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

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00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简介:

DB50/T 991-2020《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制定的评价标准。该规范的全称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技术规范》,它是依据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安全性、服务品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定量的评估。

这个规范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道路设施评价、交通管理评价、交通流特征评价、交通安全评价、交通服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它旨在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全面、客观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改进提供依据,以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公众出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DB50/T 991-2020是地方标准,适用于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和运营工作,有助于推动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

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用方便,本标准中使用到的既有术语和定义也在此 3.1 交通运行状况trafficperformance 道路或道路网交通运行的畅通与拥堵状态。 3.2 路段link 具有方向性的道路区段,由两个端点界定,其间一般包含一个交叉口或一个出入口。 3.3 高峰时段peakhours 周期性道路交通流量集聚的时段。 3.4 交通流量trafficvolume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5 行程时间traveltime 机动车通过某一路段两个端点间的时间。 3.6 行程速度travelseed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使用方便,本标准中使用到的既有术语和定义也在 3.1 交通运行状况trafficperformance 道路或道路网交通运行的畅通与拥堵状态。 3.2 路段link 具有方向性的道路区段,由两个端点界定,其间一般包含一个交叉口或一个出入口。 3.3 高峰时段peakhours 周期性道路交通流量集聚的时段。 3.4 交通流量trafficvolume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5 行程时间traveltime 机动车通过某一路段两个端点间的时间。 3.6 超违座aualmoad

行程速度travelspeed

T∕CBMF 74-2020 T∕CCPA 12-202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等级评定机动车通过某一路段两个端点间的平均速度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是指针对评价对象和范围,使用评价数据和评价指标,对城市道路交通 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等级、拥堵时长、拥堵频率、影响范围、行程时间波动 性等评价结果的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a)按照第5章要求,选择评价对象和范围; b)按照第6章要求,采集评价所需的道路属性数据、交通流运行数据以及其他动态数据: c)按照第5章选择的评价对象,按照第7章选择指标,进行指标计算; d)按照第9章要求,汇集评价指标得出评价结果

1.1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对象包括城市道路网、城市分区域道路网、道路、路段、桥梁、隧 1.2对长度超过500米的道路桥梁和长度超过1000米的道路隧道应开展分段评价和整体评价。 个适用路段的评价方法,整体评价适用道路的评价方法,

5.2 城市道路网的划定

5.2.1城市道路网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各自含义如下: a)快速路是指城市道路中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有中央分隔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 制,实现交通连续通行的道路; b 主干路是指在城市道路网中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道路: C 次干路是指城市道路网中的与主干路结合,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的道路; d 支路是指城市道路网中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解决局部地 区服务功能的道路。 5.2.2城市道路网应按照城市建成区划定,城市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宜包括道路网内所有路段 5.2.3若道路运行动态数据不具备覆盖道路网内所有路段的条件,必须满足表1要求。

表1各等级道路最小覆盖比例表

5.3城市分区域道路网的划分

城市分区域道路网宜按照以下方法划分: a)按照行政区划划分区域道路网; b)按照功能区,如商圈、商务区、交通枢纽、场站、旅游景点等划分区域道路网; c)按照水系、山脉、道路等分割物划分区域道路网

宜按照道路所处区位和重要节点,区分通行方向划分评价道路。

5.5.1快速路路段划分

快速路应以出入口、停车线为端点进行分段,路段长度大于或等于3km应再分段。

5.5.2主干路、次于路、支路路段划分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应以出入口、停车线为端点进行分段,路段长度大于或等于1.5km应再 添梁二隧道的划定

5.6桥梁、隧道的划定

5.6.1桥梁、隧道的划分

桥梁在桥台位置分段,将桥梁段分成上桥段、桥面段、下桥段。上桥段起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 线,终点为桥台;桥面段的起终点均为桥台;下桥段起点为桥台,终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线。 隧道在洞口位置分段,将隧道段分成进口段、隧道段、出口段。进口段起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 线,终点为洞口:隧道段的起终点均为洞口:出口段起点为洞口,终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线。

