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简介: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是针对大型混凝土结构,如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等,由于体积大、温度变化影响大、施工难度高等特点而制定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施工准备: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审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施工条件、环境影响等。同时,需要配置充足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如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模板、钢筋等。
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要考虑温度控制、裂缝控制、混凝土收缩等影响因素。
3. 浇筑施工:通常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以减少温度应力。使用机械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要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确保施工质量。
4.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通常采用冷却措施,如遮阳、洒水、埋设冷却水管等,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
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养护,如保湿、保温,以保证其强度的正常增长。
6. 监测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进行质量监测,包括混凝土强度、裂缝情况等,确保工程安全。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的安全。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部分内容预览:
5)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
(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1)商品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应使用滚筒式罐车。
2)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
3)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的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7788㎡),减少停滞时间。
4)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本基础混凝土采用地泵进行浇筑,商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
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里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1~1: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
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泵管向下倾斜输送混凝土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5倍落差长度的水平配管,若与上水平线倾斜度大于70时应在斜管上端设置排气活塞。如因施工长度有限,下斜管无法法按上述要求长度设置水平配管时,可用弯管或软管代替,但换算长度应满足5倍落差的要求。
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运输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1m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镫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
泵送将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用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水冲清洗,压力不超过0.7MPa。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轻轻加压。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判断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60min,如超过60min则应清管。
泵管混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500mm。
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在预留凹坛模板或预埋件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料。
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
1)混凝土浇筑从8→1轴方向依次浇筑,即由东向西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500mm且不大于振动棒长1.25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一般踏步宽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度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并采用左右对称浇筑,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
2)浇筑混凝土时间控制为:混凝土搅拌至浇筑完的最大延续时间不超过60min。掺外加剂时由试验确定,但最长不得大于初凝时间减90min。
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
4)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5)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震动器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6)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左右,每点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7)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8)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以低于25℃为宜。
9)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1.2N/mm2以上的强度时才允许后续浇筑混凝土。
1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或相临其他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24h即大量洒水浇湿。
11)混凝土的泌水采用抽水机吸或在侧模上开设泌水孔排除。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盖。
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4cm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摆平。
4)四级以上风天施工应有挡风措施。
5)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6)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7)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6)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1)采用砖侧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2)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在有可能降雨雪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3)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4)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0C;
②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0C;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0C之间;
③混凝土降温幅度不大于1.50C/d;
④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0C。
5)混凝土的养护期限:除满足上条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
6)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0C时,不得浇水养护。
1)测温由项目实验计量员专人负责,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2)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3天之内为2小时测温一次,4~7天为4小时测温一次,其后为8小时测温一次。
3)施工中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测温点的布置应便于绘制温度变化梯度图,可布置在基础平面图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1/4和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30mm。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作详细记录,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测温点布置详见测温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底板侧模拆除后宜尽快回慎,否则应与底板面层在养护期内同样予以养护。
(9)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应按后浇缝处理。
2)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档。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3)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4)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底板混凝土的膨胀率0.02%以上或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各种原材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总含碱量计算书。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 mm,并不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底板结构允许偏差(mm):
轴线 15
标高 ±10
电梯井长宽对定位中心 +25,0
表面平整 8∕2m
预埋件中心 10
预埋螺栓 5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太阳能光伏照明用电子控制装置 性能要求 GB/T 26849-2011》,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混凝土试块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
(2)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DB62∕T 25-3111-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