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560.2-2020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pdf简介:
GB/T 39560.2-2020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电子电气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进行的拆解、拆分以及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方法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在评估和控制电子电气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时,提供统一的采样和处理流程,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如何安全有效地拆解电子设备,如何避免污染样本,如何选取合适的部位进行采样,以及如何对采得的样品进行机械制备(如破碎、混合等)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标准适用于对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管理,对于电子废物的处理、回收和再利用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标准属于技术文档,具体细节可能涉及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操作步骤,非专业人士查阅时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GB/T 39560.2-2020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pdf部分内容预览: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营示 一使用本部分的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 的条件,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交流电(alternatingcurrent) BGA:焊球阵列封装(ballgridarray) 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 DVD: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ersatiledisc) IC: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 JEDEC: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jointelectronicdevicesengineeringcounci LCD: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 MDL:方法检出限(methoddetectionlimit)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 PAS:公共可用规范(publiclyavailablespecification) 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 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 PWB:印制线路板(printedwiringboard) SIM: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 SMD: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mounteddevice) TFT: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 TV:电视机(television)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
GB/T51397-2019标准下载获取样品(即取样)是分析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含量的第一步。取样的策略和过程往往与分析 则试本身同等重要。有效的取样策略需要清楚地了解电子电气产品、分析原因以及拟满足的要求。 由于多种原因.需要进行某些物质的取样和检测: 一企业间商业行为(例如OEM和部件制造商之间的合同协议); 符合法规限值; 司法鉴定/影响评估(产品不满足合同要求或法定要求的原因、不满足情况发生的时间以及受 到影响的产品数量)
4.3电子电气产品的复杂性和相关挑战
图所示的流程具有多次循环,其中包括: ·循环1:部分拆解(见5.3); :循环2:完全拆解(见5.4); ·循环3:部分拆分(见5.5); ·循环4:完全拆分(见5.6)。 这些循环的详细说明见第5章。 制定特定电子电气产品/零部件/组件的取样策略从信息收集阶段开始。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问题 包: 产品/零部件/组件的复杂性如何?在均质材料层面考虑取样与测试是否切实可行? 限制物质是哪些? 这些物质的允许限值是多少? 一是否存在适用的应用例外情况? 一物料清单是否适用于产品中的元器件/组件/材料? 一是否提供元器件的规范/图纸? 一产品中元器件与材料的供应链深度如何? 是否提供产品的材料声明? 一是否存在产品或类似产品过往任何可能有用的评估经验? 一是否存在产品所使用材料或零部件基体的任何公开发表文件? 之前是否对该产品或类似产品进行可能有用的任何筛选测试(如X射线荧光)? 一是否存在产品或类似产品所使用材料/零部件生产过程(金属制造或IC生产)有关的任何有用 信息? 一元器件或材料供应商是否存在任何过程控制意识(例如制造商的信任度水平)? 一是否存在元器件或材料供应商的相关历史信息? 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其他特征将会影响取样策略。组织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将决定取样的适用程度。 拍产品/元器件等在投产阶段时,需要更加深入的取样策略而不是偶然性的验证检查。为了优化成本与 文率,需要了解检测的期望结果。如上所述,一般无法对所有元器件/材料进行取样和测试。组织需要 定投人/成本与取样策略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减少取样测试投人和成本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一含有某些物质概率较小的均质材料(不太可能含有受限物质,因此即使不进行检测,不符合性 风险也较低,参见附录B); 一一某些物质适用的应用例外情况(某些物质的存在并不影响其符合性); 一材料声明; 一历史检测数据(含有某些物质可能性证明); 混合取样与测试(单次测试中含有多种材料时应考虑其他因素,参见5.7.3和附录C); 一一完成分析测试所需的最小样品尺寸和实施有效测试所需的样品数量。 