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5820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简介: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 是一份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技术标准或指导文件。该文件名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在中国进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指在配电网中同时存在交流和直流电力系统的混合使用,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适应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储存和微网应用等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

这份文件可能详细阐述了混合配电网的设计原则、技术选型、系统结构、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它对于电力行业,特别是配电网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Q/GDW 11722-20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Q/GDW117222017

Q/GDW117222017

DB5307/T 24-2019标准下载D/GDW11722201

4.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涉及输电网以及高、中、低压交直流网络四个层级的协调与配合,应将其作为 整体进行规划及设计,综合考虑电压等级的优化设计、网架结构的协调发展、主要设备的合理选择、二 次系统的整体融合以及电源用户的便捷接入。 4.2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直流配电或交流配电方式, 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宜以交流供电为主,有大容量或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的电力孤岛、海岛电网等可 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电源、直流负荷、敏感负荷、储能等接入需求较大的供电区域可采用直流为主的 供电方式。 4.3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经济性、适应性,应充分体现直流技术的可控性优 势,应具备负荷转移能力、故障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故障自愈能力、潮流控制能力和分布式电源 及各类负荷的接纳能力。 4.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交直流电网间影响及交直流运行方式的计算和分析

6.1.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安全稳定性、调度操作灵活性、电能 质量要求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结合已有交流网架确定,高、中、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 字、相互支援 6.1.2交流侧电网结构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6.1.3交流侧电能质量应满足GB/T12326、GB/T14549、GB/T24337、GB/T15543、GB/T15945、 GB/T12325的要求。 6.1.4直流侧电网可通过换流器与本层级对应电压等级交流电网互联,也可通过直流变压器实现直流 电网各层级互联。 6.1.5直流侧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时,可配置储能装置,储能容量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6.1.6直流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应根据实际负荷和线路条件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中、低压直流配电 网的供电半径推荐值参考附录表A.1、表A.2。 6.1.7在电网建设的初期及过渡期,应根据供电安全准则要求及目标网架,合理选择过渡电网结构

6.2高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直流侧电网结构应综合考虑功率交换、电网稳定、新能源并网等需求,可按照DL/T5729中110 35kV电网结构的要求开展规划设计。

Q/GDW117222017

6.3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6.3.1同一地区的同类供电区域电网结构应尽量统一。 6.3.2网架结构设计应遵循不交叉供电原则,形成相对独立的供电区。 6.3.3根据规划区域特点,直流侧电网结构可选择辐射式结构、单端环式结构、双端式结构、多端式 结构、多端环式结构等,但不限于以上结构。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电网结构参考附录图B.1 图B.5。 6.3.4中压交、直流配电网互联时应合理选择交流接入点,宜优先接入上级交流变电站的中压侧母线 6.3.5直流线路应根据主千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合理配置各分段负荷容量。

6.4.1直流侧电网宜采用辐射式结构,并根据供电区域、直流负荷水平、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储能 接入容量等进行分层分区供电。 6.4.2低压直流配电线路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设备合理选择接入中压直流母线或中压交 流主干线。

7.1.1设备容量配置应综合考虑负荷密度、空间资源条件、上下级电网的协调和整体经济性等因素确 定。 7.1.2直流设备及线路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同时应考 功率反送的需求。 7.1.3设备选择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及差异化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 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所选设备应通过具备相应资质机构的检测。电能质量要求较高区域 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 7.1.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设备配置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7.1.5低压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的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其容量应根据负荷需求进行选取。 7.1.6各级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配电设备宜户内配置。 7.1.7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的主要设备包含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断路器、直流线路等。 7.1.8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直流负荷供电时,可配置两台及以上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当任意一台换 流器或直流变压器退出运行,其余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

7.1.4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设备配置应满足DL/T5729的要求。 7.1.5 低压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的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其容量应根据负荷需求进行选取 7.1.6 各级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等配电设备宜户内配置。 7.1.7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的主要设备包含换流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断路器、直流线路 7.1.8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直流负荷供电时,可配置两台及以上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当任意 流器或直流变压器退出运行,其余换流器或直流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

