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05-2018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pdf

T∕CAGHP 005-2018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2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014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05-2018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p*f

T∕CAGHP 005-2018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p*f简介: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T∕CAGHP 005-2018" 是一份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制定的行业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塌陷的勘查工作。这份规范(试行)针对的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因采空而引起的地质构造变化、地面沉降、水文地质问题等塌陷现象的调查与评估。它涉及到塌陷的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分析评价、风险评估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旨在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防止因塌陷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是试行版本,可能还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

T∕CAGHP 005-2018 采空塌陷勘查规范(试行).p*f部分内容预览:

E.1.4当煤层顶板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阴 高度(H)可按表E.2中的公式计算。

E.2急倾斜(55~90°)煤层

矿层顶板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急倾斜矿层开采形成的垮落带和导水 带最大高度(Hm、H)可按表E.2、E.3中的公式计算

表E.2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障带最大高度计简八寸

JC∕T 534-1994 滑石粉包装用袋急倾斜煤层开采墙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

T/CAGHP005—2018

煤矿采空区移动变形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煤矿采空区移动变形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开采水平及缓倾斜煤层(α<15°)时,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采空塌陷地表移动变形值预 (F.1—F.9)计算。

W(x,y)=W.. .*n·*E (F. 1) *· *s (F.2) . *n· *e (F.3) .*n·*e ......(F.4) .*n·*e ....(F.5) 动: (F.6) (r,y)=U. .*n.*+W(x,y)cot (F. 7)

i(,y)=Wm 2元(n一) *n·*s (F.2) i,(α,y)=Wm ·*n·*e (F.3) .*n·*e ....(F.4) .*n·*e ..(F.5) 移动: (F.6) .*n·*+W(x,y)·cot。 (F. 7) 变形: (α,y)=Um ....(F.8) t,y)=Um (F.9) 计算点相对坐标(考虑拐点偏移距),单位为米(m); 开采煤层区域; 开采影响传播角,单位为度(°)

U(α,y)=U 2元(n一) .*n·*e (F. 6) U,(r,y)=U. .*n·*+W(,y)·coto

平变形: (t,y)=Um .*n.*e ......(F.8) +...

E.1. 5 水平变形

r一等价计算工作面的主要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L,一等价计算工作面各边界的直线段。 3开采急倾斜煤层(α>75°)时,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采空塌陷地表移动变形值预计可 F.19一F.27)计算。 3.1下海

.....(F.19)

U(x,y)=b.q .*n*e·*z .....(F.24) r(z)3 U,(x,y) =b.q: r(z)

F.4.1地表最大下沉值计算:

(F.28) (E.29)

W=Mq..cosα W.=M.g.n.cosa

W——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单位为毫米(mm); W一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单位为毫米(mm); Q一充分采动条件下的下沉系数; M一 煤层法向开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煤层倾角,单位为度(°); 一 D ,n和ns大于1时取1。其中, k3为与覆岩岩性有关的系数,坚硬岩层:ki、k3为0.7;中硬岩层:k1、ks为0.8;软弱岩层:k1、ks为 ;D、D为倾向及走向工作面长度(m);H。为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m)。 4.2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计算: a) 沿煤层走向方向上的最大水平移动值

为与覆岩岩性有关的系数,坚硬岩层:ki、k3为0.7;中硬岩层:kl、ks为0.8;软弱岩层:k1、ks为 、D为倾向及走向工作面长度(m);H。为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m)。 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计算: 沿煤层走向方向上的最大水平移动值

U—充分开采的最大水平移动值,单位为毫米(mm); b——水平移动系数,可由实测资料分析确定,一般取0.20.4。 h)沿煤层倾斜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值

主:当计算P<0时,取P=0。 式中: 一表土层厚度,单位为米(m); h()——水平移动系数,随倾角α而变化。

T/CAGHP0052018

注:当计算P<0时,取P=0。 式中: ——表土层厚度,单位为米(m); b(α)——水平移动系数,随倾角α而变化。

E.4.3最大倾斜变形值计算!

