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026.1-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1026.1-2016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简介:
GB/T 11026.1-2016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电气绝缘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老化试验的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评价准则。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气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油漆、胶粘剂、纤维复合材料等。
标准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定义和术语:给出了与耐热性、老化、试验条件等相关的重要术语的定义,为理解标准提供了基础。
2. 老化程序: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老化试验,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试样的制备、试样的放置方式、老化的时间等具体步骤。
3. 试验结果的评定:提出了评价老化试样性能变化的方法,如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伸长率)、电性能(如绝缘电阻、介电常数)、热性能(如热分解温度)、外观变化(如颜色、尺寸稳定性)等,以评估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耐热性能。
4. 报告:规定了试验报告应包含的内容,如试验条件、试样信息、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以便于数据的交流和比较。
这份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确保电气绝缘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其应有的性能,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它也为制造商、用户和检测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测试和评价标准。
GB/T 11026.1-2016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耐热特征参数的一般老化条件和程序,并给出使用 GB/T11026其他部分中的详细规程和准则的指导。 注1:最初制定本部分是为了供电气绝缘材料及其简单组合体使用,但这些程序被认为是更具有普遍应用性以及 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那些非电气绝缘用材料的评定。 注2:在使用本部分时,假设引起预定性能变化所需要时间的对数与相对应的绝对温度的倒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 系(Arrhenius关系)。 注3:为了有效应用本部分,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应该不发生转变,特别是一级转变。 注4:GB/T11026的所有其他部分,仍旧用术语"绝缘材料”来表示“绝终材料及其篇单组合”
耐热特征参数的一般老化条件和程序,并给出使用 GB/T11026其他部分中的详细规程和准则的指导。 注1:最初制定本部分是为了供电气绝缘材料及其简单组合体使用,但这些程序被认为是更具有普遍应用性以及 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那些非电气绝缘用材料的评定。 注2:在使用本部分时,假设引起预定性能变化所需要时间的对数与相对应的绝对温度的倒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 系(Arrhenius关系)。 注3:为了有效应用本部分,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应该不发生转变,特别是一级转变。 注4:GB/T11026的所有其他部分,仍旧用术语"绝缘材料”来表示“绝终材料及其篇单组合”
DG∕TJ 08-100-2017 低压用户配电装置规程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从耐热性关系推出的时间为20000h(或其他规定时间)时的摄压温产的数点
数据组的协方差covarianceofdataset 对带有相等数目的元的两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元相应于另一组中的一个元,相对应 与其组的平均值的偏差乘积总和,除以自由度的数值
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lysis 推出表示两个数据组的各相应元之间关系的最佳拟合直线的过程,使得一个数据组的各个元与 战的偏差的平方总和为最小。 注:把这些参数称之为回归系数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b 回归系数 Na,b,ed 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 n Y值的个数 N 试样的总数 mi 第i个温度组内的试样数(检查过的数据) r 相关系数 F Fisher分布的随机变量 α 热力学温度的倒数(1/①) y 终点时间的对数 e 温度,℃
5.1.2TI测定的具体规程
5.1.3终点时间不是20000h的TI测定
通常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000h。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信
通常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000h。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1
