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10-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710-2019 智慧工地技术规程简介:
DB11/T 1710-2019《智慧工地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建筑行业中的智慧工地建设提供指导和规范,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工地的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规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慧工地的定义和构成:明确智慧工地的概念,包括其构成部分,如智能监控系统、物料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
2. 技术要求:规定了智慧工地各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管理等技术要求,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 系统集成与信息共享:强调智慧工地各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与外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工地信息的全面、实时管理。
4. 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在建设智慧工地过程中,要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5. 运维管理:规定了智慧工地的日常维护、系统更新、数据备份等运维管理要求,确保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6. 评价与优化:提出了智慧工地的评价指标和优化方法,以持续提升智慧工地的运营效果。
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帮助建筑业企业实现工地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对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DB11/T 1710-2019 智慧工地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6.1.1目前施工现场对物料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较普遍且技术较为成熟的主要包括 钢筋、混凝土和装配式构件。 6.1.2物料管理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本条列出的内容。 6.2数据管理 6.2.4混凝土跟踪信息主要是运输状态信息。 6.2.5装配式构件跟踪信息主要包括运输状态和现场存放的位置信息。 6.2.7当项目现场物料库存不满足生产需求时,物料管理子系统应提示项目管理 人员
6.1.1目前施工现场对物料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较普遍且技术较为成熟的主要包括 钢筋、混凝土和装配式构件 6.1.2物料管理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本条列出的内容。
6.2.4混凝土跟踪信息主要是运输状态信息。 5.2.5装配式构件跟踪信息主要包括运输状态和现场存放的位置信息。 5.2.7当项目现场物料库存不满足生产需求时,物料管理子系统应提示项目管理 人员。
7.2.3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一般采用智能地磅进行自动称量。 7.2.4扬尘、噪声、温度湿度、风速、固体废弃物排放超标是指: 1扬尘监测数据,根据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2017版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习宝典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8.1.2视频监控人员信息主要包是对人的特征、状态进行识别,物体信息主要是 对材料、机械设备、车辆的状态进行识别,形象信息主要是对施工的进度、形象 进行识别,
9.1.1智慧工地进度管理系统应与项目传统进度管理业务及企业自身项目管理体 系融合,进度管理系统宜包含进度计划制定、过程跟踪和纠偏所需要的数据收集 分析、辅助决策的能力。 9.1.2进度管理系统的计划制定内容应与进度计划制定软件中的内容保持一致, 可通过进度计划制定软件导入。进度管理系统应按照工序划分、工序工程量、劳 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工序间的逻辑和时间管理,对进度数据进行采集,作为进 度跟踪的对比数据。 9.1.3进度管理系统应对过程数据进行分类、采集、储存、分析,宜具备使用过 程数据作为进度纠偏决策的能力。 9.1.4进度纠偏应根据进度计划制定、过程跟踪中采集的数据,按照工序逻辑和 投入资源,对进度计划实施纠偏
9.2.1任务编码宜参考《建筑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 9.2.3进度纠偏数据指进度管理中可反应现场实际情况并作为进度纠偏决策的提 示信息,应与第9.2.1条、第9.2.2条中采集的数据结合,作为进度纠偏的依据, 9.2.5项目可参照进度管理子系统中记录的计划制定数据、过程跟踪数据、纠偏 数据,依照经验进行统计与分析。随着进度管理子系统开发的完善,可逐步达到 智能统计与分析的功能
9.3.3进度管理系统应能与市场上主流BIM建模软件、进度编制计划软件互通数 据。
10.1.2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信息属于质量管理信息中的一部分,也可将企业的 RP系统、施工项目现场的资料管理软件等质量管理系统与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 融合应用,这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这些数据信息可直接在系统 录入或通过其他系统关联、共享数据信息,是体现项目智慧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指 标内容。 10.1.4专项方案及技术交底信息属于安全管理信息中的一部分,目前主要是针对 危大工程方案的管理,也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0.2.2检查问题描述包括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说明信息;整改结果展示包 括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说明信息。 10.2.3目前质量资料信息数据已实现与的关联与挂接广东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2010年),如项目应用了BIM, 将质量验收信息数据附加或关联到BIM中,是项目实现对质量智慧化管理 的一项重要措施。 10.2.4质量评价信息主要是指参建单位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DB11/T1198、公司内部评优标准等质量评价 标准进行的质量评估行为产生的各种信息