E.4.4最大曲率变形值计算:

F.4.5最大水平变形值计算:

一充分开采的最大水平变形值(mm/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km=1.52.Wg

图F.1。 a)下沉10mm时为移动期开始的时间。 b) 连续6个月下沉值不超过30mm时,可认为地表移动期结束。 c) 从地表移动期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时间为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 *) 在地表移动过程的延续时间内,地表下沉速度大于每月50mm(1.7mm/*)(矿层倾角小于 45°),或大于每月30mm(1.0mm/*)(矿层倾角大于45°)的时间称为活跃期;从地表移动期 开始到活跃期开始的阶段称为初始期;从活跃期结束到移动期结束的阶段称为衰退期。地 表移动的上述3个阶段的确定方法见图F.1。 F.5.2 当无实测资料时,地表移动延续时间T可按式(F.37)、(F.38)确定: T=2.5H。(当H≤400m时) (F.37)

T/CAGHP005—2018

T/CAGHP0052018

表F.2松散层移动角值

.6.2依据覆岩综合评价系数P及地质、开采技术条件来确定地表移动计算参效。

F.6.2依据覆岩综合评价系数P及地质、开采技术条件来硼定地衣移切T

m;一一覆岩分层法线厚度,单位为米(m); Q——覆岩第i分层第i次采动的岩性评价系数,由表F.3查得;当无实测强度值时,Q:值 表F.4查得。

表E.3分层岩性评价系数表

T/CAGHP005—2018

表F.4初次采动的岩层评价系数QA

注:*指淮南矿区二道河地区的泥灰岩组

b)覆岩综合评价下沉系数计算方法

q=0.5.(0.9+P)

表F.5岩性综合评价系数P与系数D的对应关系表

b.=b.(1+0.0086α)

q复)=(1十α)g初

式中: α——下沉活化系数,可按表F.6取值; 9物———初采下沉系数; 复1——第一次复采下沉系数;

T/CAGHP 005—2018

T/CAGHP0052018

gm2=(1十α)q复

表E.6按覆岩性质区分的重复采动下沉活化系数

H,、H2一一分别为第一层煤和第二层煤距基岩面的深度,单位为米(m); M、M2一一分别为第一层煤和第二层煤的采厚,单位为米(m); k一—系数。对于中硬覆岩,可按式(F.48)计算;对于厚含水冲积层地区(准北)可按式(F.49) 计算

E.7.2水平移动系数

k==0.2453exp0.0052 元≤250.4 (F. 48) H, k=27.5807+0.6294 (F.49) M

重复采动条件下,水平移动系数与初次

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ta

违用止切: tanβm——初采时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 H—第二层煤的采深,单位为米(m)。

重复采动时拐点偏移距与上、下工作面的相对位置有天。 点偏移距小于初次采动时的拐点偏移距。

T/CAGHP 0052018

F.7.5影响传播角、最大下沉角,

重复采动时的影响传播角较初次采动增加1°~510<α<30°)。 重复采动时最大下沉角较初次采动增大,对于坚硬覆岩,其增大值为(0.05~0.20)α;对于中硬 覆岩,其增大值为0.15α;对于软弱覆岩,其增大值为0.1α。 F.7.6边界角、移动角: 重复采动时,边界角减小2°~7°,移动角减小5°~10° F.7.7充分采动角、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角: 重复采动时,充分采动角增大1~5°,超前影响角增大10~15°,最大下沉速度角增大5°~10°。 F.8地表剩余变形量可依据以下两种方法确定: F.8.1地表剩余变形量为预计地表移动变形量减去地表已发生的变形量,地表已发生的变形量可 根据现场实际监测数据确定。 F.8.2地表剩余变形量可根据剩余下沉系数q进行计算,剩余下沉系数可根据现场测量、钻探成果 及经验公式综合确定。经验公式见F.56,取值可参考表F.7。

表F.7不同时间的下沉系数DB11/T 1364-2016标准下载,参考值

G.1矿(岩)柱安全稳定性系数可按式(G.1)、(G.2)计算: om 三向受力状态:K=

(G.1)、(G.2)计算: 0m 三向受力状态:K= P

(G. 1) (G.2)

T/CAGHP0052018

GB 51173-2016 煤炭工业露天矿疏干排水设计规范H.1采空塌陷剩余空隙体积Q(m")可按式H.1计算: Q=S·m·K·AV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采空塌陷剩余空隙体积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