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271-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271-2018 工程物探技术标准简介:
"DG/TJ08-2271-2018 工程物探技术标准"是一部由中国地方标准发布的关于工程物探技术的规范性文件。这部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各类工程中,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进行物探工作的技术要求、方法、步骤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具体来说,这部标准可能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物探设备和技术的选择:对于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地质条件,规定了适合的物探设备和技术。
2. 数据采集和处理:规定了物探数据的采集方法、标准和数据处理的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果解释:提供了物探结果的标准化解释方法,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理解物探数据的实际意义。
4. 质量控制:设定了物探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数据质量、报告质量等,保证工程物探工作的质量。
5. 安全和环保:可能还包括了物探工作中的安全操作要求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物探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6. 服务和验收:规定了物探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物探结果的验收标准。
这部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旨在提升我国工程物探工作的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为物探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DG/TJ08-2271-2018 工程物探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一个测区的所有观测的电位应算到同一个总基点,所
有观测的电位或梯度应进行极差校正。 2对梯度观测结果计算电位曲线上的锯齿状跳跃电位可以 进行平滑处理;对异常不明显测区的观测结果,应进行多剖面相 关处理计算。 3应区分正常场与异常场,并正确识别有用异常与干扰另 常,异常值应超过测量平均绝对误差的3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性和分布范围。 人 4可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正、反演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异常 体的规模、埋深。
DB32∕T 3133-2016 泡沫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3.1充电法可用手探测地下低电阻体的平面展布、地下水的
4.3.2应用条件符合下列规定: 1充电点应能与被探测低阳体联通,并具备可供充电的 条件。 2被探测对象比周边介质的电阻率小,电阻率应相对稳定。 3禁止在易产生危险的输送燃气、航油及其他易燃、易爆的 管道上采川该方法探测。 4.3.3 充电法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电位法和梯度法T作。 4.3.4 尔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穷远”极至测区的最短距离应人于测区对角线长度的 5倍;“无穷远”极应垂直探测对象走向布设。 2电位法观测时,测量电极N应布置在无穷远供电电极的 3充电法测定地下水流向流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孔口为巾心均匀布置8条或12条辐射状测线,并 应保证其各方位夹角相等,测点间距不得大于探测对象