10.4.1~10.4.2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子系统,应由监管者和实际负责人组成符 合PDCA循环的闭环管理模式。采集的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由监管者有计划地安 排给实际负责人,负责人执行分配计划后,监管人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并给出
相应处理结果,若不符合要求则再次进行循环,直至问题解决, 10.4.3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质量管理智能化设备主要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实测 实量智能设备、实验室试块养护监测设备等。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因此可以用于 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施工结构测量可以保障施工建筑质量,利 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扫描被测物体,不需反射棱镜即可直接获得高精度的 扫描点云数据,高效地对真实世界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重现。 实测实量智能设备可在实测阶段将数据自动记录在仪器内,通过在线或者离 线的方式上传实测实量信息,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楼板厚度、混凝 土温度等信息。 实验室试块养护监测系统用于混凝土试块、水泥试块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的监 测,确保混凝土标养室温度20℃土1℃、相对湿度95%RH,温湿度监测设备的精 度应当满足相应的温度要求。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管理智能化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烟感、红外热成像智能 摄像头、深基坑监测设备、塔式起重机及施工升降机智能控制设备、模板脚手架 监测设备等。 10.4.4数据采集设备一般包括各类传感器或者集成传感器的系统、摄像设备、音 频采集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由于现场的通讯条件比较恶劣,不管是有线传输 还是无线传输的方式,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设备与系统平台之间的通讯中 断,所以数据采集设备具备离线存储功能就比较重要,同时在通讯恢复之时,其 离线数据应及时自动上传。
[11.1 一般规定
11.1.1平台为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行管部门及相关人员提供应用 服务,包括人员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环境与能耗管理、视频监 控管理、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业务功能子系统,及各子系统对应的数据统 计、分析、预警等。 11.1.2集成管理平台与各子系统数据对接,宜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数字接口协议, 统一数据格式、规范数据接口。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各参建单位,有关监 管部门的相关数据或者平台也会与集成管理平台进行对接,所以集成管理平台必 须具备开放的外部数据接口
1.2.1集成管理平合主要是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和展示各种数据。由于建设工程 管理人员的分工不同,权限也不不同,集成管理平台应支持分级授权或者健全机 制,可配置不同的账号,根据账号使用者的岗位权限推送系统平台上的信息。项 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登录集成管理平台的账号查看、编辑、删除、下载其权限范围 内的信息。 11.2.2集成管理平台应对接并集成工地现场应用平台,将企业、项目管理数据进 行集成、存储、分析、提示、报警、展示,实现统一管控及协同指挥。 11.2.3当施工现场具备技术条件时XJJ 135-2021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集成管理平台的业务数据宜在BIM或GIS 上有所体现,同时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如技术交 民、施工模拟、施工资料挂接、质量安全隐惠位置标记等。 11.2.4集成管理平台应满足项目上管理协同的要求,同时具备不同工程建设参建 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行管部门)围绕施工现场的协作管理能 力。 11.2.5集成管理平台应与各子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业务互联互通,数据及时共享。 11.2.6集成管理平台移动端、PC端应具备数据查看、实时信息采集、远程控制、 推送指令和接收指令等功能
11.3.1传输协议优先使用HTTPS,好处:1)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 到正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2)加密数据以防止数据中途被窃取3)维护数据的完 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 11.3.2为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要求适用于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采用非 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更通用。 11.3.3视频监控在局域网的传输,RTSP是一个普遍的标准,与其它设备(如硬盘 录像机)对接更兼容,RTMP是一种设计用来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的网络协议,适 用于在流媒体/交互服务器之间进行音视频和数据通信。MQTT协议是为大量计算 能力有限,且工作在低带宽、不可靠的网络的远程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通讯而设计 的协议。 11.3.5本条规定了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集成平台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用户类型, 且存在大量的数据共享、沟通协作,云架构能够有效保障不同客户类型之间的沟 通协作、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