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16-2015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DBJ04/T 316-2015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310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04/T 316-2015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简介:

DBJ04/T 316-2015《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是一部技术标准,它主要规定了在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过程中,使用预制斜支撑节点的钢框架结构的详细技术要求和规范。这个规程适用于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各类建筑中的钢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斜支撑节点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 钢材的选用、加工和连接要求,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 3. 结构的抗震、抗风等性能要求和计算方法;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5. 安全与环保的规定,如防火、防腐、噪声控制等。

该规程的发布,旨在提高装配式钢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遵守该规程有助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寿命。

DBJ04/T 316-2015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6.2.1非抗震设防的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的作用效应

6.2.1非抗震设防的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的作用效应 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抗震设防的多层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 下的弹性效应计算;抗震设防的高层结构除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 的弹性效应计算外,还需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 法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

6.2.1非抗震设防的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的作用效应 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抗震设防的多层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 下的弹性效应计算;抗震设防的高层结构除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 的弹性效应计算外,还需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 法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 6.2.2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体系宜按空间进行整 ZN·Au 体分析,结构分析可采用一阶弹性分析。对 >0.1 的结 ZH·h 构宜采用二阶弹性近似分析方法。二阶弹性分析法在每层柱顶附 加按式(6.2.2)计算得到的假想水平力H.i

DB21/T 3114-2019标准下载体分析,结构分析可采用一阶弹性分析。对 > 0. 1 的结 ZH·h 构宜采用二阶弹性近似分析方法。二阶弹性分析法在每层柱顶附 加按式(6.2.2)计算得到的假想水平力H.ic

α,Q; Hi = 0.2 + 1 250 n.

代中:Q 第楼层的总重力荷载设计值: ns 框架总层数;当 10.2+ >1时,取此根号值为1.0; V ns α. 钢材强度影响系数,见表6.2.2。

α 钢材强度影响系数见表6.2.2。

表6.2.2钢材强度影响系数

VN 所计算楼层各柱轴心压力设计值之和:

ZH 一产生层间侧移△u的所计算楼层及以上各层的水平 力之和; △u一一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所计算楼层的层间侧移; h一一所计算楼层的高度。 6.2.3多遇地震作用下,体型复杂或特别不规则的装配式斜支撑 节点钢框架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弹性计 算。

h一一所计算楼层的高度。 6.2.3多遇地震作用下,体型复杂或特别不规则的装配式斜支撑 节点钢框架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弹性计 算。 6.2.4结构弹塑性分析的计算应包括全部结构构件,应能正 确反映结构的质量、刚度和承载力的分布以及结构构件的弹塑性 性能。弹塑性分析宜采用空间杆系计算。

6.2.4结构弹塑性分析的计算应包括全部结构构件,应食

确反映结构的质量、刚度和承载力的分布以及结构构件的弹塑性

6.2.5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可采用空间杆单元分

析,柱子为两端刚性连接的压弯构件,斜支撑为压弯构件,钢桁架 梁上弦为两端连续的压弯构件,下弦为铰接构件,弦杆在两节点间 的区段视为一个构件;桁架梁腹杆与上下弦构件为铰接连接,为轴 心受力构件。

6.2.6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桁架梁与柱焊接为刚性连

接,螺栓连接为半刚性连接,其实际刚度应由足尺节点试验确 定。为了简化计算,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时可以将梁 柱节点简化为刚性连接,并对结果进行修正,当无斜支撑螺栓节点 数量占总框架节点数量的n%时,将结构整体位移放天n%采用 周期、构件设计应力比放大n/2%采用

6.2.7结构分析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约束 条件、构件单元材料本构关系以及构造措施等应符合结构的实际 状况。 2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假定和简化,应有理论分析、试 验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3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

载组合值系数的取值以及荷载效应组合,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均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执行。 6.3.2施工中采用附墙塔、爬塔等对结构有影响的起重机械或其 他施工设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验算施工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6.3.3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 合,用荷载设计值按下列表达式进行设计:

6.3.2施工中采用附墙塔、爬塔等对结构有影响的起重

表6.3.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6.3.4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结 构或结构构件的变形不应超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的规定限值。

6.4.1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 高度的1/500;质心层面侧移不宜超过楼层高度的1/400。 6.4.2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应大于层高的1/250。 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不应大于层高的1/50。 6.4.3建筑物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顺风向 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满足下列要求:

