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4809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简介: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中国交通部为规范和指导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工作而发布的标准。该规范全称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中国公路建设领域的核心技术标准之一。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择、施工技术、性能评价和养护等内容。它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荷载分析、路面性能预测、路面使用寿命评估等多个方面,对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有明确的规定。

发布于2006年的版本,可能随着公路建设和科技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更新。它是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选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或沥青混合料、粒料、贫混凝土等材料,底基层应 线地方材料,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或粒料类等。

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JC∕T 2076-2011 接缝纸带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1.5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天小、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 及考虑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各结构层的厚度。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各结构层的材料 不宜频繁变化。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应符合表4.1.5的要求,并不得设 计小干150mm厚的半刚性材料薄层。

表4.1.5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LJ度

4.2.1应根据公路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公路等级与使用要求, 通组成等因素,结合当地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拟定沥青层厚

4.2.2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层组合设计,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模量比宜在 .5~3之间;基层与底基层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0;底基层与土基模量比宜在2.5~12. 之间。

4.2.3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采取措施加强沥膏层与刚性基层间的结合,并报 料的抗剪强度。

4为防止雨水、雪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土基,沥青面层应选用密级配沥青混 排水基层时,其下应设防水层,并设置结构内部的排水系统,将水排出路基。

下的路基应设置垫层。 1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 2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 3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防冻垫层的路段。 4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4.2.6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收缩升裂和反射裂缝。 1选用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严格控制细料含量、结合料剂量、含水量,及时养生。 2适当增加沥青层的厚度,在半刚性材料层上设置沥青碎石或级配碎石等柔性基 层。 3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 土工合成材料等。

土工合成材料等。 4.2.7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 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1沥青层之间应设黏层。黏层沥青可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洒布数 量宜为0.3~0.6kg/m²。 2各种基层上宜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 (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等。 3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 4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洒布黏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或 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 5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茬处,宜喷涂黏结沥青。 6双层式半刚性材料基层宜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增强层间结合,以形成整层。 4.2.8下封层可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或砂粒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稀浆封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一2006)

5.1.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填方路基的填料选择、路床的压实度以及填方路堤 的基底处理等均应符合相应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 必须采取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浸入路面、路基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重交通、特重交通公 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 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应采取换填砂、砂砾、碎石渗水性材料处理地基,或采取掺入 消石灰,固化材料处理,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等,进行综合处治。根据各种路 基处理措施,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设计值。

5.1.2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强风化岩石路段,应注意填挖交界处及路堑段的排水设计, 以改善路基的水文状况。土质路堑的干湿类型,一般应降低一个等级,按中湿或潮湿路段 进行路面设计。

5.1.3石方路堑必须设置坚实、稳定的基层。对路基超挖部分应用贫混凝土或无机结 合料稳定碎(砾)石的整体性材料作整平层,严禁用土填筑。视山体岩石风化、开裂和降雨 况,应全断面设置级配碎(砾)石垫层150~250mm。 当路面可能受裂隙水泉眼等地下水影响时,应加强路基排水,如设置渗沟等

5.1.3石方路堑必须设置坚实、稳定的基层。对路基超挖部分应用贫混凝主或无机结

主:w。l1、w2、w。分别为于爆和中湿、中湿和潮湿、潮湿和过湿状态路基的分界稠度,w。为路床顶面以下800mm深度 内的平均稠度

路基的平均稠度w。按下式计算:

式中:w 土的平均稠度; w一土的平均含水量; 法测定。 对新建公路可根据当地稳定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计算平均稠度,并考虑路 基填土高度,有无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论证后确定路基土的于湿类型。

表 5.1.4.2路基干湿类型

主:1.H。为不利季节路床顶面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2.地表积水指不利季节积水20d以上。 3.H1、H2、H,分别为干燥、中湿和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见附录F。 4.划分土基干湿类型以平均稠度初。为主,缺少资料时可参照表中一般特征确定,

