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_DB*5*-20*2.pdf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_DB*5*-20*2.pdf简介: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5*-20*2.pdf)》是一部专门针对基坑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程。DB*5*-20*2是中国河北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发布于20*2年,用于规范和指导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及安全管理。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时,由于开挖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土体开挖区域,如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站等的施工过程。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基坑开挖的深度、边坡稳定、支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降水和排水、监测方法和频率、应急预案等内容,旨在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性。它包含了技术条文和相应的说明,以帮助工程师、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理解和遵循相关操作程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结一下,DB*5*-20*2.pdf是河北省针对基坑工程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_DB*5*-20*2.pdf部分内容预览:
6.*.*3内支撑结构中的立柱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DB*2/*5*20*2 n一一附加轴力系数。一层内支撑时n取0.*0,超过一层内支撑时n取0.05。 5立柱轴力设计值N,按式6.*.*3计算: N,=*.35P,N2k (6.*.*3) 式中: 里,一一临时性支护结构调整系数,根据*.0.6条规定取值; N录一一立柱轴力标准值(kN),负值为上拔力。 6.*.**冠梁(围標)按以支撑点为支座的多跨连续梁计算或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并应进行抗弯, 抗剪及局部抗压的验算。围標与支护结构之间应以C25以上混凝土填充密实。 6.*.*5应采用可靠的构造措施保证内支撑节点的刚度。节点构造可参照本规程附录G进行设计。钢筋 锚固长度对于拉杆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的35倍,压杆不应小于30倍。对于钢管内支撑,当节点杆件 最大轴力不大于2000kN时,可采取钢管直接相贯焊接,焊接时主要管件不切口,将次要管件按相贯线 切口焊于主杆件上。当节点杆件最大轴力大于2000kN时,节点处宜设置节点板。钢支撑的节点构造应 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的有关规定。 5.*.*6采用钢支撑时,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的有关条文进行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采用多层内支撑时,第一层支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采用桁架或组合杆件内支撑时,应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中桁架部分进行设计; 3桁架或组合杆件的节点处,应使各杆件轴线汇交于一点,减少节点偏心的影响; *主要受力杆件的长细比不得大于*00,次要杆件的长细比不得大于*50; 5支撑与冠梁或围標相接的端头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2mm的钢板作封头端板,封头端板与冠梁 (围標)的焊接必要时设置加劲板。钢筋混凝土冠梁与支撑连接处应设置钢板预理埋件,钢板的厚度不小 于*6mm。 6.*.*7水平支撑应保持水平,不设上拱度,同一杆件或单元水平标高误差不得大于30mm。 6.*.**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各杆件根据受力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截面尺寸,以利于钢筋布置和节省材料 但同一杆件不宜变截面。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混合内支撑时,钢拉杆端部应在节点内与钢筋混凝土支撑内的主筋焊 接;连接件锚固长度通过计算决定。 6.*.**内支撑杆件拆除时,应进行换撑逆工况的设计和计算。可利用地下室结构楼板、框架梁作为反 力支撑点,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带或钢筋混凝土梁、型钢、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等构件与支护桩(墙)间形 成可靠换撑。支撑拆除应严格按设计的工况要求进行。
DB*2/*5*20*2
n一—附加轴力系数。一层内支撑时n取0.*0,超过一层内支撑时n取0.05。 5立柱轴力设计值N,按式6.*.*3计算:
6.*0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及逆作法
6.*0.*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可采用下列结合形式: *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墙体相结合,即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 2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结构相结合; 3地下结构竖向构件与竖向支承结构相结合。 6.*0.2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工程可采用以下施工方法: 周边“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结合临时支撑系统,采用顺作法施工; 2周边临时支护桩(墙)结合坑内地下室水平梁板体系替代支撑,采用逆作法施工:
DB*2/*5*20*2
3支护结构与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面相结合,采用逆作法施工。 6.*0.3采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阶段应根据本规程6.2节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在永久使用阶段 立根据相关规范满足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阶段坑外土压力采用主动土压力,永久使用阶段坑外土压力采用静止土压力 3支护结构相关构件的节点连接、变形协调与防水构造尚应满足主体工程的设计要求。 6.*0.*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可采用单一墙、复合墙和叠合墙的形式。 *单一墙:仅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墙体应同时满足基坑开挖和永久便用两种不同 价段的受力和变形要求。 2复合墙: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地下连续墙与内侧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内衬墙 间的结合面不承受剪力。永久使用阶段的墙体内力宜按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3叠合墙: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与内侧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内衬墙间的结合面 可承受剪力。在永久使用阶段计算时墙体厚度可取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厚度之和。 6.