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pdf简介: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发布。该规范主要针对公路涵洞的设计和施工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和技术要求。它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文件,旨在确保公路涵洞结构的安全、经济、耐久和适用性。
JTGT 3365-02—2020版本在2020年发布,它涵盖了涵洞的类型选择、尺寸确定、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荷载计算、防水和防腐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规范考虑到公路涵洞在各种气候条件、地质环境和交通荷载下的性能,对涵洞的设计参数、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
通过遵循该规范,设计者和施工人员能够确保公路涵洞的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从而保障公路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提升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pdf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3.1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进行涵洞立面布设,确保涵洞基础稳定 涵底不冲不淤。 2山岭重丘地区河沟纵坡较陡,水流流速较大,涵洞立面布设应结合具体地形 地质情况,设置缓坡涵或陡坡涵。 3平原微丘地区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然河床上的涵洞,其 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天然沟底高程及沟底纵坡基本一致。 条文说明 第3款在平原微丘地区,因地形平坦,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 然河床上或集散排水的较低洼处的涵洞立面布置,其原则是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 天然沟底或低洼处高程及纵坡基本一致。在本规范修订调研时,在平原区发现很多涵 洞已堵死,或涵前一片积水,根本无法排水,究其原因是涵底高程和纵坡设置不当, 也有涵洞孔径偏小原因造成的。 5.3.2山岭重丘区陡坡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纵坡小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小于30%的轻度风化岩石地基河沟, 可采用斜置式陡坡涵。涵底铺砌纵坡和原河沟纵坡基本一致时,涵洞基底可设置为齿 状基础或台阶形基础,出口段可设置为扶壁式。 2对纵坡大于或等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大于或等于30%的轻度风化岩 石地基河沟,可采用台阶平置式阶梯涵。阶梯分节长度宜大于或等于2m,相邻两节 的最大高差小于或等于0.75d(d为上部构造厚度);也可使相邻两节的高差大于d, 在两节接头处加砌挡墙,但应满足两节高差小于或等于0.7m或小于或等于ha/3(ha 为涵洞净高)。 3当河沟底天然纵坡变化较大时,可适应地形条件布设成缓坡及陡坡并用的(涵 底为不等长、不等高差的台阶形式)平置式坡涵。 条文说明 陡坡涵的设置,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既要布置的经济合理,又要保证 结构物的稳定性。阶梯涵的沉降缝一般设在台阶落差断面,并结合地质及基础变化情 况设置、以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断裂。
《建筑给水超薄壁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35:2002》《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3.3山岭重丘区缓坡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河沟中纵坡较小且涵长较短时,可按下游洞口沟床高程,以3%左右的缓坡 向上延伸设置涵底铺砌。上游的铺砌应选择合适的坡率与原沟底面连接。涵底基础视 可沟纵坡情况设置为平置式或斜置式。 2当河沟纵坡较大且小于15%,如地质条件良好,基底有足够的强度且纵、横向 均匀一致时,若附近有大量石方可利用,可将涵洞基础以缓坡形式设置在紧密砌石基 底上。当上游砌石与原沟底面平顺衔接,下游洞口坡度较陡、流速较大时,应采取适 当的消能措施。 5.3.4平原微丘区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河沟纵坡小于或等于3%,且涵长小于或等于15m时,涵洞基底可水平设置 涵底铺砌纵坡可采用1%~3%。 2当河沟纵坡大于3%,但小于或等于6%时,涵底铺砌可采用与天然河沟相同 的纵坡。涵洞基础底面,当河沟纵坡较小时,可设置为平置式;当河沟纵坡较大时 可设置为斜置式。 3当路线以路堑形式通过灌溉沟渠且不满足建设渡槽的净空要求时,可采用竖井 式倒虹吸管涵洞,其立面布设应使出水口铺砌顶面高程低于进水口高程,涵身底部顺 水流向纵坡可采用1%~3%。 条文说明 第3款当路线穿过沟渠,路堤高度较低,不足以修建明涵时,或因灌溉需要,应 提高渠底建筑,架空渡槽又不能满足路上净空高度时,可修建倒虹吸涵洞,其造价较 高,接头处易漏水,又极易淤塞,养护困难,尽量少用。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6.1.1设计洪水应符合本规范第1.0.5条规定频率的年最大洪水流量。 6.1.2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可根据当地资料情况及地区特点,采用多种方法, 经核对比较后,选用合理的分析计算成果, 6.1.3山区、丘陵区涵洞可按暴雨推理法、径流形成法或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 设计流量。 6.1.4平原区涵洞可用形态调查法,利用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也可利用 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设计流量。 6.1.5在同一河沟上、下游附近存在已建涵洞,且能调查到可靠的涵前洪水积 水高度及相应的洪水频率时,可采用直接类比法推算设计流量。 6.1.6人工排灌渠道的设计流量和水位,可直接采用排灌渠道的设计成果
