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2020年11月).pdf

广东省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2020年11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24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广东省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2020年11月).pdf简介:

《广东省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试行)》是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一份技术文件。这份指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广东省农村地区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以提高农村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指引详细阐述了农房抗震鉴定的标准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的结构安全性评估、抗震性能判定、存在的问题识别和分析,以及针对识别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加固改造技术措施和施工指南。内容涵盖了农房的结构类型、抗震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农村房屋的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指导。

由于这是一份技术指引,它并非法律文件,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广东省农房的抗震性能提升、防灾减灾工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发布日期为2020年11月,说明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抗震设计和改造技术动态。

广东省农房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2020年11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2.3.1既有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应检查抗震墙厚度和间距、墙体砌筑砂浆实际达 到的强度和砌筑质量、纵横墙交接处连接做法、构造柱和圈梁设置、门窗间墙局部尺 寸、楼屋盖连接构造等;有女儿墙及出屋面烟窗时,尚应检查出屋面高度及拉结措施

注:二层房屋的层高指一层或二层的层高,一层层高为室外地面到一层屋面板的高度。

表2.3.4.2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既有砌体结构房屋圈梁布置及构造DB37∕T 5172-2020 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满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楼、屋盖可不设圈梁。 圈梁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砖圈梁,相同位置的现浇钢筋混凝

圈梁可代替配筋砖圈梁。

砌体房屋圈梁设置应满足表2.3.5的要求

5砌体房屋圈梁设置要

4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采用封闭的现浇混凝土圈梁,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 底; 2)小砌块墙的圈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其他各类墙体的圈梁截面高度 不宜小于120mm; 3 纵向配筋不应少于4根,7度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8度时不应小于 10mm。 5配筋砖圈梁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高度不应小于两皮砖,小砌块墙在该位置处卧砌不少于两皮普通砖,砌筑砂 浆强度不宜低于M5; 2)7度时,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不少于2根;8度墙厚小于等于 370mm时,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且不少于2根,墙厚大于370mm时,纵向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且不少于3根: 3)圈梁纵筋在墙体转角、交接处应搭接, 2.3.6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空斗砖墙体卧砌为实心砖墙的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1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体中心线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墙体。 2室内地面以上不少于3皮砖、室外地面以上不少于10皮砖标高处以下部分墙 体。 3楼板、龙骨和標条等支承部位以下通长卧砌4皮砖,

屋架或大梁支承处沿全高,且宽度不小于490mm范围内的墙体。 5 壁柱或洞口两侧240mm宽度范围内。 屋檐或山墙压顶下通长卧砌2皮砖。 配筋砖圈梁处通长卧砌2皮砖。 既有砌体结构房屋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1楼盖,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应辫合表237的航定

表2.3.7楼盖、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ml

2预制板板端支承处应有坐浆;预制板缝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实,板面应有水 砂浆面层。 3砌体结构中木结构楼面及屋面整体性应符合本指引木结构相关要求。 4木楼、屋盖各构件之间应采用稗卯、螺栓、扒钉、圆钉、铁丝等可靠连接 2.3.8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要求应符合表2.3.8的规定:

表2.3.8房屋局部尺寸的要求(m)

2.3.9既有砌体结构房屋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砌隔墙与两侧墙体应有拉结,墙顶尚应与梁、板或屋架下弦之间有拉结措 施。 2 出入口处的烟窗、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应有锚固或防倒塌措施。 3 屋檐外挑梁上不得砌筑砌体。 2.3.10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当加固难度过大或加固费用较高时,宜进行拆建或改造:

