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 08-2338-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_Decrypt.pdf简介:
,我无法直接提供PDF文件的详细介绍,但根据你提供的文件名"DGTJ 08-2338-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_Decrypt.pdf",我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份由中国某部门(DGTJ,可能是"Department of General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发布的关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标准。"08-2338-2020"可能是标准的发布编号或版本号,"Decrypt"可能是文件名,可能意味着对已有建筑进行能效提升、环保材料使用、可持续设计等方面的改造规则和指南。
这份标准可能包括详细的绿色改造原则、改造流程、技术要求、验收标准、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推动和规范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以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建筑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绿色建筑的理念。
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你可能需要直接查阅该文件,或者联系相关的发布机构或专业人员。
DGTJ 08-2338-2020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_Decrypt.pdf部分内容预览:
2.0.6结构局部改造localstructureretrofitting
改建仅涉及原有结构局部区域的个别非抗侧力构件,并确保 原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不被削弱的结构改造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完成后,通过对建筑设备系统的调试验 证、性能测试验证、季节性工况验证和综合效果验收DG5301/T 23-2017标准下载,使系统满足 不同工况和用户使用的需求
2.0.8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
为延长建筑、结构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结构损 章,提高既有建筑可靠性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3.0.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宜包含评估与策划、各专业改造设计 (规划与建筑、材料、结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等)、施 验收、运行维护等。 3.0.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结合建筑类型、改造需汞和用功 能,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改造内容,选用适宜的绿 色改造技术,优先采用工业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技术手段。 3.0.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各阶段工作应形成并保留评估与策划 报告、规划与各专业设计文件、施工及慰收记录、运行维护管理文 件等。
1项目概况 2评估依据。 3评估内餐。 4评低过程和结果。 5评估结论与改造建议。 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阶段,宜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 ,造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绿色改造的必要性。 3项目改造方案的分析研究。 4经济性分析。 5资源利用分析。 6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7 环境保护措施。 风险控制策略。 结论与建议
4.2改造评估 I规划与建筑 7 4.2.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结合城市及区域发展需求学自身的 区位、环境、生态、建筑空间及结构形式等条件,在城市规划适应 性评估、场地适建、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在充 分评估的基础上保护既有建筑周边生态环境,理利用既有建筑 物、构筑物和设施设备,统筹规划场地总平商布置,合理利用地下 空间。 4.2.2既有建筑场地规划与布局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安全性。 3场地交通设置。 览 4场地停车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设置。 5场地绿花用地布置。 6,场地消防条件。 施工可行性。 .3既有建筑场地环境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声环境。 2风环境。 3光环境。 4热环境。 5水环境。 4.2.4既有建筑功能与空间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功能空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 4.2.5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外墙构造形式、传热系数及热工性能缺陷。 2屋面构造形式及传热系数。 3外窗、透明幕墙、采光屋顶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及气密 性,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各立面窗墙比等。 4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的防水性能。 5外墙保温系统、玻璃幕墙等的安全性能,玻璃幕墙的光反 射环境影响。 4.2.6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可行性评估符合本市有关政 1业主意愿征询。 2房屋安全查勘。 3加装电梯对建筑结构消防、日照通风、楼间距、外部使 用空间、地下管线、室内外管网等的影前 豹材料 4.2.7既有建筑查根据其使用历史、现状及改造程度进行结构评 估和鉴定,检符合下列规定: 1源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或 改造后新的建筑功能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GB50233划分为重点设防类或特殊设防类的结构,应进行 抗震鉴定。 2尚在原设计使用年限内且仅进行结构局部改造或使用状 况不良时,应进行安全性评估。 3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或进行结构整体改 造时,应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抗震鉴定,抗震性能水准应符合现行 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4对已使用年限与拟继续使用年限之和超过60年的结构 或已发生较明显耐久性损伤的结构,尚宜进行耐久性评估。 4.2.8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基基础安全性。 2主体结构安全性。 3围护结构及附属构件安全性。 4.2.9既有建筑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既有建筑所处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 2结构构件材料的耐久性。 4.2.10既有建筑循环使用的旧建筑材料性能的评估宜包括下列 内容: 2回收利用价值。 管理委员
