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599-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2599-2015 输油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简介:
DB62/T 2599-2015《输油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针对甘肃省输油输气管道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制定的地方标准。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检测频率、检测结果的评价以及一些特殊环境和特殊设备的防雷检测要求。
1. 检测方法:标准中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防雷装置的现场检测,包括了接地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接闪器检查、引下线检查等。
2. 检测内容:规定了防雷装置各个组成部分(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的检测内容和标准。
3. 检测频率:对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做了规定,例如每年的雷雨季节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
4. 检测结果的评价:给出了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防雷装置是否合格,以及不合格时应采取的修正措施。
5. 特殊环境和特殊设备的防雷检测:考虑到输油输气管道可能在特殊环境(如高海拔、强电磁干扰等)下运行,标准也提供了相应的防雷检测指导。
这个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输油输气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同时,也规范了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DB62/T 2599-2015 输油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的基本内容、工作程序、检 测仪器及检测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上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地下油气管道系统的防雷和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
3.1 输油管道系统oilpipelinesystem 采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有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油管道、输油站、阀室 及辅助设施等。 3.2 输气管道系统gaspipelinesystem 采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煤气有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穿(跨)越管道、阀室 及辅助设施等。 3.3 输油站oiltransportstation 输油管道系统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一般包括输油泵站、加热站、加热泵站、分输站、输入站等 站场。 3.4 输气站gastransmissionstation 输气管道系统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一般包括压气站、气体分输站、气体接受站、清管站等站场 3.5 阀室pipelineblockvalvestation 线路截断阀及其配套设施的总称。分为手动阀室、监控阀室、单向阀室、高点放空阀室。线路截断 阀通常安装在室内或有防护栏、围栏的室外。当处于关闭位置时可截断上游油气流向下游管道。 3.6 防雷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DB62/T25992015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81-2006》4.2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4.3检测基本要求及实施方法
.3.1现场检 (员进行检测时,必须遵守站场安全管理规定。入场检测前应确认劳保用品已正确穿戴,统一穿着防静 电工作服,禁止穿钉子鞋,严禁将火种带入现场,确认关闭手机,未经许可不可摄像拍照。检测人员进 (现场后应首先确认风向、逃生门、逃生路线以及紧急集合点的位置,若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 安照逃生路线选择逆风或侧风方向撤离现场, 井迅速到紧急集合点集合 4.3.2防雷装置和防 规定的程序进行
DB62/T25992015
1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工作流程框
4.3.3作业现场环境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a) 根据第4.1条规定,确认站场和阀室的防雷类别;根据第4.2条规定,确认站场和阀室电子信 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根据附录B的要求进行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b) 查看被检测场所的防雷设计与施工资料,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防直击雷、防雷击电磁脉 冲措施;查看接闪器、引下线的安装和敷设方式;查看接地形式、等电位连接和防静电接地状 况等。 c) 检查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电气线路布设和屏蔽措施 等。 d) 检查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应与原设计要求相符。 4.3.4 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具有防爆特性,保证其在计量合格证有效期内进行检测, 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项目的检测要求。检测作业前应确认仪表和工具工作状态正常。
4.3.5现场检查和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a)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条件下进行,当地冻土 层观测资料见附录A。 b)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测试仪电流极和电压极的布设位置应根据附录C的要求进行,当实际 情况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缩短探针与待测物的间距,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50%,探针宜选 择自然土层布设,避开地下大型金属体、积水地等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地方。 测试仪各连接线的布设应远离高压线、变电所、大型通信设施等电磁干扰设施,当测试数据发 生漂移或失真时,应查找干扰源,并远离干扰源重新布设仪器探针,各测试连接线应避免缠绕, 尽量保持平直。 在检测接地电阻前,应首先进行检测区域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测试应选择在自然地表上进行, 如站场内条件受限,可选择站场外附近区域进行,与站场中心间距不超过500m。土壤电阻率 的测试地点应避开树木、河滩、地下金属物、高压线等区域。等距测试极间距分别为1m、2m、 3m、4m、5m,每种间距测试3组数据填入记录表格。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同时,应测量4根探 针中间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填入记录表格。 e) 测量接地电阻宜使用4线法进行测量,4线法可有效避免线阻和接触电阻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 如采用3线法测试,应首先测量线阻,并对所有测试数据进行线阻误差订正。钳形测试仪只能 进行导通性测试,其测试数据不能代表接地装置的真实接地电阻
