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270-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1/T 1270-2020 乘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简介:
"DB31/T 1270-2020 乘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是一个由中国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的文件,具体来说,它是一个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乘用车(如轿车、SUV等)上安装的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性能要求和相应的测试方法。自适应巡航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简称ACC)是一种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它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安全的车距,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这份标准详细说明了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如系统响应时间、车距控制精度、传感器性能等)、以及如何进行系统性能的测试,以确保这些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它对于规范和提升中国乘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DB31/T 1270-2020 乘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85一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20608一2006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GB34660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060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常规巡航控制conventionalcruisecontrol 按照驾驶员的设定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的系统。 [GB/T20608—2006,定义3.1.5] 3.1.2 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l;ACC 常规巡航控制系统的提升和扩展(见3.1.1常规巡航控制),它可以通过控制本车动力系统(发动 服务平台 机,电机或其他类型动力)、传动系统或制动器实现本车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的目的。 注:改写GB/T20608—2006,定义3.1.2。 3.1.3 车间距 clearance C 前车尾部与本车头部之间的距离。 [GB/T20608—2006,定义3.1.4] 3.1.4 车间时距 timegap 车辆驶过连续车辆的车间距所需的时间间隔。 注1:车间时距用车速v和车间距c相关,计算公式是=c/,如图1所示。
DB31/T12702020
注2:改写GB/T20608—2006,定义3.1.8。 3.1.5 稳定状态steadystate 相关参数不随时间、距离变化的车辆状态。 注:圆可以认为是有稳定半径状态的曲线,同理,以恒定速度行驶的车辆也可认为处于稳定状态。 『GB/T20608—2006,定义3.1.10 3.1.6 测试车辆vehicleundertest;VUT 装有自适应巡航系统并依照本标准进行试验的车辆。 3.1.7 目标车辆vehicletarget;VT 本标准测试方法中所使用的车辆目标物特级别墅图纸,其视觉属性和雷达反射特性能够满足车载传感器探测 性要求。 3.1.8 设定速度setspeed 由驾驶员或由ACC以外的其他控制系统设定的期望行驶速度,亦即车辆在ACC系统控制下的 高期姐速度
驾驶员接管drivertakeover
ACC系统无法完成给定的驾驶任务时,需要能够提醒驾驶员来接管车辆,从而完, 任务。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信息 ACC:自适应巡航控制; C:车间距; U:车速; Umin:ACC系统支持的最低车速; Umax:ACC系统支持的最高车速; VT:目标车辆; VUT:测试车辆; T:车间时距; Tmin:可供选择的最小的稳态车间时距; Tmin():当给定车速时,可以获得的最小的稳态车间时距。
ACC可分为基本ACC和全速ACC两大类,见表1。
CC可分为基本ACC和全速ACC两大类,见表
4.2.1ACC系统应符合GB/T20608一2006的性能要求。 4.2.2ACC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34660的要求。 4.2.3ACC系统的控制模式(车间时距控制和车速控制)应自行转换。 4.2.4Tmin可适用于各种下的ACC控制。Tmin(u)应大于或等于1s,并且至少应提供一个在1.5s~ 2.2s区间内的T。 4.2.5对于静止目标的响应不是基本ACC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如果ACC系统不能对静态目标做 出响应,则应在车辆的用户使用手册中予以说明。 4.2.6在稳定状态下,ACC系统应符合4.2.4中规定的最小临界值。过渡过程中的可能会暂时降 至临界值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应通过减速等方式恢复到临界值以上。 4.2.7ACC系统的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3.0m/s²(以2s的长度按采样值求平均)。 4.2.8ACC系统的减速度的平均变化率不应大于2.5m/s3(以1s的长度按采样值求平均)。 4.2.9ACC系统的自动加速度不大于2.0m/s