5.6.2桥梁、隧道的评价对象

桥梁、隧道分段评价对象为两 路段 桥梁整体评价对象为桥梁两端最近的分流干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车线或立交出入口之间的区段,包 括上桥段、桥面段、下桥段以及前后延伸至分流干路的路段集合, 隧道整体评价对象为隧道进口端最近的分流干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车线或立交出入口至隧道出洞

6.1.1路段属性数据应包含路段编号、路段长度、路段方向、车道数、所属区域名称、所属道路名称、 斤属道路等级等。 6.1.2道路属性数据应包含道路编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路长度、道路方向等。 6.1.3区域属性数据应包含区域编号、区域名称等

交通流运行数据应包括路段行程时间、行程速度和交通流量等数据

7.1.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对象的适用性和评价指标特征分为三类:即基础性指标、 特征性指标、评价性指标。 7.1.2基础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路段等基本道路交通要素的通行量和通行效率,包括平均交通流量、自 由流速度、平均行程速度等。

7.1.3特征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道路、道路网的运行效率,包括行程时间比、延误时间比、运行状况等 级里程比例等。 7.1.4评价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道路、道路网的拥堵状况,包括城市交通运行指数、拥堵时长、拥堵频 率、常发拥堵里程比例、行程时间波动性指数等

7.2. 1 基础性指标

7.2.1.1平均交通流量

平均交通流量宜采用15min(0.25h) 间隔的观测值作为计算基础。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 —平均交通流量,单位为辆每小时(pcu/h),pcu为标准车辆数; O一一第k时间间隔的交通流量,单位为辆(pcu): 时间间隔个数; 一一时间间隔长,单位为小时(h)。

7.2. 1.2 直由流速度

7.2.1.3平均行程速度

均行程速度计算的最小间隔应不大于5min,计

式中: Vs——时间间隔k内路段j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观测行程时间的车次数。

7.2.1.4道路和道路网平均行程速度

道路和道路网的平均行程速度按照各路段的空间平均速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一一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i——路段j在时间间隔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一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高峰时段、日、周、月、季、年的评价指标采用算术平均计算。

7.2.2 特征性指标

7. 2. 2. 1 行程时间比

行程时间比值越大表示交通运行状况越差,即越拥堵。路段的行程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TI——路段j在某一时间间隔k内的行程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道路和道路网行程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TIk——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d,一一第j个路段的车道数; l一一第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j——第j个路段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一一第j个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n——道路或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7. 2. 2. 2 延误时间比

延误时间比值越大标示交通运行状况越差,即越拥堵。路段的延误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DTP, =1. i TTIk V!

式中: 当路段的实际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时,设定延误时间比等于0。 道路和道路网的延误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TP. 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延误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TTIk 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时间比; d,— 第j个路段的车道数; 1一 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一一第j个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道路或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当道路、道路网的延误时间比小于零时,设定延误时间比等于0

7. 2. 2. 3 运行状况等级里程比例

POCu x100%

式中: POCu——时间间隔k内道路处于运行状况等级i的里程百分比,i为表4确定的交通运行状态等 级; 碰一一时间间隔k内路段j运行状况等级为i的里程,单位为千米(km),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5min(0.25h); 评价范围内的道路包含的路段数量; 评价范围内的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

评价性指标从拥堵程度、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影响范围、波动性五个方面对路段、道路、道 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7.2.3.1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网行程时间比与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的推荐转换关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11837-2009》TTI道路网的行程时间比; ITPL——道路网的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TTI道路网的行程时间比; IPL——道路网的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7. 2. 3. 2 拥堵时长

统计时段(早高峰/晚高峰/全日)内,路段、道路、道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状态的累计时 间,反映拥堵的持续情况。路段、道路按照表3确定运行状态,道路网按照表4确定运行状态。 a)早高峰时段,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0.5h(含)以上为早高峰拥堵。 b) 晚高峰时段,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0.5h(含)以上为晚高峰拥堵。 )全日,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1h(含)以上为全日拥堵

7. 2. 3. 3 拥堵里程比例

统计区域内DB5118∕T 20.1-2021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交付规范 第1部分:叠合板用预制底板,拥堵路段长度与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反映拥堵的影响范围。按照以下公式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