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T 5100-2019 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简介:
DB13/T 5100-2019 是中国河北省地方标准,全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车辆通用技术条件》。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市域范围内使用的车辆,规定了车辆的技术要求、设计规范、生产和检验方法等。
它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车辆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的结构、材料、尺寸、性能、安全、环保、能效、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旨在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考虑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它可能规定了车辆的载客能力、制动性能、车辆噪声、电气设备的稳定性、车辆的振动和冲击性能、以及车辆的使用寿命等。同时,该标准也会涉及到车辆的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和环保排放等方面。
实施这个标准有助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车辆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所有市域车辆在设计、生产和运行过程中都能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DB13/T 5100-2019 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车辆通用技术条件部分内容预览:
DB13/T 51002019
9.14各电路的电气设备联结导线应采用多股铜芯电缆,电器耐压等级、导电性能、阻燃性能均应符 合有关规范要求。 9.14.1电线电缆的敷设应合理排列汇集,不得已交叉时,高压线缆的接触部分应有附加绝缘加强。 电线电缆应纳入专用管槽,并用线卡、扎带等捆扎卡牢。电缆管槽要安装稳固,防止车辆运行引起损 伤。穿越电器箱壳的线缆应用线夹卡牢,与箱壳临靠部位应加装护套。 9.14.2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外的电气设备,其外壳的水密性要求按IEC61133:2006中的8.6执行。 9.14.3设备外壳的IP等级分类按GB/T4208执行。需要保持内部清洁的地板下设备应具有不低于 IP54等级的防护性能。 .14.4电线电缆端头与接头压接应牢固、导电良好。每根线缆的两端应有清晰耐久的线号标记, 2.14.5用受电号受电的列车应设避雷装置。避雷器应符合IEC60099的规定
生能要求和控制要求应符合车辆基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在辅助电源主回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车辆受电 弓在正线接触网高速运行时可能存在短时掉电等使用条件。 10.2辅助变流器应符合GB/T25122.1的规定,其容量应能满足车辆各种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应有足 够的过载能力,在短时间内应能承受住负载起动电流的冲击;并在输入电源及负载突变条件下,瞬间 俞出电压变化尽量小,不影响所有负载电机电器的正常工作。 0.3辅助电源装置(辅助变流器和充电机)应具有与列车总线网络通信的功能,并可通过列车总线 网络对辅助电源装置进行控制。辅助电源装置应具有完备的保护与自诊断功能,电磁兼容性应符合 GB/T24338.4的规定。 10.4蓄电池容量应能满足:列车无网压时,供给列车内部应急照明、外部照明、紧急通风、车载安 全设备、广播、通讯系统等设备工作用电不低于45min,地面与高架线路不低于30min,并保证列车 开关门一次及网压恢复时能保证辅助电源启动
JG∕T 429-2014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牵引和制动的列车控制、列车运行信息及主要设备状态监视和列车诊断系统宜采用分布式总
11.2应具有自诊断及监控功能
11.3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负责列车的控制、 监控和诊断,该系统为列车各子控制系统和模块提供各种 实时控制信号,并应具备对各子系统的监控、故障诊断和记录功能。系统应具备自检功能,可通过显 示屏实现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在显示屏上显示,
DB13/T 51002019
故障信息的传输。有关的故障信息和列车数据可使用便携式测试单元(PTU)通过列车中央控制单元进 行访问并下载。
故障信息的传输。有关的故障信息和列车数据可使用便携式测试单元(PTU)通过列车申央控制单元进 行访问并下载。 11.5列车故障诊断功能由列车中央控制单元集中完成。所有诊断信息以及列车故障信息应自动提供 给整组列车。对于每个连接到多功能车辆总线上的子系统控制单元,要求对各子系统可诊断到最小可 更换单元。在子系统部件单个故障发生时,故障诊断系统根据整列车的故障情况及该子系统部件故障 对列车运营的影响程度,对故障综合评估,并给出合适的应急指引。 11.6列车监控是一个信息采集、记录和显示系统,用于对列车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进行自动 信息采集、记录和显示,可兼有对列车辅助设备的控制功能,并可通过便携式测试单元(PTU)将数据 读出和打印。
11.7列车应设数据记录仪,用于通过列车网络或列车导线对列车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和司机 的操作相关信息进行自动信息采集和记录,并可通过便携式测试单元(PTU)将数据读出。
11.8数据通信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1.10系统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5119的规定,电磁兼容应符合GB/T24338.4的规定。
