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方法辨析及其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

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方法辨析及其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349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方法辨析及其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简介:

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静力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基于静力学原理,计算支撑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主要包括有限元法、解析法等,考虑了支撑的材料性质、几何形状、支撑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2. 动力分析法:适用于动态条件下,如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振动分析。这种方法考虑了荷载的动态作用,更贴近实际施工情况。

3. 经验公式法:基于工程实践和经验,通过公式直接计算支撑刚度,适用于大型复杂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

4. 实测分析法:通过现场实测支撑的位移和变形,反推出支撑的刚度,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

基坑支撑刚度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支撑刚度越大,表示支撑结构在相同荷载下变形越小,因此支护桩的内力(如弯矩、轴力等)相对较小,有利于延长支护桩的使用寿命。 - 支撑刚度适当,可以有效防止过大或过小的内力导致的桩体破坏,保证施工安全。 - 如果支撑刚度过小,可能导致桩体承载能力不足,内力过大,甚至引发桩体破裂,影响基坑稳定性。

因此,准确计算和合理设计基坑支撑的刚度,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和经济性的重要步骤。

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方法辨析及其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部分内容预览:

提要】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两种计算基坑支撑刚度方法的差异、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建模,用弹性支点 去分别计算分析了单道支撑和两道支撑条件下,支撑刚度变化对支撑轴力及支护桩桩身内力的影响。计算结 果表明:对于单层支撑系统,随着支撑刚度的增大,支护桩的最大弯矩和剪力稍有增加,而支撑轴力的增大幅 度比较明显,且当支撑刚度增大到临界值后轴力趋于稳定;对于双层支撑系统,增加支撑刚度对支撑轴力起到 曾大的作用,但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基坑支撑刚度支护桩内力

常用的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有理正和启明星两 种,两者对支撑刚度的算法不同。理正深基坑设计软 牛采用的是《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99)中 建议的支撑刚度计算公式,

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KT=20EAS LS

式(2)中支撑刚度的量纲为N/m,和计算点到支 撑点距离x相关,因此在S范围内不同的点具有不同 的支撑刚度,且该计算方法考虑了圈梁刚度的影响,适 用于求任意断面的支撑刚度。但是该方法没有考虑沿 圈梁水平向由于各点位移的不同而导致土压力的差 异,即力采用沿圈梁的平均等效值,而位移却是某一特 定断面的变形值,因此在概念上不够明确,仍然会带来 一定的计算误差。 笔者认为,实际的支撑刚度分布是一条沿圈梁不 断变化的复杂曲线。当支撑水平间距较大,或由于基 坑开挖面积较大导致支撑受压计算长度较大,或圈梁 刚度远大于支撑刚度,或基坑开挖一侧布置内桁架体 系时,支撑刚度分布曲线变化幅度较小,可采用式(1) 平均等效的概念。当基坑支撑布置密集、圈梁刚度较 弱,或基坑开挖面积较小时,支撑刚度分布曲线变化明 显,适合按照式(2)的计算方法,将不同断面分别计算。 采用上述何种计算方法要靠设计人员的经验及其对整 体分析结果的判断来把握

式中:KT为支撑结构水平刚度系数;α为与支撑松弛 有关的折减系数;E为支撑构件材料的弹性模量;A为 支撑构件横截面积;L为支撑构件的受压计算长度;S 为支撑的水平距离;S。为根据该规程4.2.1条确定的 计算宽度。 式(1)中支撑刚度的量纲为Nm,表示将支撑构件 的总刚度2EA/L平均到整个支撑水平距离范围S内 (即2cEALS)后乘以计算宽度S,得到该计算宽度范 围内的等效支撑刚度KT。该方法概念清晰,但没有考 虑圈梁不同位置处支撑刚度的差异, 启明星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采用的支撑刚度为:

2αEA KT = 1 sin 0 LS αEAx4 1+ 12LSE,

式中:E;为圈梁构件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圈梁断面 贯性矩;x为计算点到支撑点的距离;0为角撑与圈梁 之间的夹角:其余参数意义同式(1)。

11附录B推荐的弹性支点法,部分计算参数取值见表 1,2。 假设支撑截面为800×700,圈梁截面为1000X 700。支撑水平距离为8m,支撑构件受压计算长度为 50m,S,取桩间距0.75m,支撑和圈梁的材料均为C25 混凝土,支撑松弛系数取0.8。将上述参数代入式(1) 得到支撑刚度为47MNm。在式(2)中分别计算支撑点 (x=0)和支撑中点(x=4)分别得到其支撑刚度为 62.7,44.5MPa。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式(2)计算得到 不同点处的支撑刚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式(1)得到的结 果接近于平均值

