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无水印,带书签)

CJJ 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无水印,带书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1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242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无水印,带书签)简介: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 76-2012",全称为《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是中国城市工程抗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关于地下水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规程于2012年发布,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城市地下水的动态监测活动,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流量等的测量、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等。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的站点布设、观测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保证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为城市地下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环保、水务等部门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

CJJ 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无水印,带书签)部分内容预览:

6.5.1孔隙水压力观测主要适用于饱和弱透水层中,应按照本 规程第5.2.8、5.2.9条的规定选用合适的孔隙水压力计。 6.5.2孔隙水压力观测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系统标定,且在 使用前应经过检验。标定和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孔隙水压力无变化时,仪表指示的读数应稳定,标定曲 线的3次重复误差应满足精度要求; 2电测式孔隙水压力计应绝缘可靠,理入土中的导线不宜 有接头,所使用电源的电压值应在充许范围内; 3液压式孔隙水压力计管路中不得有气泡,导管与接头不

应渗漏,各部分连接应牢固。

6.5.4孔隙水压力观测应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要点,采用跟踪

逐日或多日等不向的观测频率,开应付合下列规定: 1每次观测均应作好记录,完整填写日报表: 2孔隙水压力上开期间,应逐日定时观测,当上升值接近 控制值时,应进行跟踪观测并及时报警: 3孔隙水压力消散期间的观测,可根据工作要求和消散规 律确定观测频率; 4测试过程中应随时计算、校核、分析测试数据,当出现 异常值时,应及时复测,分析原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7.1.1观测资料记录、整理宜按本规程附录C~E的规

7.1.2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时,采集的数据应及时入库

7.1.4每次实测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孔隙水

,应及时进行核查分析,当出现观测数据异常时,应查 ,必要时应进行复测。经复查确认数据无误后,应及时汇 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报表内

7.1.5全年的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根据需要分别计算禾

观测项自的年平均值和极值等,并应绘制典型观测点地下水各动 态要素的年变化曲线、多年变化曲线和该点的地下水动态综合 曲线。

7.2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

7.2.1观测点宜按本规程附录C的表C.0.1的规定建立“地下 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登记表”。建网区内宜按本规程附录 C的表C.0.2的规定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资料汇总 表”。 7.2.2对建网地区,应编制“××××年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分 布图”,实地观测点与图上标定的观测点的位置、标高等,应每 年校对,当增加新观测点时,应补充在图上。

图”,实地观测点与图上标定的观测点的位置、标高等,刀 车校对,当增加新观测点时,应补充在图上。

7.3.1水位资料统计应包括水位平均值,日、月、年水位变幅,

7.3.1水位资料统计应包括水位平均值,日、月、年水位变幅,

7.3.2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小时,可取当日观测水位自

7.3.2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小时,可取当日观测水位的算术 平均值作为地下水位日平均值;当地下水位的日变幅较大时,可 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法计算地下水位日平均值

3地下水位月平均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月内观测不少于3次且观测时间间隔相同时,地下水 立月平均值应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观测时间间隔不等时,地下 水位月平均值应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法计算: 2当月内观测少于3次时,地下水位月平均值可采用算术 平均法计算,但该值应加括号。

7.3.4地下水位年平均值可采用当年内地下水位月平均值的算

术平均值。当年内缺少1个地下水位月平均值时,计算的 应年平均值应加括号;当年内缺少2个及以上的地下水位 值时,不宜计算地下水位年平均值

7.3.5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上 E.0.1的规定编制水位观测点的“××××年地下水位观温 年报”。

1观测点的年与多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必要时绘制水位 动态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曲线: 2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与理藏深度图; 3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分布图、剖面图,必要时绘制 力年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演变部面图: 4历年同期水位变化差值分布图,表示出水位上升区、下 降区及其变化差值

7.4.1地下水量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1地下水量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 2的规定编制水量观测点的“××××年地下水量观测资 ”,应提供各观测点年总开采量、年总回灌量、月平均开

量、年内最大和最小月开采量及其发生的月份,并应根据各观测 点的水量资料,统计全市的年总抽水量、总回灌量及总排水量。

7.4.2根据开采量资料,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E.0.3的规定

1 观测孔抽水量、排水量或回灌量年动态变化历时曲线; 2 泉水流量年动态变化曲线; 3 年总抽水量、总排水量或总回灌量年及多年动态变化 曲线; 4 开采强度分区图

