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16-2017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

DL/T 5216-2017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521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8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166
免费资源

DL/T 5216-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216-2017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简介:

DL/T 5216-2017《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的标准。这份规程主要针对35kV至220kV电压等级的城市地下变电站,规定了其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设备选择、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旨在保证地下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便于维护。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规定了规程的适用范围,地下变电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设计要求:对地下变电站的选址、地基处理、结构设计、防火防爆、通风、排水、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电磁干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3. 设备选型与布置: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直流电源、接地装置、电缆敷设等设备的选择要求和布置原则。

4. 施工与验收:规定了地下变电站的施工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5. 运行与维护:对地下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等方面也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这份规程的发布,对于规范和指导我国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的设计,提高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L/T 5216-2017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1按照电压等级、出线型式配置相适应的线路保护; 2按照电压等级、母线接线型式配置母线保护; 3根据具体工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研究结论,配置安全 自动控制装置; 4主变压器保护; 故障录波装置; 6无功装置保护、站用变保护。 5.1.3丝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提供远方监控中心运行需要的各 种信息

5.1.4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功能宜集成在监控系统统一实

5.2.1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 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 计技术规程》DL/T5002的规定。 5.2.2根据电力系统调度安全运行、监控需要《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 GB/T 18621-2002》,变电站应装设如

2电能量计量装置; 3调度数据网接人设备; 4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 5.2.3根据需要,变电站可装设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电能质量谐 波监测装置。

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的规定

5.2.5变电站至远方监控中心的信息通道,宜采用调度

方式。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 调度数据网技术规范》DL/T1306的规定。

5.3计算机监控和二次接线

5.3.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程》DL/T5149 《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103的规 定。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站内控制、同期、监视、测量及 防误功能,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全部的远动功能,具有 与调度通信中心交换信息的能力。监控系统宜采用开放式分层分 布式结构

5.3.2变电站测量与计量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及现行行业 标准《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的规 定。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及现行行

系统》DL/1860规定的通信标准。

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的相关规定

5.4.1地下变电站系统通信应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变电站至上 级调度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通信通道

级调度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通信通道

5.4.2地下变电站应配置下列站内通信设施:

1 系统调度通信; 2 行政通信(兼作调度通信备用); 3 市话; 其他站内通信。

5.4.3地下变电站通信设备应具有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通信

5.5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5.5.1直流电源、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电力工程交 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491的规定。 5.5.2地下变电站宜采用由直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通讯电源等装置组成的一体化电源系统,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 应能统一监视控制。 一一中洲家品店 产0市步站中出篮涌店名益控市站站

5.5.3蓄电池容量宜按2h事故放电计算,通信负荷按4H

5.5.3蓄电池容量宜按2h事故放电计算,通信负荷按4h事故放 电计算,

5.6.1地下变电站应设置辅助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由图像 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报警、环境监测子系统组成。辅助控制系统 不宜配置独立后台系统,其功能宜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

5.6.2地下变电站宜配置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功能,由一体化监

系统实现。GIS室应配置SF.气体泄漏监测装置。

5.7.1二次设备室布置应满足抗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满足节省控

5.7.1二次设备室布置应满足抗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满足节省控 制电缆、防尘、防潮等要求。

5.7.2二次设备室应按地下变电站规划建设规模一次建成

5.7.2二次设备室应按地下变电站规划建设规模一次建

表6.1.4地下变电站各设备房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注:干式变压器包括SF.气体变压器、环氧树脂浇注变压器等

6.1.5地下变电站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或地下 层,并宜布置在靠外墙部位。 6.1.6地下变电站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采用防火分区等隔离措 施。

6.1.6地下变电站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采用防火分区等隔离措 施。 6.1.7地下变电站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²。 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大1.0倍;当 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 算。

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大1.0倍;当 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 算。

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上首层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部分与 地上部分的连通部分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1.9地下变电站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

规定: 当地下变电站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类时,不应大于30m; 2 当地下变电站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时,不应大于45m; 3 当地下变电站火灾危险性分类为戊类时,不应大于60m。 6.1.10地下变电站直通地面的疏散门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0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最小净宽 度不宜小于1.40m。同时,电气设备房间门、楼梯及走道的宽度应 满足设备运输要求。 6.1.11地下变电站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地下建筑 疏散楼梯应满足下列要求: 1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 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 烟楼梯间; 2地下建筑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 层及以上时,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3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6.1.12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抗器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的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房间时,该门应 采用防火门。 6.1.13地下变电站中电缆隧道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电 缆头连接处、二次设备室与电缆夹层之间,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 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 6.1.14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 的事故油池。当地下变电站采用水喷雾或细水雾消防时,油浸主 变压器事故油池容量应能容纳最大一台变压器的事故排油量以及 消防水量。 6.1.15建筑设计应满足各层设备的垂直运输及安装检修的要

0.90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最小净宽 度不宜小于1.40m。同时,电气设备房间门、楼梯及走道的宽度应 满足设备运输要求

6.1.11地下变电站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符合现行

6.1.14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 的事故油池。当地下变电站采用水喷雾或细水雾消防时,油浸主 变压器事故油池容量应能容纳最大一台变压器的事故排油量以及 消防水量。

求。常设小吊装口上方宜设吊装钢梁,主变压器室及GIS室宜具

备安装吊装机具的条件。常设吊装口室内回廊、内天井等临空 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栏杆离楼面0.10 高度内不宜留空。

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栏杆离楼面0.10m 高度内不宜留空。 6.1.16地下变电站地上通风口应采取防雨、雪及小动物措施,必 要时可采取防沙尘措施。排风口外侧为绿地时,地上排风口下沿 高出室外地坪不宜小于1.2m;排风口外侧为公共人行通道时,排 风口下沿高出人行通道不宜小于2.0m。当地上排风口邻近城市 规划对噪声控制有要求的区域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6.1.17地下变电站建筑内装修应安全、实用,装修风格宜简洁。 各部位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 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要时可采取防沙尘措施。排风口外侧为绿地时,地上排风口下沿 高出室外地坪不宜小于1.2m;排风口外侧为公共人行通道时,排 风口下沿高出人行通道不宜小于2.0m。当地上排风口邻近城市 规划对噪声控制有要求的区域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6.1.18地下变电站宜采用防霉、耐潮的装修材料。除有特殊使 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易清洁的要求, 室内墙面、顶棚应采用不易剥落的饰面材料,电气设备房间不宜吊 顶。

6.2.1地下变电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50年。

6.2.7当主体结构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抗浮

6.2.8地下围护结构应做长期地下水工况下的结构计算

6.2.9地下外墙宜连续浇筑,当必须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在施

6.2.1T常设天吊装口楼板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6.2.14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1地下变电站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 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 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DB23∕T 2773-2020 公路路面彩色抗滑薄层施工技术规范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设计;110kV及

6.3.3变电站地下外围护结构宜规整,地下主体部分不宜设置变

6.3.4变电站地下部分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十防

水做法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包防水相结合的方法。混凝 土宜掺加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 等外加剂《点挂外墙板装饰工程技术规程 JGJ321-2014》,以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在穿越处采取穿墙套管等防水措施

6.3.6变电站最底层宜沿地下外墙的内壁设置排水沟.并应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