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_15-118-2016_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筑技术规范.pdf

DBJT_15-118-2016_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筑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82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_15-118-2016_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筑技术规范.pdf简介:

"DBJT_15-118-2016_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筑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地方性标准(DBJT)发布的技术规范文档。该文档的全称可能是"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发布于2016年。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建筑行业中的余泥渣土(如建筑垃圾、拆除渣土等)受纳场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它详细规定了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标准、安全要求、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保障废弃物的合理处置,防止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它适用于各类规模的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DBJT_15-118-2016_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筑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填埋作业临时道路为各堆填区推进过程中的临时性道路。 5. 5. 3 场内道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5.5.3的规定。

3填埋作业临时道路为各堆填区推进过程中的临时性道路。

表5.5.3场内道路的设计速度

DB42∕T 1477-2018 城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5.5.4场内道路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内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5m。在道路服务年 限较短或地形复杂的路段,采用最小圆曲线半径仍有困难时,交 通量较小且无发展远景的场内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可按车型大 小及实践经验减少到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的1.3倍,并不得小 于12m; 2场内道路采用回头曲线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并在其 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 5.5.5场内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内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9%。受地形、堆填条件或 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堆填作业临时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 加1%:

1场内道路最天纵坡不应大于9%。受地形、堆填条件或 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堆填作业临时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 加1%; 2场内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不应小于50m; 3当道路纵坡大于6%时,纵坡最大坡长应符合表5.5.5的 规定。道路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表5.5.5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 设置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其长度不应小 于60m。

表5.5.5最大坡长

4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 成坡度不应大于9.5%。受地形、堆填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 时,场内支路和堆填作业临时道路的最大合成坡度可增加1%

5.5.6场内道路路面和路肩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内道路路面宽度应根据运输车辆宽度、设计行驶速度 等安全因素确定。场内干路除单向环行路外宜按双车道设计,场 内支路和堆填作业临时道路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双车道或单 车道。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5m,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 于4.0m。 2场内道路挖方路肩宽度不宜小于0.5m、填方路肩宽度不 宜小于1.0m,当路肩上需要设置墙式护栏或挡车堆时,路肩宽 度应予以增加。

通要求,设置交通标识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5.8当堆体台阶平台设置场内道路时,应同时满足场内道路 的技术要求。

6配套工程设计6.1一般规定6.1.1配套工程应包括场区进出口、生产管理区、给水排水设施、供配电、通信与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6.1.2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配置标准应满足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6.1.3配套工程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6.2场区进出口6.2.1场区进出口应设置值班房、称重设施、运输车辆清洗设施。6.2.2称重处应设置在场区进口处,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6.2.3称重处进车端的道路宜设置为平坡直线段,道路纵坡不应大于3%。地磅前、后方均应设置提示标志,地磅前应设置减速装置。6.2.4受纳场的计量设施应具有称重、记录、打印与数据处理、传输功能,宜配置备用电源,制定计量工作应急预案,在设施出现故障时能及时采用人工记录。6.2.5地磅规格宜按余泥渣土运输车最大满载重量的1.5~1.8倍配置。6.2.6余泥渣土运输车出场前应对车辆底盘、车轮进行冲洗。运输车清洗处应与进口分开布置。6.2.7运输车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污水池、清水池等基础设施。污水池中的污水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24

6.3.1生产管理区宜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堆填区 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两者间宜设置绿化隔离带。 6.3.2生产管理区停车场应根据管理规模合理设置。

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两者间宜设置绿化隔离带。

6.4生产管理区给水排水

6.4.1生产管理区内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 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用水标准及定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6.4.2给水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 范》CB50013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B50015的规定。 6.4.3生产管理区内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 6.4.4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GB50014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6.4.5生产管理区内应设置建(构)筑物室内、室外消防系 统。消防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CB50140、当地消防部 门的规定

6.5.1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 防雷和接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110kV高压 配电装置设计规范》CB5006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 置设计规范》GB/T5006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 现行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的规定。 6.5.2照明系统应符合现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B50034和 《建箱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中的规定

0.3.3 电缆选择与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 计规范》CB50217的规定

6.6.1受纳场内应设置专用通信设施及网络,并与上级管理系 统进行连接,通信网络宜设置余备份。 6.6.2受纳场应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的设置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 的规定,摄像头、画面监视器安装位置与数量可按表6.6.2 设置。

表6.6.2摄像头、画面监视器安装位置与数量一监表

7.0.1挡土坝地基基础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

7.0.4挡土坝验收根据坝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3等的规定。 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

