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DX/JS 010-2021 宁波市多杆合一建设技术细则(试行).pdf

甬DX/JS 010-2021 宁波市多杆合一建设技术细则(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资源类别:二级建造师
资源ID:5918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甬DX/JS 010-2021 宁波市多杆合一建设技术细则(试行).pdf简介:

"甬DX/JW 010-2021" 是指"宁波市多杆合一建设技术细则(试行)",这是一份关于在宁波地区实施多杆合一(如路灯、监控杆、通信杆等多功能整合)建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这份细则(试行)旨在规范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节约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它详细规定了多杆合一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是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进行此类项目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文件。由于这是一份PDF文件,具体内容可能包括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安全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甬DX/JS 010-2021 宁波市多杆合一建设技术细则(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求和设备安装维护要求,按照业务应用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设计, 司时做好界面划分。 4.5.12综合配电箱、综合配网箱应考虑设备防雷接地、设备保护 接地和设备工作接地,建设联合地网,应配置相应的接地铜排,并 应等电位连接

1布置在道路两侧建筑场所内时,应选择尘埃少、腐蚀介质 少、周围环境干燥和无剧烈振动的场所: 2布置在道路两侧绿地内时,应安置在绿地中靠侧或侧后隐 藏处,有序安置,不得阻碍绿化以及主要景观的景观视线。与绿化 边界的距离宜不小于1.5m,便于进行绿化遮挡与装饰。箱体颜色 外观宜与绿地景观相协调,装饰方案应专项设计; 3布置在道路公共设施带内时,箱体边缘距人行道路缘石内 则宜为0.4m,与智慧杆距离宜不小于1.5m; 4当人行道宽度小于2m、隔离带宽度小于3m时,不宜布置 综合设备箱、综合配电箱; 5路口停止线合围区域内不宜布置综合设备箱、综合配电 箱; 6应预留箱体日常使用及操作门开合空间和检修通道。 4.5.14信号灯路口交警信号机箱需独立配置,并配套配电、配网 箱体。 4.5.15综合配电箱、综合配网箱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的有关规定。

4.6.1智慧杆及配套设施的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 范》GB5005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要求,并应 满足以下要求: 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对公共交通、社会 秩序造成较大影响的智慧杆及设施,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供电; 2城市道路照明电力负荷应为三级负荷,城市中的重要道 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广场等区段的照明可为二级负荷: 3其余场所应按不低于三级负荷供电

3其余场所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供电。 4.6.2智慧杆所挂载设备配电方式可采用市政供电或蓄电池供电: 1在市政电力可以独立供应的情况下02第二册(耀邦故居一期工程A3合同段)(K12+160~K18+240),智慧杆所挂载设备应 优先采用市政电力供电: 2采用市政交流供电时,智慧照明与其他设备所需电源应分 路敷设、独立计量,除智慧照明以外的供电线路需24小时供电: 3采用市政直流供电时,供电电源宜具备DC拉远集中供电 拉远DC集中供电宜采用HVDC供电方式: 4在市政电力不能独立供应的情况下,或作为市电正常供电 中断时的应急补充,智慧杆挂载设备在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宜采用 蓄电池备用供电的设计(重要路口处的信号灯与信号机箱宜采用 UPS备用电源确保不间断供电);

4.6.2智慧杆所挂载设备配电方式可采用市政供电或蓄电池供电: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 范》GB50053的有关规定,并适当预留扩容空间。单个智慧杆(不

含照明和充电桩类)的总用电负荷约为2000W;考虑今后发 单个智慧杆的总用电负荷不宜低于2500W。

4.6.8智慧杆配电系统采用直流供电系统时,接地方式宜采用IT 系统,正负母线上应安装绝缘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线路绝缘状态。 4.6.9智慧杆配电系统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间接接触防护亦可采 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IⅡI类设备)。 4.6.10智慧杆应具备为挂载设备提供统一供电服务的功能,通过 在综合设备仓内配置空气开关或即插即用的方式接电,每根智慧 杆宜配置远程可控安全用电模块,支持远程控制和断电保护,具 备单路计量、单路升关控制等功能

4.6.10智慧杆应具备为挂载设备提供统一供电服务的功能,通过 在综合设备仓内配置空气开关或即插即用的方式接电,每根智慧 杆宜配置远程可控安全用电模块,支持远程控制和断电保护,具 备单路计量、单路开关控制等功能