4.3.5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观测电位差△V的前后应观测供电电流强度I,在数据 采集过程中应保证供电电流持续稳定。 2梯度测量时,测量电极M、N的前后顺序和距离应保持 致;当接地点正好处在无法测量的条件下时,可将电极沿垂直于 测线方向移动,但移动距离不得超过点距的1/10(或MN的 1/5)。 3电位和梯度观测应单独进行,不得采用换算值。 4电位的极值点、梯度的过零点和极大值点以及曲线上的 突变点、转折点、可疑点,均应进行重复观测和漏电检查。 5现场观测结果应随时存盘或记入专川的记录本上,并绘 制相应的草图;采川直接追索等位线的方法时,其等位线位移误 差不得大天1.0m。 4.3.6、应用充电法探测低附体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3.5条 的规定外,还应衍合下列规定: 1供电电极的止极以.与充电体连接:连接方式由充电体的 出露条件确定,供电电极Λ应与低阻体接触良好。 2应以低阻体为中心,测点问距宜小于探测月标体埋深的 一半,测线间距宜为点距的1倍~2倍,并应有3条以上面通过 低阻体,在低阻体上应加密测点。
4.3.7应用充中法探测堤项、基坑等渗漏时,除符合本标
4.3.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极宜使用不极化电极,单个电极接地电附与相邻电极 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倍,最大不应超过3k2。 正极宜放置围护结构外侧,负极放置围护结构内侧。 3同一剖面分多段连续探测时,每两段探测面之问重叠 部分不少于3个测点。 4.3.8应充电法测定地下水流向流速时,除符合本标准第 1.3.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2投盐后应立即记下投盐时问观测一次等电位线,修正NV 极位置,并重新测试等电位线作为新的基准点;然后每隔一定时 间观测一次等电位线,每一孔在投盐后观测的等电位线数应大于 3个;投盐后应保持含水层巾盐化程度恒定。 3等电位线观测时,应记录观测时间并测量各等电位点至 孔口的距离。 公中
×100%≤√2n×59 +U
式中:U——充电法观测电位差经供电电流归算后的数值
M..= 2n AV AV' I 12 AV: AV'
式中:n——参加统计的检查点数; AV/I一观测电位差(mV)与供电电流(mA)之比
1 绘制的成果图宜包括平面等值线图、平面剖面图。 充电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时,应绘制各个时刻的充 电等电位线分布图,以等位线移动速度最大的方向确定地下水 人流向。 3探测渗漏时,可根据观测值异常推断可疑渗漏范围。 4用充电法圈定低阻体时,资料处理与解释应符合下列 规定: 所有} 1)应在确定异常后正确区分正常场和异常场,分析电位或 梯度曲线的异常幅值、范围形态等特征,判定低阻体的 规模和理深; 2)用于定量解释的应是等位体引起的异常,目标体与围岩 电阳率都较均匀,几何形态近似为规则体,各种干扰因 素影响小。
4.+电测深法、电剖面法
4.4.1电测深法可用丁划分地层,探查隐伙构造、地下理设物、 空洞(区),土壤含盐度和水质调查,测定场地地下不同深度岩土 层视电阻率参数等。电部面法可川于研究地下某一深度范围内沿 水平方向的电阳率变化,探查地质分层、空洞以及地下管线等理 设物等翔
4.4.2应用条件应衍合下列规定
1被探测月标体与周围介质问有较明显的电性差异,在地 表能引起可测量的异常, 店 2各地层或月标体电性稳定,且引起的异常能从T扰背景 中分辨出来。 版权 3电部面法不宜在以下条件开展: 1)存在较强中屏蔽层难以保证获敢右效观测信号的地区
2)接地电阻过大,义不能采取措施改善接地条件的地区。 3)因存在较强的干扰,不能保证观测质量的地区。 4.+.3焦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划分地层时,测点间距应小于探测对象理深的一半;探 查隐伏构造时,应使异常在至少2个相邻测点上有清晰 的反映。 人 2)在电性分布不均匀的场地,宜采取措施查明地层的各问 异性情况;宜布设不同方位的主测线与旁测线。 3)同一电性单元的装置方向宜保持一致。 4)电测深法现场作业应根据场地条件布设测线、测点;遇 障碍物时,可在1/2线(点)间距的范围内移动测线 (点)。 2电剖面法 1)根据物探任务要求、探测对象的规模和理深H确定线 距和点距,点距宜为H/3~H,线距宜为点距的2倍~ 5倍。 2)测线上应有不少于3个测点反映单个异常,否则应加密 测点。 3)至少应有3条测线通过所研究的异常,否则应加密 测线。 4.4、电测深法、电面法应根据探测对象规模、埋深、地形特 征,测区地质、场地地电条件等按照本标准附录D选择使用相应 的装置形式。电部面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称四极部面法的供电电极应根据不同探测月标的理深 合理选取并应满足:AB应为探测对象顶部埋深的1倍~后倍, MN不应小于探测对象的顶部埋深且不宜大于AB/3,复合对称 四极剖面法AB宜选为探测对象顶埋深的4倍~6倍,ΛB宜为 探测对象顶理深的2倍~1倍