.1VT应为真实车辆或者能模拟出典型M,类车辆视觉、雷达和激光雷达属性的车辆目标物: 2。
5.1.2VT设计应满足以下类型传感器工作:
雷达(24GHz和77GH2):
雷达(24GHz和77GHz
DB31/T1270—2020 激光雷达; 摄像头。
5.2.1试验设备应能够进行动态数据的采样和存储,频率不低于100Hz。同时使用差分GPS时间戳 同步VT数据与VUT数据
VUT和VT速度精度为0.1km/h; VUT和VT横向和纵向位置精度为0.03m; VUT和VT横摆角速度精度为0.1°/s; VUT和VT纵向加速度精度为0.1m/s² VUT方向盘转向角速度精确至1.0°/s。
测试环境应符合以下条件: a)试验应在平坦干燥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进行: b)温度范围应从一20℃到40℃; c)水平能见度应大于1km。
5.4.1测试车辆状态确认
5.4.1.1VUT应为新车,行驶里程不高于5000km。如汽车制造商要求,允许在有其他交通车辆和道 路设施的城市和乡村道路上以不超过100km的行驶里程来“校准”传感系统。期间不宜猛烈地加速和 制动。 5.4.1.2VUT应使用厂家指定规格的轮胎,轮胎气压应为厂家推荐的标准冷胎气压,如果推荐值多于 一个,则轮胎应被充气到最轻负载时的气压。 5.4.1.3车辆燃油量应达到油箱容积90%以上,全车其他油、水等液体,如冷却液、制动液、机油等,确 保至少达到最小指示位置;若无最小指示位置则加满。VUT前后轴荷并计算车辆总质量,将此质量视 为整车整备质量并记录。 5.4.1.4对于可外接充电的新能源车辆,按照GB/T18385一2005中5.1对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对于 不可外接充电的新能源车辆,按照车辆正常运行状态推备试验。
5.4.2功能检查及设置
5.4.2.1检查VUT的ACC功能,试验开始前,以30km/h进行试验,不应超过10次,用以确保 正常工作。
5.4.2.2检查VUT的ACC系统按键和仪表显示方式是否正常。 5.4.2.3除特别说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ACC的时距设置为中间挡位。如果ACC的时距挡位个数为 偶数,则时距设置为中间挡后面最靠近高时距的挡位,具体见图3
DB31/T12702020
注:斜体加粗为试验所选挡位。
3ACC时距挡位设置
4.2.4如果VUT有多种驾驶模式,除特别说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驾驶模式设置为标准模式。
目标车静止在直线车道中间,测试车辆分别以不同的设定速度沿直线车道巡航行驶,速度稳定之后 逐渐靠近目标车,见图4。测试车辆应能够通过减速等动作避免与目标车发生碰撞。若测试车辆配备 是基本ACC系统,则应在U
应按以下步骤开展测试: a)VT静止放置在试验道路的中间,车辆纵向轴线平行车道线; b VUT设定速度为30km/h; c) VUT逐渐接近VT,两车间距100m时开始记录有效数据,直到VUT在ACC控制下制动至 速度为零,则本次试验结束; d) 测试车辆速度增加10km/h,继续做下一次试验; e) 直到VUT速度超过表2中的速度范围,本场景试验结束
在该测试场景下,基本测试参数见表2
DB31/T1270—2020
表2目标车静止场景测试参数
目标车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车道匀速行驶,测试车辆分别以不同设定速度巡航行驶,速度稳定之 靠近目标车,见图5。测试车辆应能够稳定跟随前方目标车辆行驶,并应能保持安全的相对距离 试车辆配备的是基本ACC系统,则应在
应按以下步骤开展测试: a)VUT和VT在试验道路中间,以表3中序号1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b VUT逐渐接近VT,两车间距150m时开始记录有效数据,直到测试车辆在ACC控制下减速 并跟随目标车行驶,则本次试验结束; ) VUT和VT分别按照表3中序号2、序号3、序号4的速度继续下一次试验; d)直到表3中的测试场景全部完成,则本场景试验结束。
在该测试场景下,基本测试参数见表3。
表3且标车低速场景测试参数
DB31/T12702020
之后,目标车以不同减速度制动至速度为零,测试车辆应能够稳定跟随前方目标车辆行驶,并应能保持 安全的相对距离,见图6。若测试车辆配备的是基本ACC系统,则应在
应按以下步骤开展测试: VT在试验道路的中间,以6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b) VUT设定速度为60km/h,跟随VT行驶; 稳定跟车行驶至少2s之后,VT以一2m/s²的减速度制动至速度为零 d) VUT逐渐接近VT,并在ACC控制下制动跟停,则本次试验结束; e) VT减速度增加到一4m/s,继续做下一次试验,本场景试验结束
在该测试场景下,基本测试参数见表4。
表4目标车减速场景测试参数
测试车辆沿直线车道行驶GB∕T 35465.4-2020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拉-压和压-压疲劳,前方目标车辆沿直道变速行驶(包括减速停车和静止起步),则测试车辆 应能够以一定的安全距离跟随前方目标车辆行驶,见图7。若测试车辆配备的是基本ACC系统,则应 在<时.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
应按以下步骤开展测试: VT在试验道路的中间,以5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b)VUT设定速度为80km/h,跟随VT行驶; 稳定跟车行驶至少2s之后,VT以一4m/s²的减速度制动至速度为零; d)VUT逐渐接近VT,并在ACC控制下制动跟停; VUT静止1s后,VT以2m/s²的加速度静止起步,加速至50km/h; VUT在ACC控制下跟随VT起步行驶,本场景试验结束。
场景下,基本测试参数见
图7跟车走停行驶场景
表5跟车走停行驶场景测试参数
同向行驶CJ∕T 490-2016 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在当两车相距 使,见图8。若测试车辆配备的是基本 ,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
DB31/T127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