4.6.12智慧杆挂载设备中,5G基站的电源宜采用不间断电源供

4.6.12智慧杆挂载设备中,5G基站的电源宜采用不间

4.6.13智慧杆应考虑杆体高度预留5G基站,对应设备功率不应 低于 4.6.13 表 。

体高度对应预留5G基站最小功率(

4.6.14应根据道路沿线(如运营商/设备、信号灯路口交警岗亭、 电子站牌等)用电需求较大的设施,确定综合配电箱的供电范围 和用电负荷。 4.6.15智慧灯杆挂载设备应采用多个分路空气开关的隔离供电 方式。 4.6.16 智慧灯杆系统电源应满足各挂载设备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4.6.17 服务区块内的用电设计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4.6.18 智慧杆供电线路的人孔井盖及手孔并盖、杆体检修门及户 外配综合机箱,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装置。 4.6.19智慧杆内导管及电线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的有关规定,强 弱电走线应保证独立,互不干扰,并符合以下要求: 1智慧照明应和其他挂载设备分开敷设线路: 2强、弱电供电线路应分管、分槽或加隔板敷设: 3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布放,避免互相王扰。

4.6.14应根据道路沿线(如运营商/设备、信号灯路口交警岗亭、 电子站牌等)用电需求较大的设施,确定综合配电箱的供电范围 和用电负荷。

4.7.1智慧杆系统的电力、通信线缆宜理地敷设,敷设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通信管 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 范》GB5028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 规定。

4.7.2新建道路的电力和通信管线应入地敷设,现有架

备入地敷设条件的,应入地敷设;管线不具备入地敷设条件的, 应对各线缆种类、管理单位及责任人等信息进行标识。

4.7.3智慧杆旁应设置接线手孔并,电缆、

1电缆线与通信线应分别敷设管道: 2照明电缆与其他电缆应分别敷设管道: 3强弱电管线应采用分槽、分管或者隔板分开敷设: 4管线设计时应预留管道; 5管线设计应满足3根强电,6根弱电的最低要求。 4.7.5管线设计中3根强电强电应分别满足路灯、5G预留及其他 挂载设备等的管道需求

求,协调好与各类道路设施、地下构筑物和管线(井)之间的关 统筹设计。

4.7.7应为公安交通城管等政府部门预留强、弱电管道,一根敷设

4.7.7应为公安交通城管等政府部门预留强、弱电管道,

4.7.8电力、通信线缆宜采用穿电缆保护管的敷设方式,保护管 道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管道穿越机动车通行的地段时应采用

满足承压强度的保护管。

4.7.9管道的管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和非机动车道(除机非共板的 非机动车道外)下的管道宜采用塑料电缆导管,管材宜满足现行 行业标准《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 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DL/T802.3的相关规定。管道内径宜采 用100mm,施工条件限制时可采用70mm或50mm; 2在机动车道(包含机非共板的非机动车道)下的管道宜采 用热镀锌钢管,管道内径宜采用100mm,施工条件限制时可采用 70mm或50mm; 3子管宜采用PE塑料管或其它新型材料的软管,子管内径 宜采用32mm或28mm。同一孔内敷设多孔子管时,子管应采用 不同颜色。 4.7.10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4.7.9的要 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湿凝士包封或钢管保护

4.7.10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4.7.9的要 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7.10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单位

4.7.11智慧杆应具备为挂载设备提供统一传输接入服务的能力, 每根智慧杆宜配置不少于12芯(建议24芯)的单模光纤,满足 安防监控、移动通信基站、智能网关等设备的裸纤传输接入需求。 非裸纤传输接入的挂载设备可由智能网关统一提供传输接入服 务。应为后期扩展设备预留足够的光纤芯数,并考虑备份光纤

4.8.1智慧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GB50057、《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 范》GB5068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通信局(站 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1429的有关规定。防 雷与接地装置宜具备易施工、易管理、易维护功能《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 JGJ247-2011》,可具备智能监 测功能。

智慧杆的接地装置的选择和敷设应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

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相关规定。宜利用基础钢筋作为自 然接地体,所有接地体宜采用水平接地线相连接,

4.8.3智慧杆的杆体及构件、设备外壳、配电及控制箱

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应配置接地端子排,端子数量根据需求 确定。接地端子排宜采用具有防腐涂层的铜排,其截面积应符合《交 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相关规定。此外,信 号灯系统应独立布设电涌保护接地端子,不得与其他系统接地端子 共用。

4.8.4电气系统接地型式宜采用

4.9.6智慧杆系统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应具备对数据完整性监 测的功能,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数据存储的保密性。 4.9.7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加密方式应符合国家密码局认 定的国产加密算法SM4、SM3、SM2。 4.9.8智慧杆系统应采用安全认证机制,定义各个模块单元的认证 标识,在接入网络内须经认证审核

4.10.1智能网关应根据业务管理、业务需求以及兼顾经济性等因 素按需布置,两个及以上挂载设备需要进行信息交互时,宜配置智 能网关。

4.10.2智能网关应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内嵌计算引擎,可关联多 个设备2016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根据多个关联设备检测到的状态信息,判断并执行可配置 的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