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798.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 11798.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标准编号:Q/GDW 11798.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3 M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2238
免费资源

Q/GDW 11798.2-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Q/GDW 11798.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简介:

Q/GDW 11798.2-2018 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的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三维设计。这部规范的出台,旨在推动输电线路设计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也为后期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提供便利。

这部导则详细规定了在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的三维设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数据要求、建立、图纸输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线路路径选择、杆塔选型与布置、导地线选择与配置、防雷与接地设计、环境保护与景观协调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它强调了三维设计应与地形图、土地利用图、环境影响评价图等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对线路路径的优化选择。在杆塔和导地线设计中,要求考虑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也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以实现输电线路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总的来说,Q/GDW 11798.2-2018 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导文件,对于提升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的三维设计水平,推动输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Q/GDW 11798.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部分内容预览:

5.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 a)影像数据,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b)数字高程数据,包括等高线、高程离散点、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由等高线或高程离

GB∕T 18847-2002 聚氯乙烯覆膜金属板5.5输电线路通道数据

Q/GDW 11798. 22018

前电线路通道数据包括线路通道范围 重要的规划区、环境敏感点、矿产厂区、交义跨越和通道 据,其中交叉跨越和通道清理等数据应为矢量数据

6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

三维设计应建立导地线、绝缘子串、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和交叉跨越物等的三维 足Q/GDW11810.2的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通用或产品,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编制阶段宜采用产品

7. 1. 1 初步设

包括完成路径方案确定、杆塔定位、通道清理明细和工程主要技术指标统计

7.1.3 竣工图编制

与施工图设计范围一致。

7. 2. 1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内容包括: a)利用工程地理信息,进行多路径方案设计比选。 路径选择时可实现初步排位及优化。 变电站进出线部分的路径应结合进出线规划等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d)对通道拥挤等特殊地段进行三维空间距离校验

大跨越线路应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结合水文、地质条件优化选择跨越塔、锚塔位置。 进行通道清理(建筑物、树木及管线等)范围、特征等属性信息的标示及工程量的统计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影响工程技术方案的重要交叉跨越物建模

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 a)利用工程地理信息,优化并确定路径方案。 b) 采用工程地理信息,结合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物分布等现场情况进行杆塔优化排位,对线路 通道内的河流、公路、铁路、输电线路、弱电线路、林木和房屋等信息进行标示并表达与线路本 体相互关系。 c) 可进行全路径三维空间距离校验。 d 进行通道清理(建筑物、树木及管线等)范围、特征、所有权属、与本体线路关系、影像信息等 明细信息管理及工程量的统计。 e)建立通道范围内重要设施三维

7. 2. 3竣工图编制

结合现场变更的最终结果,在施工图三维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竣工图阶段的三维和图纸的

包括建立导地线(含OPGW)、ADSS以及金具绝缘子串三维,完成导地线(含OPGW)和ADSS相关 计算、金具绝缘子串设计。

包括建立导地线(含OPGW)、ADSS以及金具绝缘子串三维,完成导地线(含OPGW)相关计算、金 具绝缘子串设计、平断面定位及校验设计、跳线设计。

与施工图设计范围一致。

初步设计内容包括: a)导地线(含OPGW)相关计算时,数据应从工程地理信息、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中获取。 b) 宜采用三维校核易舞地区大跨越线路的电气间隙和机械强度。 材料、设备统计数据应主要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获取。 d 导地线(含OPGW)、ADSS、绝缘子、金具应满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三维设计建模的 关要求。

8. 2. 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 a)导地线(含OPGW)相关计算时,数据应从工程地理信息、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中获取。 b)金具绝缘子串应采用三维进行组装和碰撞校验,并对绝缘子和金具的机械强度进行验算。

Q/GDW 11798. 22018

9. 1. 1 初步设计

三维,完成杆塔结构选型:必要时建立基

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 a) 杆塔应采用三维计算程序进行内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杆塔三维应准确反映杆塔类型和轮廓尺寸,实现多接身、多接腿以及全方位长短腿的分级拼 接组合。应包含使用条件、材料、重量、基础作用力、地脚螺栓等信息。 c) 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三维进行复杂节点及复杂结构的局部碰撞校验。 d) 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基础设计,满足施工详图和工程量统计要求。 e) 基础三维应准确反映基础类型和轮廓尺寸,应包括材料种类与等级、地脚螺栓、材料用 量等信息。 f) 以工程地理信息数据、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中相关数据为基础,实现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 高基础的优化配置。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节点宜采用三维校验

以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中相关数据为基础, 完成材料和工程量统计。 杆塔、基础应满足 (输变电工程 昆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的要求

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三维设计成果数字化移

Q/GDW 11798. 22018

JGJ∕T 281-201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10 标准结构和内容. 10 条文说明

Q/GDW 11798. 22018

本部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 2018)23号)的要求编写。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正在经历从二维时代到三维时代的发展转 变,三维设计是设计手段的一次重大革新。三维设计正成为输变电工程行业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相关单 立也已开始逐步探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数字化设计的革命性意义和对工程建设带来的深远影 响,明确提出要创新开展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革新设计手段,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益,推动“数字国 网”建设。 自前国内外尚无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标准,因此为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 范围、内容及深度,编制本部分,用于指导设计单位开展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

本部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在充分总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化业务需求基础上,研究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三维数字 化设计技术,对技术的应用原则提出明确要求。 将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中标准强制性条文纳入到规范中,确保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满足国 家、行业相关要求。 体现创新性和传承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17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牵头,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成立工作组,开展标 准预研究及编制工作。 2017年7月,基建部组织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系列标准(试行)初评会议。 2017年8月,基建部组织专家对软件基本功能规范、2项线路三维设计标准(试行)进行审查。 2017年10月,基建部下发《国网基建部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交互规范>(试行)等6项 标准的通知》(基建技术(2017)91号),开展试点应用。 2018年1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下达《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 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8】23号),本部分正式立项。 2018年2月,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以试行标准为基础,开展正式标准 编制工作。 2018年4月,编制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2018年6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 意修改后报批。 2018年9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分为下列3个部分: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 一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一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3部分:电缆输电线路。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规定了变电站(换流站)工程三维设计内容、深度等技术 要求;第2部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内容、深度等技术要求;第3部分规定了电缆输电线路工 程三维设计内容、深度等技术要求。这3个部分标准可分别独立使用。 本部分是《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部分主题章分为8章,由总的要求、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路径设计、 电气部分、结构部分、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要求组成。本部分规定了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输 电线路工程设计中对三维、路径、电气、结构等各专业三维设计范围和深度、以及各专业三维协同设 计的要求GB∕T 17393-2008 覆盖奥氏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指导设计单位开展三维设计,实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本部分第3.1条中,目前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主要包括路径设计、导地(含OPGW)线相关计算、金 具绝缘子串设计、平断面定位及校验设计、跳线设计、杆塔结构选型、杆塔结构内力分析、基础选型、基 础计算等。 本部分第3.6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软件发展情况,协同 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分阶段逐步实现: a) 目前设计软件由多功能逐步发展为功能相对单一的专业化软件,软件平台化趋势日益显现,因此 在建立协同设计平台或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已有软件的兼容性,可以通过研究不同专业软 件之间的接口技术,实现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逐步建立适合设计习惯的协同平台。这一方 式对于专业设计人员影响较少,但是对于信息人员要求较高,开发接口的难度很大,可能需要为 实现接口而降低信息的交互程度,此外随着不同软件版本的升级,维护的工作量大:

Q/GDW 11798. 2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