12.1制动系统应按照“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 12.2制动系统应具有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停放制动、车轮防滑控制(WSP)、诊断、监测和故障记 录等主要功能。 12.3制动系统应具有车辆载荷识别功能、空重车调整功能,制动缸压力能够随列车载重变化进行自 动调整。车辆载荷信号取自空气弹簧的压力。 12.4制动系统设弹簧储能式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力应能满足超员载荷车辆在规定坡度线路安全 停放的要求,并具有1.2倍的穴余。 12.5空气制动系统应具有单轴控制的防滑功能,并具有轮径修正等功能。
12.6制动系统采用微机控制的直通式电空制动
12.7制动系统应连续监测和诊断制动系统的主要零部件状态,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给相关诊断系统。 制动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及数据存储和读取功能,在故障发生瞬间保存当前故障及故障前后各10s的历 史数据。故障数据应含时间信息,并允许维护人员读取和下载故障数据。
DB13/T 51002019
13空气调节及采暖系统
13.1车辆的空气调节及采暖系统,应能在合同规定的大气条件下保持车内预定的温度。 13.2空调装置应可通过本车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也可通过司机室内的列车监控显示器进行控 度设定。自动工况时空气调节装置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同步指令控制,分时顺序起动。设电采 时宜具备集控方式。
3.2空调装置应可通过本车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也可通过司机室内的列车监控显示器进行控制和温 度设定。自动工况时空气调节装置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同步指令控制,分时顺序起动。设电采暖装置 寸宜具备集控方式。 13.3空调装置应可与列车网络进行通信,并可通过列车网络对空调装置进行控制。 13.4空调装置应使用环保型的制冷剂。其制冷系统的密封性能应符合TB/T1804的要求,制冷剂漏 泄量不得超过14g/a。 13.5空调装置应有可靠的排水结构,在运用中冷凝水及雨水不应渗漏或吹入到客室内。 3.6空调装置回风口应设有调节机构,能够在过渡季节和紧急通风时将回风口关闭,使空调装置送 入客室的风全部为新风。 3.7客室空调装置的新风口和风道设置应确保制冷效果及乘客舒适性的要求,制冷工况时人均新风 量应不少于10m/h(按额定载客人数计)。 3.8司机室空调装置的新风量人均不少于30m/h 3.9用于冬季寒冷地区的车辆,司机室及客室应设采暖装置,运行时应维持司机室及客室中央温度 不低于14℃。 当工作
DB13/T51002019
DB13/T5100—2019 13.11对安装采暖装置部位的侧墙、地板及座椅等应进行安全隔热处理。采暖装置的表面温度不应超 过60℃。 13.12车辆静止时,空调装置正常工作产生的噪声值不超过70dB(A)(距空调机组中心线1.5m处 测量)。 13.13风道应采用具有隔音、隔热功能的环保材料。 13.14 空调和采暖装置应具有相应的电气保护功能。 13.15对有气密性要求的车辆,空调装置应采取措施满足车辆气密性要求。 13. 16其他应符合 CI/T 354 的规定
14列车广播与乘客信息系统
4.1列车应具有列车广播设备和乘客信息显示设备。列车产播应具有自动报站及司机对乘客广播的 功能。客室应设有线路、车站向导显示设施与标志或电子地图等乘客信息显示与提示设施。 4.2列车两端的前部或侧面宜设置运行区间显示装置。 14.3客室宜设视频信息显示装置,可播放视频信息。 14.4列车应具有司机室对司机室的通讯等功能。 4.5客室内应设乘客紧急报警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乘客向司机报警,司机在乘客报警时能立刻识 别报警车辆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14.1列车应具有列车广播设备和乘客信息显示设备。列车广播应具有自动报站及司机对乘客广播的 功能。客室应设有线路、车站向导显示设施与标志或电子地图等乘客信息显示与提示设施。 4.2列车两端的前部或侧面宜设置运行区间显示装置。 14.3客室宜设视频信息显示装置,可播放视频信息。 14.4列车应具有司机室对司机室的通讯等功能。 4.5客室内应设乘客紧急报警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乘客向司机报警,司机在乘客报警时能立刻识 别报警车辆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15.2车辆在进行型式试验前,制造厂家可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还可做必要的修改和线路试运行。 运行的里程应按车辆的类型、最高运行速度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的情况来确定,原则上系列产品可 比新产品试运行里程短一些,低速的比高速的试运行里程短些。对进行型式试验的车辆,当合同中缺 乏规定值时,试运行里程不大于5000km。
15.3车辆在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设计制造的车辆; 批量生产的车辆经重大技术改造,其性能、构造、材料、部件有较大变动时; 一一转厂后生产的车辆; 一批量生产的车辆制造一定数量后,有必要重新认定其性能时,抽样进行测试。 4车辆的配套设备及主要部件在装车前应进行型式试验。 5批量生产的车辆,验收前应全部进行例行试验。例行试验结果与该型产品型式试验相符,方可 交验收。
DB13/T 51002019
15.6正式提交验收的车辆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使用维护说明书和车 辆履历簿等。 15.7车辆移交时,制造厂应向用户提供有关技术文件、维修用图纸和随车工具、备品等。 15.8车辆试验可参照GB/T14894所规定的试验方法,静态试验和线路试验项目分别见表2、表3。
萨伏伊别墅全套图纸表2列车静态试验项目
DB13/T 51002019
表3列车线路试验项目
车辆的出厂信息应标注在车辆的明显位置上,标志应清晰、易读、不易磨损。其标注方法应符合 相关标准的规定。制造商应提供完整的数据,标志内容不应少于以下规定: 一产品名称与型号; 一制造商的名称:
出厂编号或代码; 生产日期和执行标准号
DB13/T 51002019
车辆的定义信息应标注在车辆的明显位置上JG∕T 196-2018 钢板桩,标志应清晰、易读、不易磨损。其标注方法应符合 相关标准的规定。标志内容应符合合同的规定,参考信息如下: 一车辆的编号; 一一车辆的端号; 一车门的位置编号
17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