6.4.1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

6.4.3建筑物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顺风

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

aw(或at)≤0.2m/s aw(或a)≤0.28m/s²

aw = s usuWo4 m.a

式中:aw 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 风荷载体型系数: 川 重现期调整系数,取重现期为10年的系数为0.83; Wo 基本风压(kN/m),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 、V一 分别为脉动增大系数和脉动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 A一 建筑物总迎风面积(m): mtot 建筑物总质量(t)。 2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

b. YBL atr = T? 3. 3 Un.mT. b, = 2. 05 × 10 /BL

式中:atr 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²); Un,m 建筑物顶点平均风速(m/s),Un.m=ujuzwo; u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B 建筑物所受的平均重力(kN/m²); 5t,er 建筑物横风向的临界阻尼比值: T 建筑物横风向第一自振周期(s); BL 分别为建筑物平面的宽度和长度(m);

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6.4.4的限值,

表6.4.4主板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购竖向频率为2Hz~4Hz时,峰值加速度可线性

7.1.1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立柱应采月

2立柱的内力设计值为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情况下,应按下 式计算强度:

N Mx M, ≤f/RE + YW +

式中:N、M、M 所计算柱段范围内轴力、绕x轴弯矩和绕轴 弯矩的最大设计值; A. 柱净截面面积; WnxWny 分别绕x轴和y轴弹性净截面抵抗矩; xYy 分别绕x轴弯矩和绕轴塑性截面发展系数 按照《钢结构设计规站》CB50017确定:

2立柱的内力设计值为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情况下,应按下 式计算稳定性:

:x——对轴和轴的轴心受压构件整 N、M、M,—所计算柱段范围内轴力、绕×轴 弯矩的最大设计值; A—一柱毛截面面积; W、W,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弹性毛截面 T?EA T?EA N'ExN'Ey 参数,N'Ex 1. 1 ^2 1. 1入 BB 分别绕轴和轴平面内稳

N、M、M,一一所计算柱段范围内轴力、绕α轴弯矩和绕y轴 弯矩的最大设计值: A一柱毛截面面积; W、W一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弹性毛截面抵抗矩; N'ExN'Ey βmvβmy一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平面内稳定等效弯矩系 数,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确定; βxβty一分别绕α轴和绕y轴平面外稳定等效弯矩系 数,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确定;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见表6.3.3。 1.5对于无撑柱,柱截面的塑性弯矩和梁截面的塑性弯矩应符 式(7.1.5)的要求。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 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应力比(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 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

式中:xP 对x轴和y轴的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N、MM 所计算柱段范围内轴力、绕x轴弯矩和绕轴 弯矩的最大设计值; A一柱毛截面面积; WW一分别绕α轴和绕y轴弹性毛截面抵抗矩:

JGJ∕T 486-2020 轻板结构技术标准弯矩的最大设计值; A—一柱毛截面面积; W、W——分别绕α轴和绕y轴弹性毛截面 EA T?EA N'Ex\N'Ey 1. 1入 Ey 1.1X, B.mB.m.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平面内稳

N'Ex N'ey 参数,N'Ex TEA T?EA 1. 1α2 1. 1x3

βmy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平面内稳定等效弯矩系 数,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确定: βty一 分别绕x轴和绕y轴平面外稳定等效弯矩系 数,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CB50017确定; 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见表6.3.3。

7.1.5对于无撑柱.柱截面的塑性弯矩和梁截面的塑性弯矩应符 合式(7.1.5)的要求。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 剪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应力比(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 面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 受压构件在2倍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得到保证时,可不验算该式

式中:Wpe、Wpb 分别柱截面和梁截面的塑性截面模量: N一一按多遇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柱轴向力设计值; A。一柱截面面积; fye一一分别为柱和梁的钢材屈服强度; n。—强柱系数,一级取1.15,二级取1.10,三级取1.05。 7.1.6高层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宜根据设防烈度进行 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时程分析,如有塑 性铰,不应首先出现在柱上。

/.2.1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斜撑宜采用轧制或 冷弯槽钢,斜支撑构造示意图如图7.2.1所示。斜支撑与立柱的 夹角宜在30°到60°之间。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规范 GB50653-2011》图7.2.1斜支撑构造图

图7.2.2斜支撑截面 7.3主板桁架梁

7.3.1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体系可采用轧制或冷弯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