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45-2018 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规范

DL/T 5545-2018 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554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9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351
免费资源

DL/T 5545-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545-2018 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规范简介:

DL/T 5545-2018《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项关于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的标准。间接空冷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中的一种冷却方式,它利用空气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以替代传统的湿式冷却塔,这种系统在节水和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计算方法、设备选型、系统配置、施工安装、调试运行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1. 设计原则:强调了安全、经济、环保的设计原则,要求在满足发电厂运行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设计计算:提供了间接空冷系统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如冷却水量、空气流量、换热效率等。

3. 设备选型:规定了各种设备如风机、换热器、管道等的选型原则和要求,确保设备的性能满足系统需求。

4. 系统配置:详细描述了间接空冷系统的组成部分(如风场、冷却塔、管道等)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5. 施工安装、调试运行和验收:对施工过程、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都给出了详细规定,保证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障发电厂的稳定运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L/T 5545-2018 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冷塔进口转弯向上及收缩阻力系数计算

7间接空冷塔出口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2019年住宅楼造价工程算量计价毕业设计式中:△P。 空冷塔出口阻力(Pa); U 间接空冷塔出口空气流速(m/s); P。—间接空冷塔出口热空气密度(kg/m²)。 8空气通过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总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TPAP+APAPADIADLADLAD

式中:TP2 空气通过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总阻力(Pa)。 6.3.5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通风阻力可按下列经验方法进行 计算: 1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进风口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APa=0.55×号×g

式中:△P一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进风口阻力(Pa); U一—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进风口断面的空气流速(m/s)。 2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气流转弯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气流转弯阻力(Pa); K,气流转弯阻力系数,可取0.5。 3支撑梁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 支撑梁阻力(Pa); K, 支撑梁阻力系数; UI 通过支撑梁处的空气流速(m/s); 支撑梁处气流有效面积(m²); A。一一塔体围护横截面积(m²)。 4风筒圈梁进口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中:△P.— 风简圈梁进口阻力(Pa); K。——风筒圈梁进口阻力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A.0.1 的规定取值; 附录A.0.2的规定取值。 5 风筒进口渐缩段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P。 风简渐缩段阻力(Pa);

△P。= K。× Ui Xp

K 风筒渐缩段阻力系数; 风筒喉部截面积的空气流速(m/s); C——风筒进口逐渐缩小缓冲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 A.0.3的规定取值; 风筒喉部截面积(m²); 风筒渐缩段进口截面积(m); 风筒进口渐缩段面积比阻力修正系数; 入一—摩擦系数,可采用0.03; 一—风筒进口渐缩角(°)。 风筒出口扩散段阻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P=△P,+△Phi+△Pho+△Ph+△Pa+△P,+△P (6.3.5

TP=△P,+△Phi+△Pho+△P+△Pa+△P+△P+

AP.+AP.+△P

式中:TP;一空气通过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总阻力(Pa)。 6.3.6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水力计算宜采用与所设计的散热器 相同的实测数据或与所设计的散热器相似的实测数据;当缺乏 上述数据时,可按下列经验方法计算圆形管束间接空冷散热器 水阻: 1冷却管束内的水阻可按下式计算:

Rc =2.925× Uw

式中:Rc一冷却管束的水阻(mH2O); Uw—冷却管束内平均流速(m/s); dz冷却管束内径(mm); R1一一水温修正系数,可按本标准附录B.0.1的规定 取值; L;全流程冷却管束总长度(m)。 2冷却管束流入、流出管端水阻可按本规范附录B.0.2的 规定取值,对应的流速为冷却管束内平均流速。 3水室进口水阻和出口水阻可按本规范附录B.0.2的规定 取值,对应的流速为与水室相接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和出水管的 流速。 4间接空冷散热器总水阻可按下式计算:

1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计算应根据典型年小时气温条件,结 合不同末级叶片的汽轮机特性和系统布置,确定最佳的汽轮机背 压、凝汽器的型式和面积、空冷散热器型式和面积、冷却水量、循环 水泵参数、循环水管管径及空冷塔的塔型等; 2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计算应按下列两阶段进行: 1)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初步优化,确定设计气温: 优化间接空冷系统初始温差,确定汽轮机设计背压、空冷 系统配置、凝汽器型式和面积; 2)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确定的空冷汽轮机特性、空 冷设备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一步对空冷系统设计参 数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冷却水量、空冷散热器面积、空 冷塔的塔型、主要循环水管管径及经济配置等。 3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计算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主要优化 参数宜包含如下内容: 1)冷却水量; 2)凝汽器的换热面积、流程数、壳体与背压个数,凝汽器内 冷却水管的管径、壁厚、根数和长度等; 3)循环水泵的台数、运行方式; 4)主要循环水管管径; 5)空冷散热器型式、冷却三角顶角、高度和数量,空冷散热 器面积; 6)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零米直径、高度、出口直径、喉部直 径等主要塔型参数;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的迎风面风速、 单元数、轴流风机规格及所配电动机的规格、台数。 4在满足热力性能和总平面布置要求的前提下,间接空冷塔 的塔型宜满足本规范5.0.10条的规定; 5循环水量可通过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台数进行选择,运行 循环水量占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数可按表6.3.7的规定选取:

表6.3.7运行循环水量百分数

6.3.8间接空冷系统优化计算宜采用年费用最小法,计算方法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的 规定。 6.3.9水锤计算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 范》DL/T5339的规定。

