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3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01/T 31-2019 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简介:
DB4401/T 31-2019是广东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规定了在广东省范围内进行数字地图测绘活动的技术要求、方法、步骤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规范数字地图的生产,保证地图的准确性、现势性和完整性,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
以下是该规程可能包含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定义和术语:对数字地图、测绘、数据采集等关键术语进行明确的定义。
2. 技术要求:规定地图数据的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等技术指标,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发布的具体要求。
3. 数据采集:包括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设备要求等。
4. 数据处理:对数据的编辑、校正、整合、分类等处理方法的规范。
5. 数据质量控制:设定质量检查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地图制作:规定地图设计、符号化、色彩应用等制作规范。
7. 标准化与兼容性:要求地图数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地理信息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8. 安全与保密:强调在测绘过程中对敏感信息的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9. 后期维护与更新:规定地图数据的更新频率、方式以及旧数据的处理。
这项规程的实施,对于推动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图产品的质量,以及保障各类地图应用的准确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4401/T 31-2019 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表20平面位置中误差
DB4401/T312019
表22各地形格网尺寸
8.5.11数据采集要求
控制点精度要求。基础控制点、像片控制点的精度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 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 b) 航摄资料的要求。航摄资料应满足《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的规定。 作业方式的要求。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C∕T 570-2012 玻璃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但应在技术 设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 d)影像地面分辨率。DOM的影像地面分辨率应不低于表23的规定,
表23影像地面分辨率
8.5.12数据预处理
影像质量检查。在得到航飞数据后,应检查影 是否清晰, 有无大范围的模糊。若影像出现光线反差、强度等的差异,影响到三维的精度和效果,应 进行匀光匀色处理。 b c) 格式转换。根据后处理需求,可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但不应损失几何信息和辐射信 息。 数码相机畸变差改正。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畸变差改正,可采用专用软件改正相机畸变差,也 可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时改正相机畸变差。 图像增强。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但应保证DOM成果图面质量。 5.13 空中三角测量
DB4401/T 312019
DB4401/T 312019
a)精度要求 1)数字地图、DEM、DOM制作时,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 误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要求执行。成 果仅用于DOM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2 数字地图、DOM制作时,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不 应大于表24的规定。成果仅用于DOM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b)相对定向
1)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为2/3个像素,最大残差4/3个像素,特别困难地区(大面积沼泽、 森林等)可放宽0.5倍。 2)连接较差限差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
式中: 平面位置较差,单位为米(m); m 像片比例尺分母。
AS=0.03×m×10
△Z一一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m像一 一像片比例尺分母; f一一数码相机焦距,单位为毫米(mm); b一一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 3) 每个像对连接点应分布均匀,自动相对定向时,每个像对连接点数目不小于30个,人工 相对定向时,每个像对连接点数目一般不小于9个。 4) 在精确改正畸变差的基础上,连接点距影像边缘不应小于100个像素。 c)绝对定向 1)数字地图、DEM、DOM制作时,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基本定向残差、检查点误差及公 共点的较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要求执 行。成果仅用于DOM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2) 数字地图、DOM制作时,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基本定向残差、检查点误差及公共点的 较差不得大于表25的规定。成果仅用于DOM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可采用带附加参数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以消除系统误差,
表25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残差、公共点较差最大限值
DB4401/T312019
DB4401/T312019
注1: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注2:1:500、1:1000检查点的误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1:2000检查点的误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0 注3: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注4:特殊困难地区(戈沼、森林等)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应在设计书中规定