2联合剖面法的OA应大丁探测对象顶部埋深的3倍,MN 应小丁OA/3;无穷远”电极应垂直测线方向布设,其与最近测线 的距离应大04的5倍,当需要斜交测线方向布设“无穷远”极 时,其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超过OA的10倍。 3中间梯度剖面法的测量区间取供电极距中部AB/3 范围内;当应用多线观测时,旁测线距主测线的距离不应大于 AB/5;AB取探测对象顶部理深的8倍;MN大小取决于探测 日标体坤深、规模和施1方便等情况,取值范围宜为 (1/50~1/25)AB。 4偶极剖面法的00”应大于探测对象顶部理深的3倍,供 电偶极距AB和测量偶极MN宜相等,取值范围宜为 (1/6~1/4)00 5复合电部面装置AB和AB'的比值应根据探测目的及场 地地电性质,由现场试验确定。 4.4.5电测深法电极距的选择应衍合下列规定: 1最大供电电极距应能满足探测深度的需要,最小供电电 极距应能满足资料解释的需要。 2测量电极距与相应的供电电极距可采等比或非等比形 式,其比值不宜大于1/3。 3三极或联合测深中的“无穷远”极应位于MN的中垂线 上:无穷远距离应大于最大供电电极距OA(或OA)的5倍;因客 观条件限制不能垂直布设时,应增人无穷远距离,最远可增至 10倍OA(或OA)。 4五极纵轴测深的极距L大于2倍探测对象的理深,MN 取值范围为(1/40~1/30)L。 66 4.4.6测站应布设在测点附近下燥的地方,并避开高压线变压 器等大型电力设施。工作电源、仪器应分开放置,和互间及与地面 间应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M2 4.4.7现场工作的,供中导线与测量导线应沿中极排列方向的
GB∕T 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4.4.5电测深法电极距的选择应衍合下列规定:
4.4.7现场工作时,供电导线与测量导线应沿电极排列方向的
两侧分开敷设,相距约MN/10,顺地面向外铺设时,二者不得 错或扯绞。
金属电极应垂地面打人接地点,与土层密实接触,小极距电极 入土深度应大于极距的1/10,长极距电极入土深度至少应为电极 长度的2/3。当采用多电极供电时,电极应以接地点为中心呈坏形 或垂直放线方问线形对称布置,环形半径或线形长度应小 AB/2的1/20
1当有意义的异常未追索完毕时,应延长测线继续观测,直 到有3个以上测点反映为背景段或测线被阴断无法前进为止;中 可梯度部面法在沿测线方向改变供电极位置时,应有不少于2个 测点的重复观测。 2月标异常的细节部位或需要定出异常曲线特征点准确位 置的部位,应加密测点或变换极距进行观测
CJJ 67-1995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4.4.10数据采集应衍合下列规定
1每日观测前,应检香查仪器的于作电压、零点、稳定性及绝 缘性状,达到指标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2使川数字仪器应对T作方法、儿何参数及时间参数的选 择进行试验,试验点应在测区内不同地电断面上均匀分布,全区 应使用统的时问参数。在保证观测数据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 能采用较小的供电时问和较少的迭加次数。 3采用非等比装置进行观测时,每变换一次测量电极距,必 须在两个相邻供电电极距上同时测得两组测量电极距上的观 测值。 4进行大极距观测时,必须使每次观测的供电时间不少于 电场的建立时间,仙应注意测量电极极差、大地电场的变化及电 源稳定性
5现场观测结果应立即计算,并绘制电测深曲线图。 4.4.11工作质量检查与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4.1.9条、第 4.1.10条的规定。 4.+12)电测深资料它进行定性利定量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测深法定性解释:对比分析一条或多条面上电测深 曲线类型的变化与地层结构、电性参数、地形变化的关系,研究电 测深点的曲线类型、斜率、渐近线、极值点、拐点、局部畸变点等, 从而确定电性层数量、各电性层电阻率的关系、局部异常的大致 平面位置和性质等。 版权所 2电测深法定量解释: 1)用于定量解释的电测深曲线接头应进行圆滑处理,处理 后的电测深曲线应圆滑完整,主要电性标志层应反映明 显,首尾支渐近线应衍合定量解释的要求; 2)定量解释应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测区内岩土体利 电性条件进行,合理使用电性参数计算各电性层厚度: 确定异常体的位置、规模、坤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