,之.1用于接人直流项和无功率外送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直未用单同换流器,用于接人有切率文换市 求的直流储能系统和直流微电网宜采用双向换流器 .2.2换流器的选择应考虑换流器的性能、可靠性、损耗、占地、体积、安装条件、综合造价等因素 7.2.3换流器宜选择电压源型 (VSC) 根据接入电压等级不同可选用两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宜选择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三电平换流器或两电平换流 器,低压直流配电网宜选择 或两电平换流器 7.2.4换流器的交流侧可配置换流变压器,提供站用电源,实现电压调节和故障隔离。 换流器应具备交流故障穿越能力

7.2.6换流器应满足DL/T1697中相关技才

6换流器应满足DLT1697中相关技术规定

D/GDW11722201

7.3.1用于接入直流负荷和无功率外送需求的直流微电网宜采用单向直流变压器,用于接入有功率交 换需求的直流储能系统和直流微电网宜采用双向直流变压器, 7.3.2综合考虑设备制造能力和技术经济合理性,可装设多台直流变压器并联运行。 7.3.3高、中压直流变压器应具备电气隔离功能。

7.4.1直流断路器应根据负载情况和故障处理的要求,对额定直流电压、额定直流电流、额定冲击耐 受电压、开断电流与开断时间等主要参数进行选择。 7.4.2直流断路器的型式可选择空气式、机械式、全固态或混合式等方案,选择时应考虑直流断路器 的应用场景、指标性能、可靠性、损耗、占地、体积、安装条件、综合造价等因素。 7.4.3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直流系统中,直流断路器应具有快速动作功能,开断时间宜小 于5ms。 7.4.4若直流断路器不具备故障限流功能,可根据需要配置电力电子限流设备。 7.4.5高、中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侧电网宜采用混合型直流断路器,当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的开断 时间无法满足故障处理的需求时,可采用全固态直流断路器

7.5.1直流线路可选用直流电缆或架空方式。 7.5.2直流线路的选型应综合考虑电压等级、载流量、电压偏差、故障运行方式及供电裕度等因素确 定导线截面。 7.5.3针对交流配电网改造区域,在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直流侧可利用已有交流电缆运行。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GB/T 28518-2012》7.5.1直流线路可选用直流电缆或架空方式。

.1.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就近就简、分区重叠的原则配置保护装置,且应符 下述要求: a) 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基本要求,并据此进行保护原理的设 b) 任一单一元件故障都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在任何运行工况下都不应存在保护死区 应能根据网络运行方式,对保护功能和定值进行动态配置和调整。 d 配电网设备本身应装设异常运行监控和保护装置。各类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根据需要增设辅助保护。

下述要求: a) 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基本要求,并据此进行保护原理的设计 b) 任一单一元件故障都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在任何运行工况下都不应存在保护死区, 应能根据网络运行方式,对保护功能和定值进行动态配置和调整。 配电网设备本身应装设异常运行监控和保护装置。各类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可 根据需要增设辅助保护。 8.1.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保护宜按照下述分区进行配置: a 交流侧保护区域:包括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的变电站、配变、线路、母线及各类配电设备 6) 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区域: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器、联接电抗器等交直流互联设备。 C) 直流侧保护区域:包括直流变压器、直流母线、直流线路和直流开关设备设施等。 8.1.3交流侧保护区域应按GB/T14285的要求配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8.1.4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区域的换流变压器应采用差动保护、本体保护;换流器应配置过流保护,

2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保护宜按照下述分区进行

a)交流侧保护区域:包括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侧的变电站、配变、线路、母线及各类配电设省 b) 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区域: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器、联接电抗器等交直流互联设备。 直流侧保护区域:包括直流变压器、直流母线、直流线路和直流开关设备设施等。 3.1.3交流侧保护区域应按GB/T14285的要求配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3.1.4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区域的换流变压器应采用差动保护、本体保护;换流器应配置过流保折 并可根据需要增设桥臂电抗差动保护等,

Q/GDW117222017

Q/GDW117222017

护、直流电压不平衡保护,直流母线应采用差动保护。 8.1.6不同保护区域的配合应遵循如下原则: a 交流侧发生故障时,应由交流侧保护选择性切除故障,尽量避免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动作,且 不应引起直流侧保护误动。 交流线路后备保护应确保线路末端故障时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并应与交直流互联设备保护配 合。

8.2.1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应在一次方案基础上考虑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相关需求,实 流数据的交互与一二次业务的融合。 8.2.2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宜采用“主站+设备”的两层构架,若需配置子站建筑主体施工技术之砌体工程施工工艺, 据配电网结构、通信方式、实时信息接入量等合理配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