0.5场内道路和配套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 准的规定。

8.2余泥渣土进场检查

8.2.1余泥渣王信息记录内容应包括进出时间、出人载重量 净重量、运输单位、运输车辆信息、来源地信息等。 8.2.2余泥渣土的成分和物理性状可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筛查 筛查应进行视频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拍照和含水量检

8.2.3未设置固化区的受纳场含水量超过40%的全混述±

百水量超过40%的余泥渣 止进场;设置固化区的受纳场,经固化处理含水量达标后 堆填。

具体要求如下: 1每100车次抽查1车次,在前、中、后三个部位各抽取 一个样本作散铺检查; 2每1000车次抽查2车次,将全部余泥渣土倾卸作散铺 检查;

3观察余泥渣土的成分和物理性状,对含水量较高的部分 进行取样作含水量检测; 4对违规的车辆作专册记录,并加倍抽查该车辆所属工地 或运输单位的运输车辆;对多次违规的工地或运输单位,禁止其 余泥渣土进场。

8.3.1堆填应按设计方案分阶段实施。实施前应确定作业通道、 作业平台、单元作业顺序。 8.3.2堆填时宜采用专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分层碾压厚度和 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作业平台、单元作业顺序。

作业平台、单元作业顺序。 8.3.2堆填时宜采用专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分层碾压厚度和 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8.3.3堆填过程和完成作业的平台面外沿应有2%~5%的反坡。 8.3.4每完成一级堆体台阶作业,堆体坡面应有临时性防冲刷 措施。

8.4.1堆填体底部集水排水设施,应在堆填作业前完成。堆体 内积水排水设施、堆填区地表水临时排水设施的施工与堆填作业 交替进行,永久性的堆填区地表水排水设施应在堆体经过一定时 间自然固结后进行施工。

8.4.1堆填体底部集水排水设施,应在堆填作业前

8.4.2管(涵)排水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堆体滤水槽连接的穿坝管应采用预埋法施工,穿坝管 应向坝外倾斜,坝后管口高程应与堆体滤水槽槽底高程一致; 2与堆体底部管(涵)连接的穿坝管(涵)应采用开挖敷 设法施工; 3堆体底部管(涵)应采用开挖敷设法施工,排水管 涵)开孔部位应包扎滤水网,与竖并衔接部位的进水孔数量应 满足进水要求。

滤水槽排水设施施工应符合下

滤水槽应在堆体分层碾压完成后,采用开挖填砂法施工

2滤水槽槽底总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滤水槽与穿坝管 连接时,连接段槽底高程应与穿坝管管底高程一致;滤水槽与竖 井连接时,连接段的槽底高程应与竖并入水孔高程一致。 8.4.4 竖井排水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井与堆填按先造井后堆填的施工顺序进行,依次循环; 2 井位、井距、井径、井深符合设计要求; 3 透水井管(圈)壁的进水孔孔径、间距、扎网符合设计 要求; 4竖井施工与堆填作业过程中,及时加设临时性井口盖等安 全保护设施;竖井施工与堆填作业完成后,设置永久性井口盖。 8.4.5遇降雨等不利气候时,不应进行堆填作业。降雨结束后, 应排除场内地面积水,并清除受雨水浸泡软化的表层土体后方可 进行堆填。

应排除场内地面积水DB32/T 3675-2019标准下载,并清除受雨水浸泡软化的表层土体后 进行堆填。

1堆体每完成一次分层碾压应进行一次压实度检查,每完 个台阶堆填应进行一次堆填要素检查,检查要求见 5.1

表8.5.1 压实度及堆填要素检查表

注:表中2500m²为堆体分层碾压的平面面积,1000m²为堆体台阶的底面面积; 每次压实度、堆填要素检查均不应少于3个点

注:表中2500m为堆体分层碾压的平面面积,1000m²为堆体台阶的底面面积; 每次压实度、堆填要素检查均不应少于3个点。

管壁进水孔孔径和间距,滤水网包扎层数、滤水层厚度;滤水槽 包括:槽的宽度、深度、槽底坡度和槽砂填满程度;竖井包括: 管径、进水孔孔径和间距,加肋包网层数、围砂填满程度。施工 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 51118-2015 尾矿堆积坝排渗加固工程技术规范范》CB50141的规定

8.5.3受纳场应进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大 管(涵)的管口、水深超过1m的沉淀池等应设置安全护科 全警示标志。

8.5.3受纳场应进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大口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