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pdf简介: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CJJT 298-2019)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设计规范》。这份标准主要针对地铁快线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准则。它涵盖了地铁线路的布局、线路选线、车站设置、隧道结构、车辆选型、运营管理、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地铁快线项目的高效、安全、舒适和经济性。
CJJT 298-2019标准的出台,是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地铁快线建设的专业指导,旨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它对地铁快线的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是地铁工程设计人员、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遵循的规范之一。
CJJT 298-2019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重水堆核电厂燃料元件用烧结天然二氧化铀芯块技术条件 GB/T 25452-2010》3u=Xkh·sinα+YKh·cosα十h3十200
式中:B.一一一曲线建筑限界高度(mm); Xkh、Ykh一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控制点坐标值(mm)。 3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计算。 4全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宜统一采用曲线地段最大 高度。
3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计算。 +全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宜统一采用曲线地段最大 高度。 5.2.10单线马蹄形或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按采用矿山法或 盾构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当计 算马蹄形或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时,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2.2和 第8.2.3条对阻塞比的规定。 5.2.11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隧道中心向 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 移量。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0单线马蹄形或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按采翔矿山法
盾构法施T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当让 算马蹄形或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时,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2.2利 第8.2.3条对阻塞比的规定。
1站台面距轨面的高度,应为车辆地板面距轨面高度减去 30mm,施T允许偏差为士5mm。 2停站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应按不侵入车站列车停站车辆限界并预留安全余量。站台边缘与
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车辆采用塞拉门时,应采用100mm; 2)当车辆采用内藏式滑动门时,应采用80。mm。 3越行过站站台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应按不 侵入列车过站辆限界并预留安全余量。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 之间的间隙应采用120mm。 4站台屏蔽门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列作停站站台设置站台屏蔽门时:其与未开门时的 乍辆轮线之间的净距为:地下站全高站冶屏蔽门应 采用1601mm.地面站半高站台屏蔽门肖站台面至 站台面以上500mm高度范围内应采用130=5mm,站 台面以上500mm至1600mm高度范围内应采用 180*15mn1: O 2)站台屏蔽门顶箱与站车辆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 小于25mnl: VOO 3)当越行站台设置站分屏蔽门时,站台屏蔽门与未开门 时的个辆轮廓线芝间的净距应采川250nml。 5站台计算长度外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宜按 设备限界另加不小于50mm安全间隙确定。 6当站端设有道岔的车站与圆形隧道区间相接时,道岔岔 心与盾构非端墙或隔断门门框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号道岔不宜小于18m,闲炸条件下可采用13m; 2)12号道然不宜小于21m.闲难条件下可采用16m: 3)14号道岔不宜小于28m,困难条件下可采用22m。 7车站范围内其余部位建筑限界应按区间建筑限界的规定 执行。 5.2.13当列车停站站台位于旧线上时,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 的间隙应按站台类型、车辆参数和阳线半径计算确定,站台边 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牟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180mm。
5.2.13当列车停站站台位于曲线上时,站台边缘至车门门槛之
5.2.14轨道区隔断门建筑限界宽度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2.15的规定。超长区间 隧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疏散平台宽度应结合隧道 阻塞比进行加宽,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1200mm,闲难条件下不 应小于900mm。
隧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疏散平台宽度应结合隧道 阻塞比进行加宽,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1200mm,困难条件下不 应小于900mm。
表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mm)
5.2.16疏散平台顶面不应高于车厢地板面高度,并应满足区间 设备限界要求。疏散平台顶面至轨面的高度宜为950mm~ 1050mm,且应与联络通道地面平顺衔接,道床面与联络通道处 琉散平台宜设置连接楼梯。
5.2.17车辆基地检修库的车辆限界应在车辆轮廓线基
6.1.1线路最大充许超高值不应大于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不 应大于61mm.闲难情况下不应大于75mm。 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表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m)