息。在较长的时间情况下,按本部分的要求或推荐时间(如5000h作为最长的终点时间的最小值),应 按实际规定的时间与20000h之比率增加。同理,老化周期持续时间也应以大致的比率变化。再次, 温度外推应不超过25K。在较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能要读相同比率减少相应时间。 注:在规定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因为较高的老化温度可能把温度引入包括转变点在内的区域,例如,玻璃化转变温 度或局部熔融,并随之引起非线性。很长的规定时间也可能导致非线性见附录A,
5.3试样的制备和数量
组试样数量最好至少是每一温度组试样的两倍。对于破坏性试验见5.3.2.4
5.3.2.2非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
5.3.2.3检查试验的试样数量
5.3.2.4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
试样数(N)按式(1)得出:
N=n.XngXn+n
n。一某一试验组内经过一个温度下相同处理且在性能测定之后抛弃的试样数(通常为五个); 在一个温度下的处理次数,即曝露次数的总数; n 老化温度水平的个数; 组内用于确定性初始值的试样数。当诊断标准是以其性能相对于其初始水平的百分变化 时,正常的做法是取na=2na。当诊断标准是某一性能绝对水平时,通常na是零,除非要求 报告初始值
5.4初始性能值的确定
对TI测定,宜把试样曝露于不少三个、最好四个或以上的温度下,这些温度应包含有足够范围,以 便能证明到达终点时间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倒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了减少在计算相应的耐热特征参数中的不确定性,需要仔细选择热曝露的整个温度范围,注意下 列要求(如果项目所需时间为20000h,见5.1.3) a)测定TI时,最低的曝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时间或中值时间大于或等于5000h (见5.1.3); b)为确定TI而进行的外推应不大于25K; c)最高曝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值或中值时间大于100h(如果可能,小于500h)。 对某些材料,也许不能达到终点时间小于500h而仍保持足够的线性度。然而,重要的是,对相同 数据分散性而言,较小的平均终点时间范围将导致结果的较大的置信区间。 有关如何应用非破坏性试验、检查试验或破坏性试验的试验判断标准,5.8提供了详细的说明。 表1给出了初始选择建议的曝露温度和时间的指导。 附录B给出了在确定时间和温度中有用的若于推荐和建议
评定更加适合。然而,在环境条件处理方面,除空气外的其他大气的影响和浸液(例如浸油)可能是重要 的,但这些不是本部分的内容,
5.7.2老化过程的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老化应在运行于标准实验室大气中的烘箱内进行。然而,某些对烘箱内湿度非常敏 感的材料,当放置老化烘箱的房间内的绝对湿度受到控制,并使其等于IEC60212的相应的标准大气B 的绝对湿度时,可得到更加确实可靠的结果。因此,应报告上述或其他规定的条件
5.7.3性能测量的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试样在测量之前应进行条件处理,并应按照材料标准规范规定的条件进行 测量。
本条是有关应用下列试验的基本程序: a)非破坏性试验; b)检查试验; c)破坏性试验。 按5.3说明,制备若干试样。如有必要,按5.4规定,测定性能的初始值。把试样按曝露温度的个数 随机地分成相同个数的组。 按5.5说明,确定曝露温度和时间(见附录B)。 在符合5.6要求的每一烘箱中放置一组试样进行曝露,烘箱应尽可能保持接近从表1所选取的 温度。 注1:建议给每一个试样做标记以简化它每次试验后正确地返回烘箱。 注2:要注意5.3推荐,制备额外备用试样组的建议,以便达到附录B所述的目的,尤其是能够早期着手进行在外加 温度水平下,新试样的老化。
5.8.2非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计划指南 GB/T 19015-2008》5.8.3检查试验的应用程序
5.8.4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
6.2耐热特征参数和形式
耐热性特征参数是:温度指数TI和半差HIC。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总是针对某一具体性能和终点给出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所参考的耐热性 能没有任何意义。因经受过热老化的材料性能可能未必按相同速率全部变坏,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得 出一个以上的温度指数或半差,例如,从不同性能测量得出的 对于按数值法推导并满足有关线性度和分散度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HIC):TI值(HIC值), 例如,TI(HIC):152(9.0)。 应把TI值表示成最接近的整数值,HIC值表示成一位小数。 对于图解推导或不能满足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g=TI值,HICg=HIC值,
耐热性特征参数是:温度指数TI和半差HIC。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总是针对某一具体性能和终点给出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所参考的耐热性 能没有任何意义。因经受过热老化的材料性能可能未必按相同速率全部变坏,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得 出一个以上的温度指数或半差,例如,从不同性能测量得出的。 对于按数值法推导并满足有关线性度和分散度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HIC):TI值(HIC值), 例如,TI(HIC):152(9.0)。 应把TI值表示成最接近的整数值,HIC值表示成一位小数。 对于图解推导或不能满足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g=TI值,HICg=HIC值,
6.3终点时间,x一和y
6.3.2非破坏性试验
对一个温度组内的所有试样的终点时间是已知的非破坏性试验和检查试验《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2008年版)》,值的平均值和方 差S应分别按式(3)和式(4)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