内力影响曲线(单道支撑)

支护桩内力的影响曲线

和剪力都有微幅的减小,且变化遂渐趋于稳定。 图4对应的曲线是第二道支撑刚度固定不变 (10MN/m),第一道支撑刚度改变时的支护桩内力变化 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第一道支撑刚度的不断 曾加,其轴力有较明显的增加,而第二道支撑的轴力微 幅减小;支护桩最大弯矩和剪力基本不变,但有增大的 趋势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两道支撑刚度同时增大时 其轴力也同时增加;而支护桩最大弯矩、剪力出现不同 程度的减少

单道支撑基坑计算部剖面如图 所示,计算结果见图2。从图2可 以看出,随着支撑刚度的增大,支 护桩的最大桩身弯矩和剪力只有 微幅的增长,而支撑轴力的增加幅 度比较明显,且当支撑刚度增大到 某一临界值后支撑轴力趋于稳定

GB∕T 19933.6-2005 土方机械 司机室环境 第6部分:司机室太阳光热效应的测定图1基坑剖面计算图 (单道支撑)

图4第一道支撑刚度变化 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曲线

图5两道支撑刚度同时变化 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曲线

(1)对于单道支撑基坑支护系统,随着支撑刚度的 增大,支护桩的最大弯矩和剪力稍有增加;而支撑轴力 的增大幅度比较明显,且当支撑刚度增大到某一值后 轴力趋于稳定。 (2)对于两道支撑基坑支护系统,增加支撑刚度对 支撑轴力都起到增大的作用,但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 却各不相同:当只有第一道支撑刚度增加时,支护桩最 大弯矩和剪力基本维持不变;当只有第二道支撑刚度 增加或者两道支撑刚度同时增大时,支护桩的最大桩 身弯矩和剪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变化渐趋稳 定。因此从减少支护桩内力的角度考虑,应该保持上 道支撑刚度不变而增加下道支撑刚度或者同时增加 上、下两道支撑的刚度,

两道支撑基坑计算主要参数见表2。支撑的标高 分别为一1.40m,一5.90m,坑底标高为一8.50m,放坡条 件和外荷载取值等工况和一道支撑相同。 图3为第一道支撑刚度固定不变(10MNm),第二 道支撑刚度改变时的支护桩内力变化规律。从图中可 以看出,随着第二道支撑刚度的增加,其轴力有较明显 的增大,而第一道支撑的轴力以及支护桩的最大弯矩

度应通过可靠的振动分析来确定。对不可更换的体外 预应力束的锚具,于其下灌注砂浆;对可更换的体外预 应力束的锚具,于其下设置防振装置,转向构件处设置 必要的体外束固定装置,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 是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主要内容,也是工程界 长期重视的问题之一。规程中借鉴既有的无粘结预应 力构件研究方法,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士受弯构件试验 的体外索和体内普通钢筋的应力增量之比进行拟合分 析,体外索等效折减系数的建议取值为α0.20.建立 与有粘结相协调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与裂缝宽 度计算公式。 体外预应力现阶段的主要应用范围还包括既有结 构的加固改造。规程中认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既有结构 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新建结构一致:对被加固结构已 竣工5年或5年以上的情况,体外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计算时可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015。这是因为 混凝土的徐变增长大部分在前1~2年内出现,徐变实 验中应力持续时间为5年的混凝土徐变值是应力持续 时间30年的90%以上。加载时混凝土龄期越长,起始 徐变和极限徐变越小[6]。因此可以认为建成时间较长 的既有结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已基本完成。鉴于材料 收缩徐变特性较为复杂,规程中以5年作为界限。 对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当 的徐变计算理论对其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

为实现规程内容的完整性,在修订中依据国家现 行规范增加了结构耐久性规定、受冲切承载力计算、预 立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受弯构 件设计等章节,因其与国家规范相比无重大改进,这里 概不赞述。 原规程是国内首部融合了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 构、桥梁、特种结构设计方法的规范,在本次修订中该 项特色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规程中统一采用了以概率 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增加或修订了预应 力城市道路桥、公路桥、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和特种结构 (主要是圆形水池)的设计方法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主要修订内容 介绍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文中所述的改进之处是整 个修编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作者身为主要起草 人CJ∕T 5012-1993 无轨电车管状电热化霜器技术条件,对规程修订整体情况较为熟悉,所以执笔完成全 文;规程自前尚未正式出版,正式出版时个别内容可能 会有进一步的改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