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WH/T *5-20**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pdfWH/T *5-20**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pdf简介:
"WH/T *5-20**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标准文件。该文件的全称可能是"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遗产司关于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的技术指南"。这份规范主要针对中国古今地名的数字化管理和数据交换,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地名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以便于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理研究、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地名数据的命名原则、编码规则、数据格式、属性描述等方面的要求,涵盖了古今地名的古今对应、行政区划、地理坐标、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旨在提升我国地名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促进地名信息的标准化和资源共享。
简言之,这份规范是一个技术性的指导文件,对于从事地名研究、历史文化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WH/T *5-20**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描述原则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的构成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结构描述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的核心元素及描述规则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一20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 本标准起草人: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马文大、李国庆、白鸿叶、翁莹芳、任肤霏、成二丽、王双 张萌、易弘扬
DBJ5*∕0**-202*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一200*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古今地名数据的描述应符合地名的客观属性
古今地名数据的描述应符合地名的客观属性
古今地名数据描述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原则,选取必需的、实用的要素
古今地名数据描述应具备数据可扩展性。
5中国古今地名数据描述的构成
古今地名数据收词范围包括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书面记载的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主要包括: 古今设置的行政区划地名、山、河、湖、海、岛屿、交通、水利、名胜古迹等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可根据实 标需求选取全部或部分内容
5.2数据要素构成及说明
5.2.*数据要素构成
根据中国古今地名的特征及应 述应包含标识(5.2.2)、名称(5.2.3)、类 *)、地理位置(5.2.5)、地名创建和废弃时间(5.2.6),以及古今地名对应(5.2.7)要素,
包括标准地名、地名简称和地名别名
包括时间类别和属性类别,其中: )时间类别指地名是历史地名还是现今地名; )属性类别应按照GB/T**52*一200*的表2地名地理属性类别代码给出
5.2.6地名创建和废弃时间
最初设置该地名的时间和地名被废弃的时间,应用朝代、年号和公元纪年联合描述 7+人
5.2.7古今地名对应
名对应的现今地名,应用现今地名和现今地名标议
历史地名对应的现今地名,应用现今地名和现今地名标识描述。
6中国古今地名数据结构描述
中国古今地名数据由文件头、地名数据两部分组成。 文件头描述古今地名数据创建、修改、发布等信息。 地名数据描述古今地名对象的相关信息,
6.2基于XMLSchema的数据结构说明
表*给出了基于XMLSchema的数据结构说明
WH/T*5—20**
7中国古今地名数据的核心元素及描述规则
XML标签名:ToponymID。 说明:用于唯一标识地名数据的编码。 描述规则为: a)每个地名编码唯一。 b)采用数字和字母混合编码。 c) 历史地名采用今所在省级行政区编码十地名拼音首字母十顺序号编码 d 现今地名采用所在行政区编码十地名拼音首字母十顺序号编码。 e) 地名中无读音的字的拼音首字母用$表示。 f) 古地名读音与现今文字读音不同时以今读音为准。 g) 已经消失的古地名文字描述可参照字形结构描述。 h) 未来会发生变化的地名编码按新地名处理。 示例: 现今地名:太谷县,编码:**0726TGX*: 历史地名:财渡镇,编码:350000CYZ*
XML标签名:Name。 说明: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描述规则为: a)采用标准地名描述。 b)采用全称描述。 示例*: 北京市, 示例2: 昌化郡。 示例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XML标签名:OtherName。 说明:地名简称和地名别名。 描述规则为:一个地名可以有多个地名简称和地名别名,其中用逗号隔开 示例*: 丁家山,一天山。 示例2: 江西省.赣
XML标签名:Type。 说明:历史地名/现今地名。 描述规则为: a)过去使用现在已经不使用的地名为历史地名
b)现在仍使用的地名为现今地名。 示例: “二神山”为历史地名“太谷县”为现今地名
XML标签名:ClassDesp。 说明:详细描述地名的属性类别。 示例*: “二神山”的属性类别说明为“山”。 示例2: “太谷县”的属性类别说明为“县”
XML标签名:Classification。 描述规则为:按照GB/T**52*一200*给出的规则给出编码。 示例*: “二神山”的地名类别编码为“*3*0”。 示例2: “太谷县”的地名类别编码“2***”
XML标签名:CreatedTime。 说明:该地名初始设置或初始命名的时间。 描述规则为: a)采用朝代、年号和公元纪年相组合的方式,中间用“/”分隔。 b) 对于无法考证年号和公元纪年的,只要求描述朝代。 c 对于无法考证创建时间的,不要求描述。 d 朝代及年号以《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书店出版社,20*3)为依据。 e) 地名创建时间属于历史上两个及两个以上政权对峙时期,朝代和年号以此地名所在实际统治 区域的政权朝代和年号为准。 示例: 清朝/康熙元年/*66*:清朝/康熙:清朝
XML标签名EndTime。 说明:该地名废弃不用的时间。 描述规则为: a)采用朝代、年号和公元纪年相组合的方式,中间用“/”分隔 b)对于无法考证年号和公元纪年的,只要求描述朝代。 c)对于无法考证废弃时间的《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20**》,不要求描述。 d)朝代及年号以《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书店出版社,20*3)为依据。 地名废弃时间属于历史上两个及两个以上政权对峙时期,朝代和年号以此地名所在实际统治 区域的政权朝代和年号为准。 示例: 清朝/康熙元年/*66*;清朝/康熙:清朝
XML标签名:Location。 说明:该地名所处地理位置的现今行政区划归属。 描述规则为: a)根据民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最新版)描述地名的行政区划归属。 b)各级行政区划间用“/”隔开。 c)历史地名无法确定地理位置的不要求描述,历史地名位置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 册》(最新版)所规定范围的不要求描述。 示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XML标签名:Location。 说明:该地名所处地理位置的现今行政区划归属。 描述规则为: a)根据民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最新版)描述地名的行政区划归属。 b)各级行政区划间用“/”隔开。 c)历史地名无法确定地理位置的不要求描述,历史地名位置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册》(最新版)所规定范围的不要求描述。 示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XML标签名:ModernName 说明:与本地名对应的今地名的地名名称。 描述规则为: a)地名是历史地名的,其现今地名与对应的现今地名的Name属性中的值一致 b)地名是现今地名的,不要求描述。 示例: “大雾山”的现今地名为“大帽山”
XML标签名:ModernName 说明:与本地名对应的今地名的地名名称。 描述规则为: a)地名是历史地名的,其现今地名与对应的现今地名的Name属性中的值一致。 b)地名是现今地名的,不要求描述。 示例: “大雾山”的现今地名为"大帽山”
XML标签名:ModernID。 说明:与本地名对应的今地名的地名标识。 描述规则为: a)地名是历史地名的《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33-200*》,与对应的现今地名的ToponymID属性中的值一致。 b)地名是现今地名的,不要求描述
XML标签名:Description。 说明:对该地名的简要介绍。 描述规则为:简要介绍该地名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历史沿革。 示例: 二郎镇在四川省古蔺县东北部,以二郎滩集市得名。**50年置二郎镇,**6*年为二郎公社,****年改为二郎乡, ***5年复置二郎镇
[*]GB/T*76*3.*—200*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030一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3] GB/T2*63*—200*元数据的XMLSchema置标规则 *7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5 朱芳,刘钧仁.中国地名大辞典[M].北京:国立北平研究院出版部,**3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最新版) 7】方诗铭编著.中国历史纪年表[M7.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