取样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的最终目标。一种策略(执法机构通常采用)是一种分析产品 否含有至少一种超过限值的某些物质。这种方法采用逐渐地选择性取样,目标是集中在已知的或可 含有某些物质的产品零部件上。每个取样阶段应逐个分析。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没有超标限值的某些 质,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取样和分析。一且测试结果显示任一零部件中有一种物质超过限值,则整个产 判定为不符合,则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取样和测试。附录B提供了目前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某些物质 部件列表。 另一项策略是证明产品的整体符合性,尽量达到均质材料级别。这是适用于产品或元器件制造商 经典方法。应当从每种单独的材料或元器件进行取样,其目标是涵盖产品/组件中的所有元器件和材
料,其他途径也可能用于产品信息的收集,沿着供应链去收集资料和分析报告可以降低取样和分析的 投人。 一旦确定分析目标,则应考虑测试的可行性(例如样品质量/尺寸/体积是否足够?)。对于存在可完 全拆分或者含有某些物质高风险材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取样和拆分。表B.1用于辅助确定这些元 器件和材料。 如果测试适宜,则应遵循相关测试程序。产品/零部件中存在某些物质可能适用于应用例外情况 示例如表B.1所示)。 图1所示流程是一个可在更深层次获取样品循环过程。过程实施的深度取决于取样策略的目标。 筛选测试之后,根据需要执行进一步的分析检测。
从整机产品上取样是第一步,通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可以不经过拆解和拆分就得到代表性的样品进 行分析。 但是,“整机产品”具有相对性。例如,交流电源线是其制造商的完整产品,但只是电视机的一个部 件。如果整机产品的结构非常简单,或者如果已知预期某些物质的位置,而且可以在不拆分的情况下对 其进行检测,那么可以在不拆分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评估。此类产品的示例包括电源线、打印机或其他外 围电缆、设备外壳等。 注:对于诸如电源线等看似简单的产品,也甚至可能由10~20种不同的均质材料组成
完全拆解则是尽可能分开所有零部件,同时允许重新装配得到可运行的产品。参见附录E。
对于电子电气整机产品中某些物质的详细分析,通常需要对部件和组件进行进一步拆分。但是CJ∕T 210-2005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铝稳态复合管,一 般无法将此类产品与其构成的均质材料完全拆分。因此,部件和元器件的取样与文件拆分应侧重于那 些可能含有某些物质的零部件(见表B.1)。当考虑用于分析的取样位置时,重要的是应了解这些产品 的结构与材料及其所含某些物质的可能位置。 拆分后,分开的零部件和/或元器件将无法重新装配至运行状态。 从电子电气整机产品(例如手机、电视、个人电脑、冰箱等)中拆解的零部件和元器件典型示例包括 印制线路板(PWB); 一电阻器; 电容器; 一半导体封装(IC); 变压器; 连接模组; 散热片; 连接电缆等。
完全拆分的目标是将所有零部件/元器件完全拆分至均质材料。这个通常不太实际,所谓的完全拆 分只能将零部件/元器件拆分到可用工具和技术水平能够拆分到的均质材料。 在尝试将复杂部件与其均质材料“完全拆分”之前,专业经验、技能以及非破坏性分析有助于确定其 内部结构和材料,可以借助以下: 一专业知识; 一技术文件; 以及借助于X射线荧光(XRF)筛选分析。 在识别拆分之前的材料方面,特别是在样品结构未知时,XRF分析非常有效。但在说明结果时,应 谨慎。
5.7取样与拆分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5.3~5.6论述了拆解和拆分的多种情况。在细化到均质材料取样时明显存在某些困难。理论 上,均质层面的取样可能继续下探至纳米级。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取样多为非常困难或极为耗时。检测 方法检出限取决于质量/尺寸/体积。低于这些质量/尺寸/体积的检测可能致使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确认 限用物质是否低于限值。 在均质材料层面,通常难以进行某些物质的取样与分析,因此基本规则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特别 是在处理混合样品时。
表1所示为引线框材料层的铅检测在理论上需要15个样品。但是,如附录E所述,在实验室环境 中,从引线框层获取足够量所需的实际样品数量接近30~35个样品。这是由于无法从每个单元收集整 个引线框层,因此机械拆分过程应防止其他材料层的交叉污染。(由于IC插脚含有六价铬的风险极低, 因此无需测试六价铬)因此,应将表1所示的数量视为“最佳情况”或“理论最小量”。 根据上述建议,按照GB/T××××进行六种某些物质检测需要的最小样品质量为3.6g。但是, 根据材料的不同,在检测之前,机械制样(见第7章)期间的损失可能高达20%。因此,为了分析限制六 种物质,拟从零部件或元器件获取的最小样品质量为3.6/(1一0.2)=4.5g。金属材料层一般不使用阻 燃剂,因此仅对于这些材料的分析,可将最小样品量减小至3.5/(1一0.2)~4.4g。 由于检测所需的样品数量增加,元器件受污染的风险随之增加。即使元器件编号和/或性能和/或 规范保持不变,元器件也可以取自不同的批次,和/或他们的材料也可以不同。因此,分析结果可能是受 检样品平均值的误导(高浓度的某些物质在某些样品中被稀释),甚至分析结果并不确定。 因此,当测试所需要的样品数量很大时,如表2和表1中引线框,确切的分析结果会很困难。例如, 是否可将为了分析收集的材料视为均质材料?使用的样品是否彼此相同?怎样来评估零部件的 致性?
5.7.3样品量与检测限
5.7.4可拆分样品的混合检测
当可检测的材料数量有限且难以获取时,了解目标限用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尤其重要,以避免不必要 检测(见表B.1)。忽略这些考虑因素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例如,无需对金属进行阻燃剂检测。但是, 当收集IC引线或球芯时,少量的塑封料可能附于金属表面,从而提供阻燃剂源(污染引线或球芯)。实 际上,此类交叉污染不可避免,需要加以考虑。 因此,可能产生由多种均质材料(“混合材料”)组成的试样出现一种或多种目标限用物质的阳性检 测结果。当混合试样测试结果以“mg/kg”表述时,可能会小于允许限值。这种情况的说明见表2中的 假设示例。当以混合试样的总浓度表述时,结果可能低于允许限值(即1000mg/kg),同时基于其中均 质材料的结果可能会超出允许限值。如表2所示,假设材料A含有大量的铅(Pb),在混合样品的总铅 含量测试结果会因为其他材料的稀释而降低。混合样品的更多考虑因素参见附录C。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20155.7.6均质材料取样部位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