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1950-2013 安徽省县城guihua编制标准简介:
"DB34/T 1950-201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的编号,具体来说,它是一个关于"县城guihua(_guihua,这里可能是"规划"的误拼,按照常规理解,应该是城乡规划)"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在2013年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安徽省县城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这个编号,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标准可能涵盖了县城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空间结构、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内容,旨在推动县城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会根据安徽省的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源条件等因素制定。
然而,由于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未在公开资料中详细说明,建议您直接联系发布该标准的机构或查阅官方发布的标准文本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DB34/T 1950-2013 安徽省县城guihua编制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3.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区以及动植物栖息地等为组成要素。 3.2.6县域范围内空间管制要素一般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城区、镇区等)、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林地等)、土 地和水资源(基本农田、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湿地和水系等)、 能源(矿产资源密集地区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 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下文物理藏区等)、 重大设施廊道(区域交通设施廊道、区域基础设施廊道等)、公 共安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行洪区、分滞洪区等)等七大类 规划应提出其范围界定与空间管制原则或措施。特殊的县,可根 据实际条件的差异、县城特征确定空间管制要素,并提出相应的 空间管制原则或措施。 3.2.10规划区的空间范围一般包括建成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城 区建设用地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划定县城规划区,应综合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保护、空间发展需求和规划管 理能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划定县城规划区应当 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协调的原则。被纳入到上级城市规划区的县城,不 再单独划定县城规划区,按照上位规划划定的范围和要求执行。 2统筹发展的原则。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 协调,促进保护、集约、优化土地与自然资源可将具有密切联 系的县域副中心、中心镇及重要的功能区纳入规划区范围,实现 县城和镇村在资源调配、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等方面的相互依 存、紧密联系、统一管理。 3兼顾保护的原则。根据城区发展水平、空间演进特点、 空间拓展方式与需求、城区增长边界等因素,在有利于城区与周 边镇、乡、村统筹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廊道、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的保护要求。 4规模适度的原则。应根据规划管理需要和能力,合理确 定规划区规模。一般情况下,规划区范围应位于相应层级的行政
营辖范围内,以完整的行政管辖区为界线;特殊情况下,可以治 目然界线、交通、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等为界划定,确定 见划管理能力相符的规划区范围。
(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采煤塌陷 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和村庄安全需要, 必须进行整体拆迁的村压。新建村压应做到选址安全、 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规划将 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的村庄【北京市】膜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11/T 743-2010,应按城镇标准建设新社 区。 3)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配套设施不完善但近期需要
1)生态性。保护、保育地区生物多样性,修复景观生态格 局,促进生态平衡与过程的良性循环,营建生态化的人 居环境。 2)安全性。构建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有效避免并防控水、 生物、地质等灾害以及各类污染的威胁,保障县城健康 与生态安全。 3)系统性。构建规划区、县域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完整连
续的生态系统,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 4)统筹性。构建合理、高效的生态功能网络,在保障生 态效益的同时,优化生态网络与建设用地的关系,充 分体现其对于县城在生态环境、经济消费、社会游想、 景观形象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5)特色性。依据规划区自然地貌、资源条件、历史文化、 空间结构以及形态等特征,因地制宜地构建生态网络结 构形态,提升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彰显地域特色。 2生态网络由生态枢纽与生态廊道两人要素构成。生态枢 纽是指重要的、具有区域生态保护价值的、高度敏感性的大型生 态要素(包括森林、草地、湿地、水体、农田,或各类保护区、 风景区、大型绿地等);生态廊道是指枢纽之间起生态连接作用 的带状空间(包括河流生态廊道、道路绿地廊道、重大基础设施 郎道及各类防风、防沙或隔离廊道等)。规划区生态网络规划主 要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规划区资源、环境、景观以及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生态用地的敏感性、适宜性,作 为生态网络规划的基础研究。 2)构筑网络化生态空间结构。以自然生态空间以及具有 生态意义的人工绿地为载体!构筑在结构上具有高度 础设施等多元综合性生态网络,从空间上衔接城区真 县域或更大范围的完整生态系统。 3)明确生态功能分区。依据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城区建设 空间发展需求,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分区,包括生态 保护区、生态协调区、生态化发展区以及城乡综合建 设区。皖南片区、皖西片区的县城,可按照地形关系 进一步细分为山体生态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低山 生太块调反一生太块调区低强度生太化原区