*0.5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应分别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承载力、变形计算 和裂缝验算; 2复合墙和叠合墙应分别根据基坑施工阶段和永久使用阶段的不同情况,按内外墙实际受荷过程 进行墙体内力与变形计算; 3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使用阶段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3mm,裂缝验算时取用的计算保护层厚 度为30mm。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控制; *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墙身的防水等级应根据地下结构外墙防水等级确定: 5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根据其受力特性和连接刚度进行设计计算; 6墙体承受上部结构竖向荷载时,应根据相关规范分别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计算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和沉降量。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力宜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7当由多幅地下连续墙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竖向荷载时,槽段施工接头宜采用刚性接头,且应进行 接头抗剪承载力计算; *墙顶承受竖向偏心荷载时,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墙顶圈梁与地下连续墙及上部结构的连接处应验算截面受剪承载力。 6.*0.6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时,宜采取如下措施协调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差 异沉降。 *选择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作为地下结构墙持力层: 2对地下连续墙采取墙底注浆的加固措施: 3在地下连续墙附近的基础底板下设置工程桩。 6.*0.7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及防水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可采用墙内预埋钢筋、钢筋接驳器、锚板和剪力槽等,预埋 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0mm,并采用HPB300级钢筋;需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钢筋直径大于20mm时,宜 采用预理钢筋接驳器连接; 2地下连续墙与地下结构梁板之间宜设置贯通的结构环梁,并能通过预埋钢筋、剪力槽等方式与 结构环梁连接;地下连续墙宜通过预理埋钢筋接驳器、剪力槽等方式与基础底板连接;地下连续墙与地下 结构边柱、结构墙宜通过预留插筋或钢筋接驳器的方式连接; 3主体结构的沉降后浇带延伸至地下连续墙位置时,宜在对应沉降后浇带位置留设槽段分缝;分 逢位置应采取可靠的止水措施: *槽段施工接头外侧可设置高压喷射注浆、接缝处预理注浆管等防渗构造措施;内侧宜设置扶壁 式构造柱或框架柱、排水沟结合构造墙体或钢筋混凝土内衬墙结合防水材料、排水管等的防渗措施:
DB**/T ****.*-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第*部分:公共交通工具DB*2/*5*20*2
5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接缝位置可根据地下结构的防水等级要求,设置刚性止水片、遇 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或预理注浆管等构造措施。 6.*0.*主体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相结合宜采用梁板或无梁楼盖结构。对用作支撑的地下结构水平 构件,可采用简化方法或有限元整体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水平作用支撑力标准值参照6.*节桩锚支护结 均进行计算。对于主体地下结构水平构件兼作施工平合或栈桥时,其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应同时按水平 向和竖向受荷状态进行计算,并应同时满足基坑开挖阶段和永久使用阶段的设计要求 6.*0.*在主体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相结合的设计计算中,宜考虑由立柱桩差异变形及立柱桩与支 护墙之间差异变形引起的结构次应力,并应采取防止有害裂缝产生的技术措施。 6.*0.*0主体地下结构的水平构件与支撑相结合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作为支撑的地下结构水平构件应通过计算确保水平传力的传递: 2对地下结构的同层楼板面存在高差的部位,应验算该部位构件的弯、剪、扭承载能力,必要时 立设置可靠的水平转换结构或临时支撑等措施; 3对结构楼板的洞口及车道开口部位,当洞口两侧的梁板不能满足水平传力要求时,应在缺少结 构楼板处设置临时支撑等措施; *在各层结构留设结构分缝或基坑施工期间不能封闭的后浇带位置,应通过计算设置水平传力构 牛; 5当主体地下结构采用梁板结构时,框架梁截面宽度宜大于竖向支承钢立柱的截面尺寸,当受到 使用功能限制框架梁截面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在梁柱节点位置采用梁端宽度方向加腑、环梁、钢环 板或双梁等措施。 6.*0.**基坑竖向支承结构(包括立柱和立柱桩)相结合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支承结构相结合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主体地下结构的布置、地下结构施工时地上结构的建 设要求以及受荷大小等因素。当立柱和立柱桩与主体地下结构的柱或墙及其工程桩的定位一致时,应满 足主体结构对其承载力的要求; 2竖向支承结构宜采用一根结构柱位置布置一根临时立柱和立柱桩(一柱一桩),当一根临时立 注无法满足逆作施工阶段的承载力与沉降要求时,也可采用一根结构柱位置布置多根临时立柱和立柱桩 的型式(一柱多桩); 3根据逆作阶段承受的竖向荷载与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支承立柱可采用角钢格构柱、H型钢柱 或钢管混凝土柱等型式。角钢格构柱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50mm;钢管混凝土桩的钢管直径不宜小于 500mm;立柱长细比不应大于25,立柱桩宜采用灌注桩; *立桩在基坑开挖阶段承受的竖向荷载包括地下结构自重、同时施工的上部结构自重、结构梁板 的施工荷载等: 5立柱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立柱桩应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与沉 降验算。立柱与立柱桩的设计计算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计算原则与方法尚应符合国家现行主体结构设计 尔雅的规定; 6立柱与水平结构构件连接点应根据计算设置抗剪钢筋、栓钉或钢牛腿等抗剪措施; 7当钢立柱需外包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框架时,立柱的型式与截面设计应与地下结构梁、板和柱 的截面相协调,并应采取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整体受力与节点连接的可靠性。框架柱位置处的立柱宜在 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逐层在立柱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的永久性框架柱,临时立柱 在永久框架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能拆除: *立柱插入立柱桩的深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计算确定,且 不应小于3.0m;钢管混凝土立柱插入立柱桩部分,钢管外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00mm。立柱 穿越底板位置应设置可靠的止水措施。立柱桩泛浆高度以上的桩孔应采用碎石密实回填,并留充注浆 管注浆填充: *在主体结构底板施工之前,相邻立柱桩间以及立柱桩与邻近基坑围护墙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