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57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T 571-2019 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简介:
JG/T 571-2019《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是一部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该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同时也为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了技术依据和质量保证。
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主要是使用聚氨酯材料作为窗体的主要填充物,聚氨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同时采用玻纤增强,提高了门窗的结构强度和刚性,使其在保证保温性能的同时,也有良好的抗风压和抗冲击能力。这样的门窗在冬季可以有效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夏季则可以阻挡外部高温,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此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门窗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门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实现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消费者选择节能门窗的重要参考依据。
JG/T 571-2019 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部分内容预览:
8.2.1.1外观质量和装配质量为全数检验。 3.2.1.2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门窗每1000槿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槿也划分为一个检 测批,从每检验批中随机抽取3%且不应少于3橙
详,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该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 批产品为不合格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的产品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正常生产时应每二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建标 188-2017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院、所)建设标准8.3.2抽样和判定规则
从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的检验批中,随机抽取三樟进行型式捡验,全部检验项目符合本标准要求 定该批产品合格;若有项目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表16窗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
表17门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标记; C)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d)生产日期。 9.1.2产品检验合格后应有合格证.合格证应符合GB/T14436的规定。
9.2.1产品表面应有保护措施,宜用无腐蚀性的软质材料包装。 9.2.2包装应牢固,并有防潮措施, 9.2.3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产品清单及产品检验合格证
.3.1产品的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 9.3.2在运输、装卸时,应保证产品不变形、不损伤、表面完好
9.4.1产品应放置在通风、防雨、干燥、清洁、平整的地方,严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 9.4.2产品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50℃,距离热源不应小于1m。 9.4.3产品不宜直接接触地面,底部宜垫高不小于100mm。产品宜立放,立放角度不应小于70°,并有 防倾斜措施。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A.1的规定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型材要求
型材截面尺寸示意见图A.1,其中T1、T、T3、T。、Ts和T6表示型材对应位置的壁厚,A、B 、E、F、H和W代表相应位置开口或长度尺寸。型材的尺寸要求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2的规定
图A.1型材截面尺寸示意图
表A.2型材尺寸要求及允许偏差
型材基本性能应符合表A.3的规定。
表A.3型材基本性能
1.3.2.1型材因膜层或涂层引起的尺寸变化不应影响其装配和使用。 A.3.2.2装饰面上涂层厚度不应小于30μm,覆膜厚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A.3.2.3拉挤型材非装饰面如需覆膜或涂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A.3.3覆膜和涂装型材颜色与色差
A.3.3.1颜色应与供需双方商定的样板基本一致。 A1.3.3.2单一颜色平整装饰面色差△E不应大于2。 1.3.3.3特殊颜色、非平整装饰面的表面颜色,用灰度卡评定,灰度等级应符合GB/T250一2008规定 的灰度等级4级或4级以上,