出现宽度超过5mm的竖向承压裂缝或受剪裂缝 空斗墙体采用五斗一眠或更多斗砖的砌筑方式。

2.4混凝土框架结构鉴定

1 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 2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3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拉结是否可靠。 2.4.2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1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2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3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2.4.3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宜为双向框架,装配式框架宜有整浇节点DB11∕971-2013 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8度时不应为铰接节点 当不符合时应加固。 2 结构体系宜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 1)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宽度,且不宜大于该方向总长度的30%; 2)立面局部缩进的尺寸不宜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的25%; 3)楼层刚度不宜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宜大 于50%; 4)无砌体结构相连,且平面内的抗侧力构件及质量分布宜基本均匀对称。 2.4.4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应双向布置,框架梁与柱的中线宜重合。 2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柱宽的1/2;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 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3柱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d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 高度(圆柱直径)之比不宜小于4。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4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

1梁、柱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7度时不应低于C13,8度时不应低于C18。 2 梁顶面和底面的通长钢筋不应少于2业12。 3梁内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梁两端在梁高各两倍范围内的箍筋间距箍筋间 距不应大于8倍箍筋直径和150mm较小值。 4框架中柱和边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框架中角柱纵向钢筋 的最小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8%。 5在柱的上、下端,柱净高各1/6的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 大于200mm 6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包括因嵌砌粘土砖填充墙形成的短柱,沿 柱全高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倍箍筋直径和150mm较 小值。

2.4.6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砖砌体填充墙、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

1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应与两端的墙或柱有可靠连接。 2填充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mm;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4;填充墙应嵌砌于 框架平面内。 3填充墙沿柱高每隔600mm应有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伸入墙内,伸入墙内 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4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当墙高大于5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连系梁与柱连 接;对于长度大于6m的粘土砖墙或长度大于5m的空心砖墙,墙顶与梁应有连接。 2.4.7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应分别符合下列规 定: 1现有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和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及支承大于5m大梁的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2)非承重的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不宜小于0.8m; 3 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 490mm;

2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不符合时位于出入口或临街处应加固或 采取相应措施: 1)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墙顶还应 与梁板有连接; 2)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4且厚度为 240mm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对 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0.9m; 3)出屋面小烟在出入口或临街处应有防倒塌措施; 4)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3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有局部悬挑阳台、楼梯间、过街楼的支撑墙 体,或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的承重墙体,应提高看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

1垫层换填可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粘性土、灰土或质地坚硬的碎石、石粉、工业废渣等材料,按每层厚度200~300mm分层夯实。2垫层厚度应至老土层,厚度宜为0.5m~3.0m。3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外的处理宽度:垫层底面每边应超过垫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垫层顶面宽度可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放坡确定,不宜小于300mm。4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主质条件确定厚度外,其他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200mm~300mm。5垫层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6基础换填垫层施工前,如遇下雨或地基土浸水,应采取排水或降低水位的措施,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施工,并清理地基表层被浸软的土,方可进行垫层施工。设计地面基础人工换土(垫层)图3.3.2换填垫层法3.3.3预压地基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堆载预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深厚的软黏土地基,堆载预压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2预压处理地基应在地表铺设与排水井相连的中粗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500mm3堆载预压处理地基设计的平均固结度不宜低于90%。4堆载加载过程中,应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对竖向变形、边缘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检测。3.3.4压实地基适用于处理大面积填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实填土的填料可选用粉质黏土、灰土、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以及质地21

所有重建农房必须设置基础,同一房屋的基础不应设置在主质明显不同的地基 回图41

及地面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烧结多孔砖,应采用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见图3.4.3)黏土图3.4.1同一房屋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明显不一致的土层桂基醋天然基础图3.4.2同一房屋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烧结多孔砖图3.4.3烧结多孔砖不适用范围3.4.4基础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做成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及23

600100101001001001b/2b/2100100b/2b/2图3.4.5柱下独立基础形式(单位:mm)承重墙室内地面防潮层室外地面60+H埋置深度00基础宽度地下水位图3.4.7基础埋深3.4.8房屋首层如果不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体系,则应浇筑混凝土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50mm科技与建筑工程装备的接口管理(PPT,76P),砌体隔墙位置如无地梁,楼板应适当加厚。3.4.9同一结构单元基础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按小于1:2的台阶逐步放坡。(见图3.4.9)≥1000原池基列图3.4.9基础底面台阶逐步放坡2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