筑开放使用时间段内,监 则系统对污染物浓度的读数时间间隔不得长于10min, 5.2.8设置用水远传计量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评价总分值为7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设置用水量远传计量系统,能分类、分级记录、统计分析各种用水 情况,得3分; 2利用计量数据进行管网漏损自动检测、分析与整改,管道漏损率低 于5%,得2分; 3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生活饮用水、管道直饮水、游泳池 水、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记录并保存水质监测结果,且 能随时供用户查询,得2分。 评价专业:给排水、电气 预评价内容:相关设计文件。 评价内容:1.同预评价内容;2.监测与发布系统设计说明:3.投入使用 的项目尚应查阅漏损检测管理制度(或漏损检测、分析及整改情况报告)、 水质监测管理制度(或水质监测记录):4.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建筑中设有的各类供水系统均设置了在线监测系统,第3款可得 分; 2.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有报警记录功能,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 记录连续一年以上的运行数据: 3.水质监测的关键性位置和代表性测点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出 水及最不利用水点;
评价内容:1.相关管理制度:2.操作规程;3.应急预案:4.运行记录; 5.现场核实。 评价要点: 1.在项自投入使用前评价,本条不得分; 2.第1款,要求建立完善的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管理制 度、工作指南和应急预案,并放置、悬挂或张贴在各个操作现场的明显 处; 3.第2款,在运营管理中,建筑运行能耗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制定激励政策,建筑水耗可参考现行国家标 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制定激励政策。通过绩效考核,调 动各方面的节能、节水积极性。 6.2.1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中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 分: 1平均日用水量大于节水用水定额的平均值、不大于上限值,得2 分。 2平均日用水量大于节水用水定额下限值、不大于平均值,得3 分。 3平均日用水量不大于节水用水定额下限值,得5分。 评价专业:给排水 预评价内容:在项目投入使用前评价,本条不得分。 评价内容:1.实测用水量计量报告:2.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计算书3.现 场核实。 评价要点: 1.在项目投入使用前评价,本条不得分; 2.对与用水人数相关的用水,如饮用、盟洗、冲厕、餐饮等,应根 据用水人数来计算平均日用水量; 3.对使用人数相对固定的建筑,如办公建筑等,按实际人数计算; 对浴室、商场、餐厅等流动人口较大且数量无法明确的场所,可按设计人 数计算; 4.对与用水人数无关的用水,如绿化灌溉、地面冲洗、水景补水 等,则根据实际水表计量情况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