各基回弹模量设计值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1新建公路初步设计时,可根据查表法(或现有公路调查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 等,经综合分析、论证,确定沿线不同路基状况的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2通过现场测定路基回弹模量值与压实度K、路基稠度w。或室内试验测定路基土 回弹模量值与室内路基土CBR值等资料,建立可靠的换算关系,利用换算关系计算现场 路基回弹模量。 3当路基建成后,在不利季节实测各路段路基回弹模量代表值,以检验是否符合设 计值的要求。现场实测方法宜采用承载板法,也可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法。若在非不利 季节测试,则应进行修正。 4若现场实测路基回弹模量代表值小于设计值或弯沉值大于要求的检验值,应采取 翻晒补压、掺灰处理或调整路面结构厚度等措施,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ITCD

5.1.6室内试验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应选择土料场,取土样,宜采用100mm直径承载板,按照现行的《公路土工试验规 》中的小承载板法试验要求进行试验。回弹模量测试结果应采用下式修正:

5.1.6室内试验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武中:Eos一 一修正后的回弹模量(MPa); 入—试筒尺寸约束修正系数,50mm直径承载板取0.78,100mm直径承载板取

2试件制备应根据重型击实标准确定的最佳含水量,采用三组试样,每组三个试件 每个试件分别按重锤三层98次、50次、30次击实制件,测得不同压实度与其相对应的回弹 模量值,绘成压实度与回弹模量间的关系线,查图求得标准压实度条件下土的回弹模量值。 3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应考虑公路等级、不利季节和路基干湿类型的影响,采用下 式计算。

式中:EOD一 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 Eos——室内承载板法考虑试筒尺寸约束修正后的回弹模量测试结果(MPa); 考虑保证率的折减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0.66,二、三级公路为0.59 四级公路为0.52; K一一考感不利季节和路基干湿类型的综合影响系数,参考表5.1.6选取,或者根 据室内承载板法回弹模量与稠度的关系分析确定,或者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表5.1.6综合影响系数K

下利季节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负

lo= io + Z,S≤ lop

5.2垫层与抗冻层设计

5.2.1垫层材料可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稳定 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等。各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垫层宽度应铺 筑到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的渗沟相连接。 1防冻垫层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粒料类材料,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采用煤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20%。垫层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 为150~200mm,重冰冻地区潮湿、过湿路段可为300~400mm。 2采用碎石和砂砾垫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层厚度相协调,一般最大粒径应不超过结 构层厚度的1/2,以保证形成骨架结构,提高结构层的稳定性。颗粒组成宜满足附录D的要求。 3可在路基顶面设土工合成材料隔离层,以防止路基污染粒料垫层或隔断地下水。 5.2.2冰冻区根据20年以上的冻结指数平均值,按表5.2.2划分为重冰冻区、中冰冻 区、轻冰冻区、非冰冻区。冻结指数见附录B。

表5.2.2冰冻区划分

福建省2004年版人工挖孔灌注桩图集5.2.3道路多年最大冻深Zmx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Z mx 多年最大冻深(m):

Z max = abcZd

6.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6.1.1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十缩)变 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在中泳冻、重冰冻区应检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抗冻性能 6.1.2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骨架密实型、骨架空隙型、悬浮密 实型和均勾密实型四种结构类型,

6.1.2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骨架密实型、骨架空隙型、悬浮密 实型和均匀密实型四种结构类型。 6.1.3半刚性基层适用条件 1水泥稳定集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下基 层或底基层。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二级及二级以下 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可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均匀密实型混合料适用于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骨架空隙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 空隙率,适用于需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用电阻器 GB/T30547-2014》6.1.3 半刚性基层适用条件

比。 6.1.5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6.1.5规定 范围的要求,且不宜超过高限。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见附录A的A1, 缺乏试验条件时对悬浮密实和均勾密实型混合料可采用静压成型方法。

.5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6.1 为要求,且不宜超过高限。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见附录A的 式验条件时对悬浮密实和均勾密实型混合料可采用静压成型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