注:根据实际条件、资源特点和管理需要, 可将表中限建区中部分地区作
划定,但应满足相关专业的法规、规范要
1明确用水量标准,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实 际条件,确定规划区内的城区、镇区、中心村及自然村的用水量 标准。 2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雨水总量受雨强度、径流系数 汇水面积等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不便做具体数值预测。按照 总体规划编制深度的要求,合理确定暴雨强度公式闽2004G10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以便对专业 规划和下位规划的深化起到指导作用。暴雨强度计算应采用当地 的暴雨强度公式;当规划县城无上述资料时,可采用地理环境及 气候相似的近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
B.4.4制定城区基骨组织弃流花功绍播善
的关联性。功能是县城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县城功能活动的 内在联系,形态是发展变化看的构成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特 征;应根据三者的紧密相关性,综合城区产业分布、地形地貌条 件、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 求、重大设施廊道等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组织城区功能、空间 结构与形态。 城区空间组织方案要加强城区建设用地与生态网络、交通
组织、服务设施的衔接,突出提升生态效益、彰显地域特色 求。条件合适的城区宜采取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方式组织 空间布局。
求。杀件合适的城区且采取相对集中 适度散的工式组织城区 空间布局。 3.4.5 2该处所指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及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正文条文中提出的”确定县级和片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 模”,是指根据城区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等,合理确定县级中心 及副中心或片区中心的位置和规模要求;规模较小的县,应结合 实际情况确定县级中心和居住区级中心或社区中心的位置和规 模。 3.4.7在城区空间管制规划中,绿线、蓝线、黄线、紫线的具 体范围的划定和控制规定的确定,应符合《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2002】112号令)、《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 2003】119号令)、《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5】144 号令)、《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5】145号令)的要 求。其中,各县可根据管理控制需要,将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 服务设施用地列入黄线范围。
1正文条文中提出的慢行系统是城区道路交通体系中的一 项重要组成部分,要包含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公 交换乘等内容。慢行系统一般可分为交通性慢行系统和非交通性 慢行系统,交通慢行系统主要是解决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及 其与公交协调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问题,非交通慢行系统则是 以提供散步、休闲、娱乐等空间为主要目标。 3.4.10划定规划管理单元2016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一对一辅导讲义(知名网校),确定单元控制要求,核心目的是强 化县城总体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指导。单元控制中的建 设强度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各县 可根据实际条件和管理需要,确定控制指标构成。各县可根据需 要确定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具体类型,一般应包括基
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有需要的县,可在规 划管理单元中提出社区管理、小型商业、农贸市场等社区商业和 服务设施的控制要求。 3.4.11深化工程管线规划内容,主要是供水、排水工程的干 管和支管的走向、管径、敷设要求等,电力、电信工程支线的走 可、敷设要求等,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防灾等有关 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管控要求等内容。以上内容可根据县城当地 实际和建设需要,有选择的在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中予以完善。
3.5成果要求 3.5.2正文条文中所要求内容是县城总体规划成果中,规划文 本必须具备的内容。各县可根据具体情况,充许适当调整文本表 达方式和顺序,以便更好的阐述规划内容和要求。文本中强制性 内容的划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5.3正文条文中所列的规划图纸为表达县城总体规划内容的必 备图纸,但规划图纸的组织方式可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适当调整。 基础设施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的内容,应符合3.2、 3.3、3.4中提出的有关要求,各专项规划图纸名称不再一一单 列;成果表达时,可以根据专项类别分别单独成图,也可相关专 项规划合并图纸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应附规划道路断面图?rO 根据县城特点、管理要求和规划的表达需要,规划图纸史 收录在说明书中。有条件的县城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 时,可根据需要补充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等其它图纸。 规划图纸的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 1区位关系图应标明县城在区域中的位置及与周边城市、 县城等的空间关系。 2县域镇村分布现状图应标明县域各乡镇行政区划、城区 与镇区分布和规模、交通网络、重要基础设施等现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