6.2.1暴雨推理法可用于汇水面积小于100Km²的小流域。 6.2.2暴雨推理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北方可采用t=k( 1 南方可采用=k4(
北方可采用t=k( 1, 南方可采用=k4(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南方可采用μ=k,sF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6.3.1径流形成法可用于汇水面积不大于30km的小流域。 6.3.2径流形成法可按径流简化公式计算
6.4.1 当有可靠的历史洪水位调查资料时,形态调查法的适用范围可不受限制 6.4.2形态断面宜选在有较可靠的洪水调查资料的河段内。形态断面应与流 垂直,宜选在河段顺直、岸坡稳定、床面冲淤变化不大、泛滥宽度较小、断面比较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则、河槽在平面上无过大扩散或收缩、河沟床纵坡无急剧变化和无死水区及不受雍水 影响的地方。当涵址断面符合形态断面条件时,涵址断面可做为形态断面。 6.4.3根据形态断面处所调查到的比较可靠的历史洪水位,可按下列均匀流公 式计算河槽、河滩的平均流速和洪峰流量,
Ve=二R,% n V=二R,%1 nt Q=AV+A,V
式中:Q 洪峰流量(m/s); Ac、Af 河槽、河滩过水面积(m²); V、Vt 河槽、河滩平均流速(m/s) ne、nr 河槽、河滩糙率; Rc、Rt 河槽、河滩水力半径(m),当宽深比大于10时,可用平均水 深代替; 1 水面比降。 6.4.4 形态断面处规定频率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按流量模比系数推算:
Qp=(1+C,)Q=pQ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式中:Φp 离均系数; Q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m/s)。 3按周期换算系数推算: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4当无汇水面积资料,可通过调查实测形态断面处和拟建涵洞处的主河沟长度L 和L,可按下式推求:
式中: L1、L2 分别为形态断面和拟建涵洞处的主河沟长度(km)。 明
形态调查法是用调查河沟形态断面与历史洪水位的手段,取得河沟某一过水断面 在该洪水位下的过水面积,平均流速及洪水频率资料,据以推算拟建涵洞处设计流量 的方法,是目前公路部门弥补水文资料不足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6.5.1直接类比法的适用范围可不受限制。 6.5.2通过原有涵洞的洪峰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压力式涵洞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中:Q 通过原有涵洞的洪峰流量(m/s); 涵洞侧向压缩系数,对无升高管节的拱涵取8=0.96,其他涵可取 8=1.0; 流速系数,矩形涵Φ=0.95;拱涵、圆管涵=0.85; 0 临界断面处过水面积(m2)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0.95; Oc 涵内收缩断面处过水面积(m²); ho 涵内收缩断面处水深(m)GB∕T 35202-2017 土方机械 履带式推土机 试验方法,h。=0.6hd; hd 涵洞净高(m); Vc 涵内收缩断面处流速(m/s)。 3压力式涵洞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Oc 涵内收缩断面处过水面积(m²); he 涵内收缩断面处水深(m),h=0.6ha hd 涵洞净高(m); Vc 涵内收缩断面处流速(m/s)。 3压力式涵洞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 涵洞过水断面面积(m);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6.6流量计算方法的比较与核对
6.6.1流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时,可采用暴雨推理法、流形成法 2当现场可以调查到比较可靠的历史洪水位时,可采用形态调查法、直接类比法 条文说明 暴雨推理公式,参变数是简化了的概略值,且暴雨指数n值的分区和岩土分类均 交粗略。在实际应用中,参数和指数一般采用各地区编制的水文参数值。 径流形成法,暴雨分区及按汇水面积划分的汇流时间比较粗略。在实际应用中, 尽量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取较合理的汇流时间及相应的径流厚度,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形态调查法,是目前弥补按暴雨推理法或径流形成法计算中资料不足的最好方法 旦不易调查出历史洪水位并确定相应的频率及准确地确定河沟床的糙率。同时对河床 中淤变化程度难以掌握现代别墅方案带效果图,使流量计算结果偏大或偏小。为了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可将 形态调查法与前二种计算方法配合论证使用。 直接类比法,因其资料来自对原有涵洞的调查,故这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有条件时尽量首选。 6.6.2流量计算成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核对: 1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计算互相核对比较。 2通过调查研究,宜采用适合本地区的计算方法和有关参数 6.6.3流量计算成果应结合现场具体情况按下列要求加以验证: 1应根据一定数量的洪水调查资料,对调查算得的流量与按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 修正公式算得的结果。 2应通过调查既有涵洞通过的历史最大流量进行比较验证,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