A.3.3.1颜色应与供需双方商定的样板基本一致。
4.3.4.1基材装饰面加热后,不应产生气泡、裂纹 1.3.4.2覆膜型材装饰面经加热后,装饰层与基材之间不应出现分离。 A.3.4.3涂层型材装饰面经加热后,装饰层与基材之间不应出现脱落。
4.3.4.1基材装饰面加热后,不应产生气泡、裂纹
A.3.5覆膜和涂装型材附着力及剥离强度
A.3.5.1装饰型材的涂层附着力应符合GB/T1766一2008规定的1级
1.3.6罗膜和涂装型材耐老化
A.3.6.1外观变化
老化试验后型材不应出现斑点、气泡、裂痕、裂纹或对装饰层外观产生影响的其他缺陷,不应出现装 饰层脱落或分离
A.3.6.2颜色与色差
A.3.6.2.1颜色应与供需双方商量的样板基本一致, 1.3.6.2.2单一颜色表面平整试样,老化前后的试样的色差△E不应大于5。 1.3.6.2.3非单一颜色、非平整装饰面的表面颜色,用灰度卡评定,老化试验前后应符合GB/T250 2008规定的灰度等级3级或3级以上
3.6.3.1经老化试验后,涂装型材的涂层附着力应符合GB/T1766一2008中规定的2级。 3.6.3.2经老化试验后,覆膜型材的剥离强度不应小于2.0N/mm
经老化试验后,涂装型材表面的粉化不应大于GB/T1766一20
A.3.7涂装型材的涂层硬度
涂装型材的涂层铅笔硬度不应小于GB/T6739规定的H级。
A.4.2.1型材壁厚
用精度为0.02mm的量具测量型材壁厚,测量不少于3次,测点均布,取标准值的最大偏差值。
A.4.2.2型材高度和型材宽度
用精度为0.02mm的量具测量型材高度和型材宽度,测量不少手3次,测点均布,取标准值的 差值
A.4.2.3型材的扭控度
型材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测量型材翘起端的 点与平台的间隙值,两者的差值即为型材的扭拧度
A.4.2.4型材的直线偏差
A.4.3.1基本性能
A.4.3.1.1纵向弯曲强度
按GB/T1449的规定进行。
A.4.3.1.2横向弯曲强度
A.4.3.1.3纵向弯曲弹性模量
按GB/T1449的规定进行
4.3.1.4沿纤维方向冲击
试桂应选取型材主视面部分型 与型材纤维方向垂直,按照GB/T1043. 的无缺口长纤维增强材料中规定的3
A.4.3.1.5巴柯尔硬度
按GB/T3854的规定进行
GB/T3854的规定进行
A.4.3.2覆膜和涂装型材尺寸偏差
用分度值为0.001的读数显微镜测定试样的涂层厚度。测试时随机选5个适合读数的点,测定 层的厚度,取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
A.4.3.3覆膜和涂装型材颜色与色差
覆膜和涂层型材的颜色和色差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按GB/T9761的规定,在自然光或等效的人工光源下距离1m目测。 b) 单一颜色、表面平整的试样色差,采用CIE标准光源D65(包括镜面反射),测定条件8/d或d/8 (两者均无滤光器)的分光光度仪,按照GB/T11186.1、GB/T11186.2和GB/T11186.3测量 试样的颜色变化。一个试样作为原始试样,另外一个试样的可视面进行老化。老化试样取出 后应在24h内测量,每一个试样测试两个点,取算数平均值,计算△E(色差的变化)。 C)非单一颜色表面不平整的试样色差,按照GB/T250一2008的规定进行
A.4.3.4加热后状态
从三根型材上各截取长度为(200士10)mm的试样,试样水平放置在撒有滑石粉的玻璃板上,放 干燥箱内,加热至(80士20)℃,放置30min,然后将试样连同玻璃板一起取出,冷却至室温。目 是否出现气泡、裂纹;覆膜型材装饰层与基材之间是否分离;涂装型材装饰层与基材之间是否脱率
A.4.3.5覆膜和涂装型材附着力及剥离强度
A.4.3.5.1涂层附着力
A.4.3.5.2覆膜型材剥离强度
按照GB/个7122规定的方法进行 长度不小于100mm、宽度(20士1)mm的至少4段 复膜型材样品,切口平整光滑,料端表面与膜约50mm不应覆盖,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使两者分离。型材 在覆膜72h以后方可进行取样测定,且夹头的分离速率为10mm/min
A.4.3.6覆膜和涂装型材耐老化
按照GB/T16422.2的规定进行,黑板温度为(65士3)℃,相对湿度为(50士5)%,暴露时间6000h, 老化面为型材的装饰面。测量老化后外观变化和色差的试样,长X宽为50mmX40mm,数量不少于 件,并按照A.4.3.3测定其老化后的外观及色差;按照A.4.3.5测定老化后的附着力及剥离强度;按照 GB/T1766—2008中4.3测定粉化,
A.4.3.7涂装型材的涂层硬度
安照GB/T6739的规定进行。
《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CECS283:2010》B.1紧固件及五金配件
GB/T15856.1十字槽盘头自钻自攻螺钉 GB/T15856.2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GB/T32223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 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JC/T 635 建筑门窗密封毛条 JG/T 124 建筑门窗五金件 传动机构用执手 JG/T 125 建筑门窗五金件 合页(铰链) JG/T126 建筑门窗五金件 传动锁闭器 JG/T 127 建筑门窗五金件 滑撑 JG/T 128 建筑门窗五金件 撑挡 JG/T 129 建筑门窗五金件 滑轮 JG/T 130 建筑门窗五金件 单点锁闭器 JG/T 213 建筑门窗五金件 旋压执手 JG/T 214 建筑门窗五金件 插销 JG/T215 建筑门窗五金件 多点锁闭器 GB/T24601 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 QB/T2697 地弹簧 QB/T2698 闭门器
QB/T4285窗纱
83硅酮和改性硅酮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整窗传热配置表 整窗传热配置表见表C.1。
整窗传热配置表见表C.1
TB 10301-2009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整窗传热配置(框玻比为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