DB62/T25992015
f)开始检测前应选择可靠的接地装置进行测试仪器调试,确保测试数据正常。如发现数据异常 在确保测试仪器工作正常后,调整仪表探针位置 g)测试项目应遵循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的原则,宜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开展检测工作
4.3.6检测记录和数据整理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数据应记在统一印制的原始记录表中。检测记录应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 严禁涂改:改错应用一条直线划在原有数据上,并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数据。原始记录必须有 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检测完毕后应由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b 检测记录中应填写被检测装置的名称或编号,但当被检测装置有自编号时,宜填写装置自编号 检测过程中应将现场发现的隐患情况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记入检测记录中,隐患的描述应详细、 具体,包括隐患的具体位置和形式等。 对检测数据应逐项对比、计算,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作出所检测项目的综合评定,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保存三年以上。
5.1站场和阀室的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每半年检测一次。 5.2对处在多雷区和强雷区的防雷装置,应在雷电多发期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5.3在设备维修和维护过程中对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进行了拆除和变更,应在之后及时进行恢 复,并进行测试
DBJ∕T 14-100-2013 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改性酚醛泡沫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DB62/T 25992015
6.1.11测试站场内高杆灯、放空管、储罐罐顶金属护栏、呼吸阀、路灯杆等自然接闪器的接地电阻, 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2,当自然接闪器附有电气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6.1.12检查金属储罐罐顶的仪表安装位置,仪表及金属穿线管宜安装于LPZOB区(直击雷防护区), 当仪表及穿线管处于LPZO区(直击雷非防护区)时,宜装设接闪杆进行直击雷防护
6.2.1检查引下线的设置、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焊接工艺、防腐措施。引下线应 符合附录D的要求。 6.2.2检查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 6.2.3检查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引下线之间距离。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 0.3m。 6.2.4检查引下线之间的间距。普通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金属屋面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 应大于18m;金属储罐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30m。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2根,并应均匀对称布设。 6.2.5测试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设有断接卡的引下线,应每年至少一次断开断接卡测试其接地电 阻。
6.4.1检查穿过各雷电防护区交界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 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板(带)作等电位 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6.4.2检查防雷建筑物内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连接点应不少于2处。 6.4.3检查等电位连接线的材质、规格、连接方式及工艺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6.4.4检查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 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 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2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导体宜使用扁平镀锡软 铜复绞线,采用线鼻子进行固定。 6.4.5检查站控室、UPS间等区域内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位连接的结构形式应 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干线数量不应少于2处,且对称布设。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宜用2根不 同长度的连接导体与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当采用2根导体有困难时,应以最短长度的单根连接导体与 等电位连接网格连接,连接导体的材质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测试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金属外壳、机 柜、机架、金属管、金属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点、功能型接地 点、SPD接地端的接地电阻值。
6.4.1检查穿过各雷电防护区交界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 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板(带)作等电位 连接DB52∕T 477-2012 轻质建筑碎料小型空心砌块,测试其电气连接
DB62/T25992015
6.5.1检查工艺装置区和站控室信号线缆和电力线缆的敷设间距。信号线缆和电力线缆均采用铠装形 式时,线缆间距应不小于15cm;当仅有一方采用铠装形式时,其间距不应小于30cm;当均未采用铠装 形式时,其间距不应小于60cm。 6.5.2检查电缆屏蔽层电气连通状况,金属线槽宣采取全封闭的形式,两端应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 6.5.3检查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测试其电气 连接。 6.5.4 检查仪表外露导电部分、信号线缆屏蔽层、金属穿线管(槽)、挠性管与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 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6.5.5检查低压电气设备其外露导电部分、配电线路的PE线、电力线路屏蔽外层、金属穿线管(槽) 挠性管与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6.5.6不同系统线路应分开敷设,不应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