6.1.3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 曲线; W 2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运行速度以及线 超高设置等因素按表6.1.3的规定选用;
表6.1.3缓和曲线长度
续表 6. 1. 3
续表 6. 1. 3
注:1R为曲线半径(m),V为列车运行速度Km/h),h为实设超高值(mm)。 1.为缓和曲线长度(m); 2最大超高值为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为61mm。 3缓和曲线长度内应完成直线至圆曲线的曲率变化,包括 轨距加宽过渡和超高渐变: 4当圆曲线计算超高值较小、不设缓和曲线时,曲油线超高 应在圆曲线外的值线段内完成递变; 5当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50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6.1.4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宣满足所在区段的列车运行速度要求。 当条件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应按限定的充许 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计算可通过的最高运行速度,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正常情况下,充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应为0.4m/s², 欠超高应为61mm。当曲线超高为150mm时,运行速度应按下 式计算,且不应大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Vo.1 = 4. 228Ri/2
武中:Vo. 横向加速度为0.4m/s²的运行速度(mm)。 2在瞬间情况下或车厢座椅布置提高舒适度情况下,允许
6.2.1轨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宜采用同种类型的无轨道,地面线可采用有雄轨 道,不同形式轨道结构间应设置轨道过渡段; 2无作道床宜采用锚固措施加强道床结构与下部基础的连接; 3正线无作道床宜铺设双块式、长枕埋入式或预制板式轨 道结构; 4扣件应满足安全行车及防腐要求,且绝缘性能应满足供 电、信号等系统要求; 5无作道床面应作为疏散通道,道床步行面应平整、连续 且无障碍物; 6同一类型轨道结构应连续铺设.任一类型轨道铺设长度 不应小于远期最大列车编组长度。 6.2.2轨道结构应按项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意见确定减 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并应采用对应的分级减振措施;轨道减 振措施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减振性能应满足项自环境影响评价文
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并应采用对应的分级减振措施;轨 振措施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减振性能应满足项自环境影响评 件及批复意见的要求。X
6.2.3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道岔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表
4 轨道铺设宜设置轨道控制网
7.1.1越行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 9465-2008 高空作业车Ba=b+n·z+t+b
纵梁宽度(m),含装饰层厚度; t一一每组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m),含与纵梁间 所留空隙; b,一一紧邻越行线的越行通过侧站台越行工况下侧站台 的安全距离及区间紧急疏散下的安全逃生通道宽 度(m),不小于1.5m。 3越行通过站台边缘应设置站台屏蔽门、安全栏杆及安全 警示线。 4地下越行站紧邻区间设置的房间隔墙、屏蔽门应满足在 列车长期运行风压情况下的结构安全性要求。 7.1.4车站导向应明确标识站台不同运营功能;越行站台应设 置越行线路安全警示和运行状态标识:宜设置列车运行信息显 示屏。
t一一每组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m),含与纵梁间 所留空隙; h一紧邻越行线的越行通过侧站台越行工况下侧站台 的安全距离及区间紧急疏散下的安全逃生通道宽 度(m),不小于1.5m。 3越行通过站台边缘应设置站台屏蔽门、安全栏杆及安全 警示线。 4地下越行站紧邻区间设置的房间隔墙、屏蔽门应满足在 列车长期运行风压情况下的结构安全性要求。 7.1.4车站导向应明确标识站台不同运营协能;越行站台应设 置越行线路安全警示和运行状态标识宜设置列车运行信息显 示屏。 Cor N 7.2区间隧道 7.2.1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应满足隧道阻塞比和疏散平台宽度的 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限界、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误 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 7.2.2盾构法施丁.的区间隧道宜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圆形结构, 也可采用单洞双线加中隔墙的圆形结构、带隔墙的双圆形结构或 类矩形结构等形式。 7.2.3盾构法施工的单洞双线区间隧道内部结构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隧道内部结构沿隧道纵向应设变形缝,并应与隧道管片 的环缝对齐; 2隧道内应设置中隔墙将上下行线分隔为两独立空间,中 隔墙结构应满足列车运行产生的风压荷载、疏散人群荷载作用下 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7.2.1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应满足隧道阻塞比和疏散平台宽度自 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限界、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计 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
7.2.2盾构法施丁.的区间隧道宜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圆形结构
也可采用单洞双线加中隔墙的圆形结构、带隔墙的双圆形结构可 类矩形结构等形式。
7.2.3盾构法施工的单洞双线区间隧道内部结构应符合下交
隧内部结构沿隧道纵向应设变形缝,并应与隧道管片 的环缝对齐; 2隧道内应设置中隔墙将上下行线分隔为两独立空间《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 JJG 597-2005》,中 隔墙结构应满足列车运行产生的风压荷载、疏散人群荷载作用下 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3当隧道结构周围处于软弱土层时,中隔墙不应限制圆形 隧道的自由变形;
4道床以下内部结构应满足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和 急定性要求,并应预留运营期间隧道及内部结构的检修条件。 7.2.4矿山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宜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马蹄形结 构,当受线路、设备或地质等其他条件制约时,也可采取与之匹 配的断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