6.3.9水锤计算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 范》DL/T5339的规定。

6.3.9水锤计算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

6.4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裕量

6.4.1散热器制造厂应提供间接空冷散热器管束传热系数,开宜 同时提供试验室试验报告和冷却元件性能试验报告,必要时可提 供工程应用测试报告。由试验室试验所得的传热系数,在实际工 程应用计算时宜按乘以0.80~0.85的折减系数计算。 6.4.2间接空冷系统宜留有适当的设计裕量,设计工况的冷却塔 出水温度裕量宜为0.5℃~1.5℃,夏季计算工况的冷却塔出水温 度裕量宜为1℃~3℃,以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 范》GB/T5578确定铭牌出力时,夏季冷却塔出水温度裕量宜取 高值。

出水温度裕量宜为0.5℃1.5℃,夏季计算工况的冷却塔出水温 度裕量宜为1℃~3℃,以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 范》GB/T5578确定铭牌出力时,夏季冷却塔出水温度裕量宜取 高值。

7.1.1间接空冷散热器宜采用塔周垂直布置,在沙尘暴频发地区 散热器可采用塔内水平布置。 7.1.2散热器型式应根据热负荷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选 择,宜选择传热效率高、空气阻力小、水力特性好、性能先进和强度 能满足安装、运行、维修、清洗要求等的散热器。非针焊式铝制管 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铝制间接空冷管束》 DL/T1672的有关要求。 7.1.3散热器的流程形式、冷却柱长度或高度、冷却三角数量选 择应结合热负荷需求、气象条件、防冻要求、散热器材质、总平面布 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钢制管束内水流速度宜为0.7m/s~2.0m/s,铝制管束内 水流速度宜为0.7m/s~1.8m/s; 2冷却柱的水阻不宜大于8m水柱; 3钢质散热器的冷却柱长度或高度不宜大于15m; 4铝制散热器的冷却柱高度宜选择散热器本体及其框架的 制造成熟可靠的方案; 5散热器三角数量和冷却柱高度的组合宜使自然通风间接 空冷塔塔型符合本标准第5.0.10条的规定。 7.1.4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散热器迎面风速应综合环境风速、 冷却水量、间接空冷塔塔型、间接空冷塔高度、空冷系统配置等因 素,宜在1.0m/s~2.3m/s范围内选择;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的散 热器迎面风速应综合环境风速、噪声要求、空冷系统配置、电动机 电压等级等因素,迎面风速宜在1.5m/s2.5m/s范围内选择。

7.1.3散热器的流程形式、冷却柱长度或高度、冷却三角数量运

7.1.4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散热器迎面风速应综合环境风速、

7.1.5冷却扇段数量宜根据机组排热负荷特性、每个扇段水侧总

屋面工程细部做法培训(135P+PPT)7.1.7循环水管网的配置应使进入各冷却扇段和冷却三角的

1冷却扇段的进水阀门、出水阀门、放空阀门宜选择软密封 电动蝶阀; 2有防冻要求时,循环水进、回水母管上应设有快开功能的 紧急泄水阀,紧急泄水阀宜选择软密封液控蝶阀; 3循环水进、回水管应设置旁路系统,配置应满足循环水系 统启动过程中循环水泵扬程维持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旁路阀门 宜选择软密封电动调节阀或软密封电动蝶阀; 4有防冻要求时,冷却扇段进水阀门阀后、出水阀门阀前应 设置检漏阀; 5有防冻要求时,冷却扇段进、出水支管上宜设置防冻微循 环旁路阀门

1每个冷却三角顶部应设置排气管,排气管与管束的连接应 为柔性连接,排气管水平段应坡向散热器;有防冻要求的排气管应 有保温和伴热措施; 2每个冷却扇段的排气管道的管径和数量应和冷却扇段充 排水的速度相适应,且排气管宜设置防冻微循环管路系统; 3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的每个冷却扇段应有独立的吸气排 气双向阀; 4冷却扇段排气立管出口高于膨胀水箱底部不宜小于10m:

5采用铝制散热器时排气管或排气阀应与天气直接相通,采 用钢制散热器时排气管宜与氮气保护系统连通, 7.1.10采用钢制管束散热器时,宜设氮气保护系统,并宜采用 制氮设备和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系统内氮气压力范围宜为 当地大气压力的1.05倍~1.10倍;每个冷却扇段应有独立的 充氮保护管路系统。充氮保护系统的所有设施应有可靠的防冻 措施。

用钢制散热器时排气管宜与氮气保护系统连通。 7.1.10采用钢制管束散热器时,宜设氮气保护系统,并宜采用 制氮设备和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系统内氮气压力范围宜为 当地大气压力的1.05倍~1.10倍;每个冷却扇段应有独立的 充氮保护管路系统。充氮保护系统的所有设施应有可靠的防冻 措施。 7.1.11冷却三角进出水管宜设不锈钢膨胀节。 7.1.12散热器的设计压力应大于其所在位置各种工况下的最大 计算压力,并有适当裕量,设计压力不应小于0.6MPa。 7.1.13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塔筒支柱零米直径和进风口高度 应结合对冷却三角的长度、数量和冷却扇段的布置的优化计算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热器在塔内水平布置时,宜选择塔筒支柱零米直径较

CJJ 93-200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7.1.11冷却三角进出水管宜设不锈钢膨胀节。

7.1.12散热器的设计压力应大于其所在位置各种工况下的最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