7.5.1地下水温度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

7.5.1地下水温度观测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 表E.0.4的规定编制“XXXX年单孔地下水温度观测资料年 报”

7.5.2同一含水层组,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E.0.5的规定编

5.2同一含水层组,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E.0.5的规 “××××年地下水温度综合年报”。年内缺少3个及以 温时,不宜计算年平均水温

7.5.3应根据地下水温度观测数据编制下列图件

1地下水年平均温度、年最高或最低水温等值线图及年水 温变幅图; 2单孔不同含水层组、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温度同一时轴综 合曲线图; 3月或年地下水温动态变化曲线图。

7.6.1水质分析资料整理时,宜按地下水类型或不同含水层组 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质分析资料整理时,宜按地下水类型或不同含水层组 充计分析。 下水质分析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E的表

7.6.2地下水质分析资料汇总整理时,宜按本规程附录

E.0.6的规定编制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XXXX年地下水水质

E.0.6的规定编制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XXXX年地下水水质

7.6.3根据观测区地下水实际遭受污染的程度,污染监测资料 统计应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1单项有害物质的检出统计:应以水质观测点为单位,统 计有害物质检出点数及超标的水样件数,并应计算其占观测点总 数的百分数及最大超标率发生的时间,统计结果应按有害物质种 类分别表示; 2多种有害物质的检出统计:应按每个水质观测点中已检 出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数统计,并应计算出各类的百分数及最大超 标率发生的时间: 3卫生指标统计:应按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典型的超标 项目,统计检出的超标观测点数和超标水样件数,并应计算超标 的白分数及最大超标率发生的时间

7.6.4水质分析资料分析整理时,应根据各观测点白

资料,编制下列图件: 1不同含水层水化学类型分区图: 2 矿化度、总硬度、硝酸根含量分区图; 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区图: 4 污染成分含量分区图: 5无机指标超标项数分布图; 6有机指标检出和超标项数分布图; 7对同一观测点多年监测数据,宜绘制不同元素两两对应 的点状图; 8地下水水质年及多年动态变化曲线图: 9必要时可将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有影响的因素的量或 质,增绘在同时轴的动态曲线图上; 10对同一观测点的多层观测资料,宜编制地下水化学成分 垂向变化图; 11对污染区应依据有害物质或超标物质的检出情况,编制 地下水污染现状图。当有害物质点分布呈面状时,宜用污染范围

和污染程度分别表示;当有害物质点呈零星分布时,宜用实际检 出点或超标点分别表示

7.6.5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应按现行国家标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执行。

7.7.1孔隙水压力现场量测后,应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核查、 分析,并应根据率定曲线换算孔隙水压力值。 7.7.2应绘制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曲线。当同层或相邻含水 层同步观测地下水位时,应同时绘制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7.7.3观测由工程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时,应同时记录对 应的工程施工荷载动态变化情况,并应绘制孔隙水压力与荷载的 关系曲线

7.8.1资料管理宜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配置应满足数据

7.8.1资料管理宜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配置应满 库管理系统运行的需要。

管理系统运行的需要。 7.8.2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并应具有数据的 输入、修改、导入与导出、传输、建库、数据处理、图件绘制与 编辑、查询、报表和图件打印输出等功能。 7.8.3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包括下列数据库: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资料数据库: 2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地层及井孔结构数据库: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数据库; 4 地下水水位、水温动态观测数据库; 5 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库; 6 地下水水量观测数据库: 7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水质分析数据库; 8 水文资料数据库; 9 气象资料数据库

GB∕T 4054-1983 涂料涂覆标记1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资料数据库: 2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地层及井孔结构数据库; 3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基本特征数据库; 地下水水位、水温动态观测数据库; 5 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库; 6 地下水水量观测数据库: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水质分析数据库; 2 8 水文资料数据库; 9 气象资料数据库。

。4对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分析、处理时,应符合本规程 ~7.7节的规定。

7. 3~7.7节的规定

7.8.5下列资料应归档保存

1观测网和观测点的基本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图表及编 制说明; 2原始观测资料的审查、校核、验收资料,审查通过后的 验收意见、提交的正式报告; 3观测数据、各种图表和成果报告的电子文件

7.9.1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的自的和要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应向主 提交整编资料及年度工作报告。

提交整编资料及年度工作报告。 7.9.2初建网地区的年度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自的、 范围、完成的工作量、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条件、观测手段和方法、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等

7.9.3建网后历年工作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