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GBT 32230-2015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pdf简介:
"GBT 32230-2015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个指南,全称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该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15年发布实施。该标准主要针对企业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工作,为企业提供了质量文化建设的框架、原则、方法和要求。
该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文化,强调质量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包括质量理念的树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行为的规范、质量改进的持续性以及质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遵循该指南,企业可以系统地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建立质量第一的思维模式,实现从上到下的质量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能和市场声誉。
GBT 32230-2015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于成功应用本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素养对产品与服务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全员参与质 量文化建设活动,才能实现企业质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质量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 确保员工能够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从行为和习惯上践行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主动自觉地追求 高质量,并从中实现自身价值
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应从系统的视野整体建设和培育质量文化GB/T 37921-2019标准下载,做到全方 全过程、全员推进。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要与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相融合,使质量文化为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提 供重要支撑,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为质量文化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契机;质量文化建设还要 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融合,让质量文化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提高各项管理的工作 质量。
自身实际情况,从质量文化定位、组织与管理、质量文化推进和测量、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D.3与质量管理相关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与GB/T19001和GB/T19580具有相容性,可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也可以单独使用。 本标准的实施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有 助于提高这些质量方法的运用成效。同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应用,也能为 本标准的实施打下基础,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创建、培育、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适时进行测量和评价。附 录A提供了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以便确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成熟度等级,并 识别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本标准给出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框架及工作过程和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企业: 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寻求竞争优势和持续经营的各类企业: 一计划创建和优化质量文化的企业。 本标准可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提供培训和指导的服务机构所应用,也可为各类组织建设组织文化 参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4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 GB/T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企业质量文化enterprisequalityculture 企业和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关于质量的理念与价值观、习惯与行为模式、基本原则与制度以及其物质 表现的总和。 3.2 企业质量价值观qualityvalues 企业及其全体成员在质量方面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 注:质量价值观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延展,是质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质 量价值观可包含:质量理念、质量精神、质量原则、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等。 3.3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qualityculturedevelopment 企业为创建、培育、发展和优化质量文化,自觉并有意识、系统地对自身的质量文化进行策划定位 组织管理、系统推进和测量、评价与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文化建设工作框架包含四个工作过程:质量文化定位,组织与管理,质量文化推进,测量、评价 图1表明了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四个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表明了 位质量文化发展方向时,应充分考虑质量文化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创建的质量文化契合企业实 有个性化特征。 文化建设工作框架的每个工作过程包含若干个工作事项,见表1
表1各个工作过程包含的工作事项
企业质量文化有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四种表现形态。有效实施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框架的四个工 作过程,可对质量文化的各个表现形态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对而言,在质量文化的四个形态中,企 业成员的价值观(精神形态)和行为方式(行为形态)是质量文化的内在表现形态,较难以形成和改变;企 业的管理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是质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较容易形成和改变。当质量文化各个表现 形态一经改变,其持续的时间与改变的难度成正比,即越难改变的形态在改变后持续的时间越长。组织 在应用质量文化建设各个工作过程对质量文化各个表现形态施加影响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4.6质量文化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框架的关系
