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

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18341-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7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8135
免费资源

GB/T 18341-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简介:

"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是一项由中国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技术标准,全称为《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的测量工作,它为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包括野外调查、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测量、遥感技术应用等。

2021年的版本更新可能对测量方法、精度要求、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地质勘查行业的不断发展。它旨在保证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提升勘查效率,保障勘查成果的质量。

这个规范对于地质矿产勘查单位、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地质勘查活动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GB/T 18341-202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 △] ma=± 2n

测角中误差,单位为秒("); 一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单位为秒("); 一△的个数。 b)根据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见式(21):

式中: mi——测角中误差,单位为秒("); f=——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单位为秒("): N一f的个数; 一计算f时的测站数。 5.2.5.9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差,按式(22)计算

W=±2Vn·m+m十m 式中: W 一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差,单位为秒("); n 推算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m" 测角中误差,单位为秒("); m"。l、m"a2———起始方位角中误差,单位为秒(")。 5.2.5.10 图形条件自由项的限差,按式(23)计算: W图=±2mg/n 式中: W图一 图形条件自由项的限差,单位为秒("); m 相应等级导线规定的测角中误差,单位为秒("); n 闭合图形的内角个数。

DB37∕T 5135-2019 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5.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

GB/T 183412021

W寸=±2/n·m+m+m

5.3.1.1GNSS控制网按相邻点间的距离禾 和点位精度要求划分为三、四等和一级、二级。RTK平面控 制测量按精度划分为一级、二级。RTK测量控制点不应作为测区首级控制。 5.3.1.2各等级GNS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式(24)表示:

式中: 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 a一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 6一一比例误差系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d一一相邻点间距离,单位为千米(km)。 5.3.1.3各等级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各等级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1各等级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α表示固定误差;b表示比例误差系数

5.3.2.1GNSS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技术条件和成果资料、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自然 地理及交通状况等,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在CORS系统覆盖的区域,可不进行控制测量,直接用 CORS系统进行地形图测量或地质工程测量。 5.3.2.2GNSS控制网宜由一个或若干个异步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的形式构成。各等级 GNSS控制网中每个异步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12的规定

5.3.2.3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大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土 2cm。 5.3.2.4GNSS控制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为方便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应用,每点至少有一个 以上通视方向(包括与同等级以上国家控制点通视)。 5.3.2.5布设GNSS控制网时,应联测附近已有的国家GNSS控制点和高等级平面控制点,联测点数 一般不应少于3个,困难地区不应少于2个,并应均匀分布于网内。附近有CORS系统的,提供的观测 数据可作为各等级GNSS控制网点的起算依据。 5.3.2.6RTK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在有条件采 用网络RTK测量的区域,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测量。 5.3.2.7在特别困难地区,可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方法来测定起算点的起算数据

5.3.3.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台、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应小于200m;远离高 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应小于50m。 5.3.3.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并应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5.3.3.4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利于长期保存、交通方便、施测安全以及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 和联测的地方。 5.3.3.5GNSS点按相应等级埋设标石。GNSS点的埋石应符合5.2.2.4的要求。

5.3.4数据采集与记录

GB/T183412021

5.3.4.1各等级GNSS控制网的数据采集应选用双频或单频GNSS接收机,其标称精度应不低于表11 的规定;同步数据采集的接收机数,三、四等应不少于4台,一、二级应不少于3台。 5.3.4.2数据采集使用的GNSS接收机应送相应的仪器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方能使用。对于常规检验项 目,作业人员应经常进行校准。 5.3.4.3各等级GNSS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在低纬度地区不宜采用快速静 杰模式进行数据采集

表13各等级GNSS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

5.3.4.4天线安置需严格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2mm。天线高应在每时段数据采集前后各量取一次, 量至毫米,两次量高较差不应超过土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5.3.4.5各数据采集小组应确保各GNSS站数据采集时间同步。 5.3.4.6数据采集手簿应现场记录各项数据,且应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应缺损。GNSS数据采 集手薄格式参见附录E。 5.3.4.7将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转存到其他介质上时,不应进行任何删除或修改,严禁对所采集的原始 数据实施重新加工。 5.3.4.8外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基线解算质量进行检核(检核的项目和限值见5.3.5),当发现有成 果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后对有关站点重新采集数据。平差计算时,重新采集的成果与原成果不取中数 只采用符合限差的结果 5.3.4.9RTK测量时.GNSS卫星状况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GNS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

5.3.4.10RTK平面控制测量宜选用固定误差不超过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超过2mm/km的双频 接收机。 5.3.4.1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4.10RTK平面控制测量宜选用固定误差不超过 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超过2mm/km的双 文机。 4.1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2:相邻点间距离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时,边长较差不大于2cm。 注3: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

5.3.4.12经度、纬度记录取位应到0.00001",平面坐标记录取位到0.001m,天线高量至0.001m。 5.3.4.13坐标系转换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已有转换参数时,可直接输入; b 已有3个以上同时具有地心和参心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时,可直接将坐标输入数据采 集器,求解转换参数; c) 已有3个以上参心坐标系的控制点成果时,可采用直接输人参心坐标,在控制点上采集地心坐 标,求解转换参数; 计算转换参数的控制点应分布均匀TB/T 2493-2013标准下载,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e 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应不超过2cm。 6.3.4.14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基准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自设基准站应设置在高等级控制点上; 基准站的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不应低于10°; ) 选择无线电台通信方法时,数据传输工作频率应按约定的频率进行设置; d) 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相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 等设备参数; e 应正确输入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坐标转换参数等有关参数; 基准站数据采集手薄格式参见附录E。 5.3.4.15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时间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 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 b)开始作业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应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

GB/T183412021

7cm; 测回间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S; 流动站测量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测回采集历元数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s5S,各 历元采集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4cm,取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结果; e 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cm,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 5.3.4.16RTK控制测量外业数据采集记录采用仪器存贮设备,记录项目及输出成果包括下列内容: a) 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转换参数、残差; 基准站、流动站的点名(号)、天线高、数据采集时间: 基准站发送给流动站的基准站地心坐标、地心坐标的增量; d) 流动站的平面和高程收敛精度; e)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 采用网络RTK时,a)~d)项可根据项目要求内容提供。 5.3.4.17精密单点定位(PPP)数据采集应不少于2个时段,时段间隔应不小于2h,时段长应不少于 60min,数据采样间隔为10s~30s。同类卫星数不少于5颗,PDOP值不大于4,卫星高度角大于15°

5.3.5GNSS观测数据处理

5.3.5.1GNSS控制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机软件或商用软件解算;控制网平差计算应采用经权威机构 认定的平差计算软件

V3 W V3 3 Ws=W+W+W

Wz Z坐标分量闭合差;单位为毫来(mm) Ws 一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5.3.5.4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坐标闭合差应满足式(30)~式(34)的规定:

Wx≤2/n Wy≤2nG Wz≤2/no Ws≤2V3n Ws=VW+W+W2 式中: Wx X坐标分量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闭合环边数; 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 W Y坐标分量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Wz Z坐标分量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W 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5.3.5.5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式(35)的规定: ds≤2V2。 式中: ds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单位为毫米(mm); 6 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 5.3.5.6数据检核中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当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或附合路线中的基线较差超限时,应舍弃超限 重新检核,直至合格。但每个点应有不少于2条合格基线,否则需要重测、补测。 5.3.5.7用RTK测量的控制点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10%的外业检测,外业检测可 应等级的GNSS静态测量检测,也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测量等方法检核。RTK平面 检测结果应符合表16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