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070-2020 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XJJ 070-2020 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751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070-2020 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XJJ 070-2020 城市设计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结合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公共设施等资源,考虑活动人群 的行为规律,统筹布局公共空间,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采用 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发挥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 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明确广场、绿地、滨水地区等重 要开敬空间的位置、范围和功能,并提出详细的控制引导要求。 1广场:根据广场功能、规模、使用者活动方式等,提出 产场的外部交通组织、设施配套、地面停车场、绿地率、硬地 率、建筑界面围合率等控制要求,并对广场风格、绿化景观等进 行引导。 2绿地:根据绿地的用途、使用者活动方式等,提出对绿

地率的控制要求,并对植物配置、绿化景观等进行引导。 3滨水地区:根据水体尺度、用途、水体沿岸功能、使用 者的活动方式等,对岸线形式、防洪设施、生态保护、游憩空 间、绿线和蓝线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植物配置、绿化景观、滨 水设施等进行引导

结构长城杯创优方案57P5.3.6细化界面控制

根据要素的不同,可分为街道界面、滨水界面、沿山界 面等。 1街道界面:根据街道尺度、功能特点对沿线建筑的建筑 形式、后退距离、街廓比、界面密度、贴线率等进行控制引导。 2滨水界面:研究水体与岸线、滨水建筑、绿化之间的相 互关系,对岸线形式、亲水设施、滨水建筑的高度、体量进行控 制引导。 3沿山界面:保护山体的自然形态,对沿山建筑高度、第 五立面和绿化景观等进行控制引导

5.3.7协调建筑群体风貌

1合理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秩序与特征。根据不同的 景观风貌分区,确定区段建筑肌理与组合模式、建筑高度、体 量、色彩、密度、风格等建筑风貌特征,提出引导要求。 2协调沿重要界面的建筑风貌,突出韵律感、连续感。对 重要街道、滨水地区、近山地区等重要城市界面的建筑高度、风 说特色、建筑退界、第五立面、建筑底层功能与形式、界面连续 生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3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区内建筑的高度、体量、 肌理、风格、色彩、材质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其相邻地块的 20

建筑提出整体协调要求。

5.3.8优化天际轮廓线

综合分析区段区位条件、空间结构、视线廊道、周边区域协 调、经济性等因素,选择重要观景点、观景路径,根据近景、中 景、远景等不同景观层次要求,对特定视野的整体轮廓进行控 制。结合天际线控制要求对制高点的位置、高度、形式及周边环 境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特殊地段可对绿化植物高度提出引导 要求。

5.3.9提升环境景观设施质量

以城市公共环境中的环境景观设施为重点,提升城市公共环 境的艺术性。 1对重要街区、节点的景观小品、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等 环境景观设施的主题、风格、材质等提出引导要求。 2对重要滨水空间、广场、公园、街道的室外硬质铺装色 彩、材质等提出引导要求。 3确定景观照明的重点区域、街道、界面和对象,对其照 明效果提出引导要求。

1不同区段可根据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 的特点,针对特定要素、空间或问题,提出需要编制的专项城市 设计。 2根据公众发展意愿、实施条件和影响程度,确定循序渐 进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 3针对设计对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适 宜的改造或开发模式。

5.4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要求

根据不同的城市空间类型,以下七类区域应当编制重点地区 城市设计。

5.4.1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

5.4.2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地区

落实保护规划要求和相关标准,保护文物古迹、历史(优 秀)建筑、古树名木,研究现有城市历史格局和空间肌理,延续 力史文脉;按照有机更新理念,提出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的布局 高度、体量、色彩等控制要求,延续历史风貌、塑造特色景观 提升城市空间设计品质。

贯彻落实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的建设理念,根据城市新功 能、新标准,整体安排新城新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塑造特色 景观环境,营造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城市空间:重点 对生态环境、特色景观、公共空间、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等提 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营造现代宜居的城市环境

根据城市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需要,确定街道特色定位, 统筹公共活动和交通组织,强化街道空间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韵 律感,对道路断面、慢行空间、景观绿化、街道家具、标识系 统、市政设施,以及沿街建筑的风貌、高度、退线、首层功能等 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提升街道活力和特色

5. 4. 5 滨水地区

综合考虑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五方面 要求,运用生态修复理念,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体现环境特色 落实公共开放空间;重点对滨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岸线功能与形 式、开放空间与活动场所、滨水道路交通、天际线、滨水设施 防洪设施、绿化景观、绿线、蓝线以及滨水建筑高度、风格、色 彩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综合考虑山脉、山体的滑坡、泥石流等安全因素,协调建筑 高度与山体高度的关系,秉承生态修复的理念,对沿山地区的空 间轮廓线、市民游憩空间、景观视廊、交通组织、场地竖向、绿 化植被以及建筑的布局、高度、第五立面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弓 导要求。 4#仙