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对组织的质量文化进行系统的定位、组织管理、推进和测评改进。 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框架是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它为企业质量文化的创建、培育、发展 和优化提供具体路径。 每个企业的质量文化及其形成过程具有个性化特征,这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框架的“质量文化定 位”工作过程中有充分体现。本标准提出的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框架旨在为各类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提供工作路径,而不是要统一每个企业的质量文化。
5质量文化建设工作过程和事项
5.1.2明确发展方向和期望目标
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目的,确定质量 发展的方向,即企业追求的理想质量文化,并建立期望目标以具体描述企业理想质量文化的状态
征。企业应将质量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期望目标形成文件并予以发布
5.1.3明确质量价值观
5.1.4确定质量方针
企业应通过制定质量方针,明确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企业的质量方针应承接质量 价值观,充分考虑到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应体现企业质量文化的相关要求,并与企业 质量文化发展的理想状态相协调,以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质量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 支撑。
5.1.5设定成效标准
企业应依据质量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期望目标,设定可测量的指标和目标值,建立可用于评价质量文 化建设工作成效水平的成效标准。 质量文化建设成效应反映各相关工作过程的输出结果。成效标准应明确表达企业在质量文化建设 方面想要达到的状态和水平,即明确各项指标的量化目标,或者清晰描述要求达到的某种状态与水平。 质量文化建设的成效标准应形成文件,确保企业全体成员了解和责任部门(或人员)认可,促使质量 文化建设过程中付出的各种努力聚焦于实现目标。 注:“成效标准”指一组可供评价的质量文化建设绩效及其需达到的目标水平(即量化的目标值或者定性的状态描 述),该标准应能对质量文化建设预期成效作出整体、明晰的表述,
5.2.3日常管理职责
企业应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日 县级、各部门在质量文化建 的相应职责。 质量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部门应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5.2.4管理方法与手段
GB/T322302015
企业应确定一种或几种管理方法与手段,作为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质量价值观,养成良好质 量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以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持续地推进和优化质量文化建设活动。 企业在确定质量文化建设管理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已应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如:GB/T19001、 GB/T19004、GB/T19000、GB/T19580等,将其作为培育和提升质量文化的主要方法。必要时,企业 还可以为质量文化建设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将其融合到现有的质量管理系统中。
本工作过程旨在对质量文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具体的策划、实施、控制、评价和改进,将企业确定的质 量文化发展方向和期望目标通过本过程转化为现实。本过程是质量文化建设最直接、最具体的实施过 程,企业应依据过程管理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育与培训、沟通与宣传工作,制定行为规范与相关 制度,进行员工激励,并建立质量文化推进过程的程序文件。 本过程的各个工作事项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又有各自的活动和任务,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直接 参与。
5.3.2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和实施质量行为规范与工作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质量行为。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可 包括以下内容: a)明确各层级、部门和相关人员职责; b) 建立健全涵盖各类人员的质量行为规范与制度; C 质量行为规范与制度的实施与监控; d)评价并改进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的成效。 注1:质量行为规范与制度是企业对于员工在履行质量职责过程中的行为和举止所作出的明文规定,这些规定体现 了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质量价值观的内涵。 注2:企业建立涵盖全体成员的质量行为规范与制度体系的详略程度与文件结构,取决于企业的管理需要以及管理 习惯和员工的素质。 注3:质量行为规范与制度可包括:质量文化手册,质量行为守则,质量文化理念系统,质量道德规范,质量责任制 度,企业及员工的质量习惯,质量传统和质量作风等
企业应开展质量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以提高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尤其是要培育和 强化以诚信为基础的质量道德和以敬业为基础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培训事项的有关要求和程序至少应 包括: a) 明确各个层级、部门和人员职责; b) 识别并确定质量文化教育与培训需求; 规定各类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和方式; d)制定并实施质量文化教育与培训计划:
e)评价并改进教育与培训的成效。 注:教育与培训的文件化程序可以单独存在GB∕T 25028-2010 轮胎式装载机 制动系统用加力器 技术条件,也可融人企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程序中
企业应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和手段,在全体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中,沟通和宣传质量价值 观、质量方针、质量行为规范等有关企业质量文化和质量文化建设内容,实现质量文化相关信息的有效 传递与反馈。沟通与宣传工作事项应当包括: a)明确沟通与宣传的内容、方法和职责; b) 建立企业内外部沟通与宣传渠道; ) 制定并实施质量文化沟通与宣传计划; d)评价并改进沟通与宣传的成效。
5.4测量、评价与改进
本工作过程旨在建立质量文化建设的测量、评价和改进机制,对质量文化建设实施动态和闭 里。通过建立成效测量系统、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成效分析与评价、改进与创新等工作,确保 及时获知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并识别改进机会。
企业应建立质量文化建设成效测量系统,依据质量文化建设的期望目标和成效标准明确测量对象、 指标和方法。 注:成效测量系统可包括成效标准(5.1.5)所设定的各项指标,及其对应的测量对象与测量方法
《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 JG/T198-2007》5.4.2.2测量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