4.2.13既有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和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给水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置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排水系统设置的合理性。 4给水排水管道隔声减振措施设置的合理性。 5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运行合理性。 4.2.14既有建筑用水器具与设备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卫生器具的设置情况。 2循环水泵或加压水泵的设置及运行现状。 3绿化灌溉的设置及运行现状。 4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设置及运行现状。 息公共 非传统水源利用现状。 2景观水体补水系统运行现状。 V电 4.2.16既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供配电系统容量配置及布置方式 2供配电设备设置及慈行状况。 5电费收表制式和费率标准。 6太阴能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设施运标情况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设置情况。 .17 7既有建筑照明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照明灯具类型。 2照明控制方式。 3照明数量及质量。 4照明功率密度。 5照明灯具运行情况。
3.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
4.2.18既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能耗监测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 2智能化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 3信息化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
4.3改造策划 4.3.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综合考虑改造项目长期规划结合改 造评估结果、改造主体意愿、改造模式、经济投资等明确项目定 位,综合策划改造方案, 4.3.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应包括评估结果析、项目定位与 分项目标分析、技术方案、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实施策略、风险 控制等。 4.3.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项目标官结合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 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按照下列步骤确定: 1考虑项目的特点、录与定位 2分析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指标的特点及要求。 3结合上海地峨特色。 4考虑建筑健康目标。 5确适宜的分项目标DB43/T 1347-2017 风力发电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规划与建筑目标、结构与 材料具标、暖通空调目标、给水排水目标、电气目标等。 43.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方案应综合考虑下列问题进行 慈择: 1涉及安全性、耐久性、健康性。 2涉及不适宜的设备、材料。 3改造性价比。 4业主强烈反映需要改进的内容。 5对周边和社区环境的影响。 6与现行相关设计标准的协调。
4.3.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与落实措施应根据
4.3.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与落实措施应根据项 目定位和分项目标确定,并宜满足下列规定: 1技术路线与改造模式、改造时序相匹配。 2技术措施与技术路线相契合,且具有气候适应性。 3选用适宜的设备、设施、材料等
5.2.1场地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规划设计前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2应满足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 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TJ08一7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交通 影响评价及相关主管部门对特定项目的建设要求。 3应结合区域公共交通条件,场地道路及出入口设计应考 虑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在场地内外的衔接,建立慢行交 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站点间连续、安全的便捷联系;应通过统筹规 划,使场地内车行、人行、物流路线清晰合理、顺畅方便,满足交
通、救护和消防救援等需求。
5.2.2停车库(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不宜设置多于交通影响评价及主管部门对特定项目所要 求的机动车停车位,有条件增设地下或室内停车库时,应控制室 外地面机动车停车位,宜设置遮阳防雨、安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 地及设施。 2医院、学校等临时停车需求集中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必要 的临时停车泊位。 3人员密集的建筑宜在场地内部人流主出入口处设置出租 车泊车位,场地与轨道交通等大流量公交站点距离较远的,宜设 置接驳车辆临时停车泊位。 4停车库(场)设计遵循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的原则,根据项 目性质、规模和土地、空间等建设条件合理选择停车库(场)及其 停车设备的类别,宜考虑地下空间费发利用与绿化结合的统一设 计,采用节省空间的地上地下像车楼、机械式停车库等方式。 5停车库(场)应设置接久区域网络的停车信息引导、智能停 车管理系统,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为错时对外开放停车提供条件。 6停车设施改应在场内根据本市新能源汽车、电动自 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设置补充能量的设施,鼓励新能源 车辆的使用节 5.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改造时应对场地环境噪声进行控制与优化,并应符合下列 视定 1应注重建筑和交通的功能分区,采用声屏障、低噪声路面 等技术,降低交通噪声,机动车停车库(场)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348的要求,避免车辆出人口、进排风口、噪声及振动 等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2改造后场地内环境噪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的规定;当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合理降噪措施。
5.2.4改造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光污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改造如采用玻璃幕墙,其可见光反射比应控制在合理范 围内。 2改造后室外夜景照明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 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 5.2.5改造时应根据风环境模拟分析,形成整体的通风环境策 略,采取措施优化场地风环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冬季应保证改造后室外活动空间1.5m标高处风速不宜 2夏季、过渡季应保证改造后场地人行区域5m标高处 不出现无风区与旋涡区, 5.2.6改造时应采取措施优化场地热环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改造时场地内硬质地面宜采用浅色透水性铺装,屋面、建 筑物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2改造时场地景观宜采用种植绿化景观水体的形式,种 植绿化与景观水体宜连贯性希置。, 3改造时场地活动区域植构筑物形式宜具有良好的遮 阳效果。 4改造时场地内设备设置宜避免对公共活动区域产生热污染。 5改造时居住区热环境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 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的要求。 热岛效应。 5.2.7场地绿化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护和利用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等。 2应合理增加绿地面积,小面积绿地宜整合成集中公共绿 地,宜增加可进入活动休憩的绿地面积,绿化种植面积不应小于 绿地总面积的70%。 3应合理选择和增加适应上海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