5.4.7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 有特 殊价值的地区。 对于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 殊价值的地区,应结合区域自身特点,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明确 规划区的风貌特点,划定风貌分区,针对不同分区提出风貌控制 要求。

5.5一般区段城市设计要求

5.5.1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范围以外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条 件,依据总体城市设计,单独或者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开展城 市设计,明确建筑特色、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的要求。

5.6.1单独编制的区段城市设计成果由文本、图纸、图则和附 件四部分组成。 1文本 对区段特色定位、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 统、街区、界面、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范围以外地区,可以根据 当地实际条件,依据总体城市设计,单独或者结合控制性详细规 划等开展城市设计,明确建筑特色、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等方面 的要求。筑布局与建筑风貌、建筑高度、环境景观设施等内容作 出阐述,明确控制和引导要求。 2图纸 图纸比例参照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比例为1:500 : 2000

备注:标注★图纸为核心图纸,其内容可根据需要拆分,其余图纸可根据需要酌 情增加

3图则 通过图示、文说明等方式对文本、图纸的具体表达和落 实,在街区和地块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 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建筑引导、环境设施及其他方面提 出控制和引导要求。图则内容分类与说明,如下表所示可根据实 际情况增减

备注:根据区段的内涵和特色,可对以上内容做出调整

4附件 包括说明书、审查和审议程序情况、征求意见及对意见采纳 情况等。根据需要,可另行制作实体、数字可视化等。 5.6.2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有单独的城市设计篇章 和相应图则

5.7.1区段城市设计应

5.7.1区段城市设计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衔接,文本和图 则的核心管控要求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核心管控要求包括:区段特色定位、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 间系统、建筑布局与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界面控 制、环境景观设施和其它需要特别控制的内容

6.1.1落实区段城市设计要求,协调与相地块的景观风貌、 建筑布局,增强整体性:统筹地块内的建筑、公共空间、地下空 间的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提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 退线和景观、绿化、市政设施、停车场、广场的具体管控要求或 设计指引。

6.1.1落实区段城市设计要求,协调与相邻地块的景

包括目标定位、开放空间、建筑形体、交通组织、环境景观 设施、地下空间、实施措施与建议等。

6.2.1基础研究重点

对地块及周边区域的现状用地、地形地貌,空间特征、建筑 形态、交通及景观设施、功能业态、活动需求等内容进行深入调 研,了解相关规划资料。

6.2.2提出且标定位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拟建项目的功能和业态需求以及周边 交通、景观要素等条件,提出城市设计的目标定位

6.2.3落实开放空间

确定开放空间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环境景 观;明确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中作为开放空间的范围,提出其与相 邻建筑或开放空间的整合要求

6.2.4细化建筑形体设计

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及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 并对建筑风格、立面材质及色彩等提出弓引导要求;确定重要城市 界面和重要道路交叉口处的建筑后退、建筑高度、底层建筑形 式、功能和界面连续性,并对屋顶、立面、色彩、材质、装饰等 提出设计要求。

落实上位规划,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线和停车设施;根据地 块交通需求确定地块出行方式、出入口位置、主次机动车道及步 行线路的位置和形式;提出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的宽度、标高以 及连接体下部净空要求、建筑预留接口等要求

6.2.6优化环境景观设施

提出开放空间的绿化种植方式和绿化植物配置要求,对古树 名木或现状特色植物提出保护措施:对地面铺装的形式、色彩 材质等提出设计要求;对标识系统的形式、色彩、风格等提出设 计要求;对地标性景观构筑物、雕塑及重要环境小品的形式、高 、风格、色彩、材质等提出设计要求;确定建筑、场地及环境 的景观照明要求:对无障碍设施的形式提出设计要求

6.2.7确定地下空间利用方案

DBJ 43∕T 012-2020 湖南省BIM审查系统数字化交付数据标准确定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层数、用途、出入口及垂直交 通设施的位置;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地下空间之间、与规划范围 外相邻地下空间之间联系通道的位置、宽度、标高。

根据公众意愿、实施条件和影响程度,确定循序渐进的实施 步骤和实施措施;针对设计对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

点制定适宜的改造或开发模式。

6.3.1成果由图纸、说明、附件三部分组成。

1 图纸 图纸比例为1:500一1:2000。

DB33∕T 2158-2021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1 图纸 图纸比例为1:500一1:2000。

备注:标注★图纸为核心图纸,其内容可根据需要拆分,其余图纸可根据需要的 情增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