a DEM制作时,单定向精度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C 要求执行。成果仅用于DOM生产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b 数字地图、DOM制作时,单定向精度应符合表26的规定,特别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 成果仅用于DOM生产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采用已知内外方位元素或导入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单定向建模的精度应符合表26的规定 d 采用导入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恢复立体时,相对定向点尽量均匀分布,一般不少于30个, 点数较少时可重新自动相对定向。对难于自动定向的区域,应人工适当添加相对定向点
表26单定向精度要求
DB4401/T 312019
8.5.15数据后处理
需要对DSM进行滤波、三角网内插等处理后,生成DEM。DEM制作同时应符合本标准8.9节规 定; b) DOM:由影像外方位元素、DEM与影像数据,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制作单片数字正射影像,然后 进行匀色、镶嵌、裁切,生成DOM。DOM制作同时应符合本标准第8.10节规定; C) 数字地图:地理要素的采集与成图应符合本标准8.8节规定;对于倾斜摄影获取的数据,应采 用多视影像密集匹配的地面点云生成高程注记点及等高线,在测图系统中利用点云、DOM及三 维进行地理要素采集;对于非倾斜摄影无人机影像,宜采用立体测图法进行地理要素采集。
8.6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
8.6.1本章节规定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1:500、1:1000数字地图的技术要求。 8.6.2应根据测图范围、地形类别等设置地面控制点,其数量、分布及点位精度应满足相应比例尺成 图精度和坐标转换的要求。
8.6.3作业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点云测量要求应符合表27的规定; b)检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各部件状态及连接情况、电源与内存容量、通电后的工作状态; c)具有对中功能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应进行对中功能检查: d)对外置同轴相机的参数进行检查,包括相机主距、像主点、畸变参数、相对于扫描仪的安装姿 态参数等的标定。
表27点云测量精度要求
GB∕T 26409-2011 流动式混凝土泵6.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应依地面控制测量、扫描站布测、标靶布测、设站扫描、外业数据 备份等流程进行。
8.6.5标靶布设与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标靶应在扫描范围内均匀布置且高低错落,每一扫描站的标靶个数不应少于4个,相邻扫描站 的公共标靶个数不应少于3个; 标靶位置宜采用全站仪测量。观测时,可在同一基准站(控制点)观测2测回,或在不同基准 站(控制点)各施测一次,平面、高程较差不应大于50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8.6.6 测站扫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站视野应开阔,且能有效覆盖扫描区域内的地物、地貌等,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测站的 数量; b) 测区面积较大时,应分区扫描然后进行配准拼接。不同测站位置、不同视角的扫描区域的重叠 度不宜小于20%; c) 测站可布设在高处,在扫描仪有效测程内扫描光束与地面的交角以正交为宜; d)设置标靶时,应精确识别并扫描标靶:
8.6.5标靶布设与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401/T312019
e)扫描作业时,宜同步获取影像数据; f)应记录扫描测站位置和扫描日期; g 扫描过程中若出现断电、死机、仪器位置变动等情形,应初始化扫描仪,并重新扫描; 扫描作业结束后,应将扫描数据及时备份,并检查点云数据覆盖范围完整性、标靶数据完整性 和可用性。对缺失和异常数据,应及时补扫; i) 受物体遮挡激光扫描区域没有激光点云数据时,可在现场选取另一处可通视位置作为辅助扫描 基站进行补充扫描。 3.6.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应依点云拼接、坐标转换、降噪与抽稀、图像数据处理、彩色点云 别作、三维建模、DEM制作、要素采集与成图等流程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扫描点云可选择控制点、标靶或地物特征点进行拼接,应采用不少于3个同名点,拼接后同名 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低于表27中特征点间距中误差的1/2。 b) 拼接后的点云数据,应采用不少于4个均匀分布的已知点进行整体点云的坐标转换。定向残差 应小于表27中邻近地物特征点间距中误差的的1/2;单测站点云数据的绝对定向可采用已知 点和已知方位。 c) 根据项目要求可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抽稀,降噪处理应采用滤波或人机交互模式,抽稀应不 影响目标物特征识别与提取,且抽稀后点间距应满足表27的要求。 d) 图像数据处理分别包括色彩调整、畸变纠正、图像配准和数据转换。色彩调整应做到反差适中 色彩一致;畸变纠正应消除视角或镜头畸变引起的图像变形;图像配准应做到图像细节清晰、 无配准镶嵌缝隙;图像数据宜转换成通用数据格式。 可根据点云识别及可视化要求,利用扫描时获取的影像数据为点云着色,制作彩色点云数据; f) 将需要建模区域的点云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构建区域。 g) DEM制作分别包括地面点提取,特征点线提取,三角网(或规则格网)构建及内插、接边 镶嵌、裁切等,以及DEM数据编辑与外业检查。 h) 对内业无法判定点云数据的地物应进行外业核查和补测。 .6.8 点云数据应检查重叠度、彩色影像、扫描标靶或特征点测量成果及坐标转换成果。 .6.9 点云数学精度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对点云数据提取特征点,检查特征点的点位精度来评价点云数学精度;高程检查应采用临近点 拟合高程法:W b)平面、高程检查点的位置宜均匀分布; c) 检查点抽检数量应满足地形图检查要求,点位较差中误差应不大于表27规定的点位相对于临 近控制点中误差,高程精度应满足拟测制的地形图对于离散高程点的精度要求。 .6.10 点云检查合格后,按照本标准8.8节规定,依据点云和图像数据情况可采用分类拟合或人机交 互方式采集地理要素,制作数字地图,并符合下列规定: a) 管线井、独立树、电线杆等有规则形状的独立地物,宜采用拟合中心的方法进行采集: b) 电力线、道路、房屋、河流、土坎等线面状地物,宜采用拟合轮廓线的方法进行采集: 根据成图比例尺和地形类别,或项目要求确定等高距,利用地面点云标注地面高程、内插生成 等高线; d)对内业无法判定的地物应进行外业核查和补测
移动测量系统作业,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应保障设备工作正常,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做好记录; b)对于遮挡严重或无法进入的路段应做好记录《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 GB/T24439-2009》,现场条件允许时,应及时补采:
DB4401/T 3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